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策略初探

时间:2022-09-02 09:31:56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拓展策略初探

【摘要】 本文阐明了拓展教学的重大意义以及拓展教学的特点,分析了当前在拓展延伸教学方面存在的误区。结合具体案例,作者介绍了在拓展延伸教学方面做的一些探索和尝试,拓展时机和内容的选择,形式的把握、程度的控制掌握等,为同行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 拓展教学 时机 内容 形式 程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078-02

1 阅读教学拓展延伸的误区

当前语文课堂中明显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

1、拓展脱离了文本。文本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语文教学首先应立足于文本。可有的教师由于对拓展的片面理解,过分强调拓展而忽视文本,必将导致文本解读囫囵吞枣,浅尝辄止。

2、拓展追求形式。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着实有效拓展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但有些教师过于追求形式,盲目依赖多媒体,甚至在课堂上充塞大量的图片、文字信息。学生兴趣和课堂气氛固然调动起来了,但在浮光掠影之中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削弱了拓展的有效性。

3、拓展忽视了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的一切教学活动,其目标无非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拓展教学时心中应该装有学生,但是有些教师却为了追求教学的时髦,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2 正确认识阅读教学中有效拓展的特点

有效拓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文本为载体,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目标,突破时空限制而进行适当的迁移延伸的教学环节。其本质上是通过对课堂学习资源的迁移以达到促进学习主体、扩大有效信息、激活感知体验、训练思维和建构新知识的活动。它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有效拓展体现以下特点:

1、有效拓展是立足文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解决“阅读什么”的问题。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紧扣语文的本体,遵循语文阅读的本色。语文阅读教学中拓展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文本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训练思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那种游离于文本,任意生成的课堂教学,势必导致“教育引导价值”的缺失。因此拓展必须以“本”为本,违背这一点就没有拓展的必要。

2、有效拓展是控制在一定程度范围之内的教学辅助手段。拓展并非是有限的四十五分钟语文课堂的主流,作为文本教学的辅佐,拓展的次数、容量和时间,拓展横向展开的广度和纵向挖掘的深度,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拓展的效度和课堂教学的效度。适度性既是有效拓展的特点,又是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3、有效拓展是多维度的迁移。语文课堂要努力实现三维目标,有效的拓展不限于停留在知识扩展的层面上,它渗透到能力、情感、思维等各层面,从多个角度有侧重点地选择拓展内容和方式。

4、有效拓展是动态课堂中随机生成的。拓展延伸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环,它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可以出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但并非每堂课均须有拓展延伸这一环节,它的灵动性体现在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学习过程反馈情况,及时改变教学前的预设,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拓展。

3 探索阅读教学有效拓展的策略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就如何有效地拓展延伸,进行了一些探索尝试,并结合其他同行的一些做法,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1、选准拓展时机。

课堂是一个由学生、教材、环境等组成的动态系统,有效拓展应是动态课堂随机生成的,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的变化随时注意调整拓展内容、进程。并非每堂课都要一味机械呆板的执行预设的拓展教学设计,教师在课前精心预设的拓展可能会因学生的文本学习实际情况而没有必要进行,也并不是非得把拓展集中放在课堂的结尾。拓展应在课堂的主体(学生)与载体(文本)两者碰撞的自始至终中寻找最佳的时机,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中最有拓展必要与价值之时就是最佳时机。如教师在学生有疑需释之时,有难点需解之时,入误区走不回时,感情汹涌需一吐为快之时,进行及时合理的拓展,就最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各种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傅雷家书两则》拓展案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课文内容,让学生感悟了傅雷对儿子的殷切期望,感受了傅雷那份动人的舐犊之情,在此情感基础上,教师满怀深情地说了如下一段话:

同学们,傅雷是伟大的,他的儿子是幸运的。其实天下的每一个父亲都有一颗慈祥的心,一份无私的爱,都期盼着自己的儿女能健康顺利地成长。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回想一下,此时的你是否也感受到了父亲对你的爱了呢?

生1:小学时,每次放学,父亲总会准时站在校门口。下雨天,父亲打的那把伞总会偏向我。当我遇到挫折时,父亲总会用那双大手摸摸我的头,拍拍我的肩,咧着嘴笑着说:“孩子,没事的,一切都会过去的。”

生2:六年级时,有一天和父亲赌气不吃早饭就去上学了。饥肠辘辘时,老师拿来了一份早点:“给,这是你爸爸特意送来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滴下来,对父亲的怨气烟消云散。

在这则案例中,教师敏锐地捕捉了学生情感汹涌这一绝妙的拓展时机,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2、选好拓展内容。

拓展内容是指围绕拓展点展开的迁移内容,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前者一般指课外的文章语段和其它材料,一般以文字形式呈现;后者是指学生已有的信息储存、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等。在“大语文”的背景之下,面对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该如何选择拓展资料来促成拓展的有效展开?

先看《愚公移山》两则案例比较:

案例一:教师在学生疏通了文意,感知了课文之后,进行了这样的拓展:愚公移山困难重重,今天就让我们做愚公的智囊团,用你的金点子助愚公一臂之力。接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课堂气氛十分热闹,但看其结果,所拟定的内容五花八门,多为不切实际、不着边际的东西,学生在这一环节中真正收获和提高的东西很少,拓展缺失了效度。

上一篇:让英语学习简单起来 下一篇:有兴趣才有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