中药治疗痹证与康复护理的体会

时间:2022-09-02 09:58:21

中药治疗痹证与康复护理的体会

痹证是由感受风寒湿热之邪而致,以肢体关节肿痛、酸楚、麻木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证,《素问・痹论》有:“风寒湿之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之说。明・龚信:“夫痹者,手足痛而不仁也……”其病机为风寒湿热之邪外感侵袭,肢体关节经络气血闭阻不通,故治以宣通为主。同时做好本病护理工作对痹证的早日恢复也是不可缺少的。现将近几年收治痹证患者115例,对其治疗和康复护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1 中药治疗

中药基本方:采用北京光明中医学院知医堂临床部杨建宇教授经验方活络壮骨散:当归12~30 g、山芋肉20 g、熟地30 g、牛膝20 g、狗脊30 g、补骨脂30 g、川断30 g、杜仲20 g、肉桂10 g、附子10 g、干姜10 g、地龙20 g、蜂房30 g、川芎15 g、全蝎20 g、白花蛇5条、乌梢蛇30 g、黄芪60 g、当归12 g、桂枝15 g、白芍20 g、细辛15 g、知母12 g、生甘草20 g,上药混合,研粉, 6 g/次,3次/d,1个月为1疗程,同时视具体病情,另配服中药汤剂治疗。

2 一般护理

疼痛剧烈者应卧床休息,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发病原因,疼痛的部位、性质、有无邪气内传于心的“心痹”证。应详细做好记录;长期卧床者须预防发生褥疮;关节处放置软枕或海绵垫,以避免局部受压增加疼痛;平时应注意局部保暖,勿贪凉,临床用药中毒性较大的生川草乌时,必须先煎2 h,服药后加强巡视,观察有无毒性反应,如发现患者唇舌发麻、头晕、心悸、脉迟、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时应立即停药,并报告医生及时抢救。

3 心理护理

痹证是一种顽固性常见病,病程缠绵,经久不愈,容易造成患者情绪不稳定,如表现为紧张、焦虑、忧伤、悲愤、恐惧等。这些情绪的变化,均不利于患者病情的病康复,甚至导致病情加重而致残。在我们治疗的患者中就有34%的患者因情绪变化而影响病情恢复,所以我们在以药物治疗的同时,针对患者的疾苦,使他们了解病情,解除其思想顾虑,从而保持精神愉快,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积极配合各种治疗,使之尽早康复。

4 饮食护理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全身五脏六腑、皮肉筋脉等各种组织均赖于脾胃生化之气血精微以濡养。中医认为,饮食不当,脾失健运,聚湿生痰,阻遏经络关节即可发病。《内经》:“药补不如食补。”“药以祛之,食乃随之。”因此对痹证患者加强饮食调养,对其康复特别重要。针对痹证之因是风湿热之邪杂至而成,故在饮食上应以健脾化湿,温通经络的山药、糯米、大葱、生姜、羊肉等食之。关节出现红肿者应忌辛辣,调料等辛热之品,饮食应以清谈为主,若伴有发热时应多饮水,伴有水肿者应限制水量,总之应食富有营养、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5 因证施护

为了减少痹证护理治疗的肓目性,应突出中医特色,进行因证施护,从而达到预期的施护效果。痹证患者在积极配合药物等治疗的同时,应防寒防潮湿、避免寒湿之邪侵犯机体。如劳动汗出时勿当风,里衣汗湿后应及时换洗,劳动后不可乘身热汗出入水洗浴,垫褥被盖应勤洗勤晒,以保持清洁干燥。风寒湿痹者,给以鲜毛莨或铁脚威灵仙捣烂加适量的白糖拌匀外敷局部,或配以艾灸拨罐等。风湿热痹者用青敷膏或金黄散外敷,或活地龙10条加白糖捣烂敷局部。痰瘀痹阻者,乃痹证日久不愈,关节受累而见关节肿大,屈早不利及关节畸形,强直等严重的功能障碍,甚才病邪内传而引起各种结缔组织病损和心包粘连、血管炎等。因此应给患者创造愉快的休养环境,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使患者的身体和精神都能得到改善。

6 康复训练

痹证日久不愈,致使患者关节容易变形;功能活动障碍,要想使患者早日康复,必须取得家属及患者的共同配合,鼓励、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关节的功能活动,同时对变形的关节进行中药薰洗、按摩等功能训练,并可根据病位从局部和循经取穴配合针灸理疗、超声波等治疗,促使关节功能恢复,防止久病成痿。

总之,中医护理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组成部分,因此对痹证患者各期的施护要全面考虑,从而在治疗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使患者在生理上恢复健康,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和鼓励。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肿瘤转移相关基因VEGF-C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血脂异常在认识上的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