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日常教育评价策略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时间:2022-09-02 07:37:52

优化日常教育评价策略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1.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激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中,教育评价过分地注重评价的人才甄别与选拔功能,一度使中国教育陷入“精英教育”的怪圈,忽视了基础教育的公众性、社会性,扼制了学生个体的创造性,使教育评价成了为筛选出少数学习优秀的学生,使他们能继续接受更好教育的工具,导致接受评价的大部分学生都成为学业上的失败者,催化了两极分化的不断扩大。这种评价模式,与当前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格格不入,已经为人所淘汰。多元智能理论表明,不同人的智能及其发展特点有很大的差异,加上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经验也各有千秋,致使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中表现出明显的特异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对学生在日常综合实践活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前应当充分考虑这种个体差异,依据学生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评价方式,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励学生活动策略优化的进一步生成。

2.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历程,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动力的生成

以往传统教育评价的通病是只重结果不重过程。重视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实际体验历程、关注受教育者人文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教育评价的最重要思想。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就在活动的过程中”一点也不为过。因此,以过程性评价为基本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日常教育评价,应当以日常活动过程为根本的出发点。由于活动过程中,方法、知识、技能的取得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显著的生成特点,对活动过程的评价自然也就应当顺应这种生成性特点,不断形成阶段性的评价结果。这种阶段性评价将伴随着活动主体的阶段性发展而变化。各活动主体则会透过这种评价,反思自身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轨迹,通过各个历程的前后对照,发现自身潜在的发展趋势及其潜在的问题,从而使教育评价化为激励活动主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制定了以周为周期的学生发展情况跟踪二维坐标曲线图,要求指导教师定时依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描绘学生个体的发展评价曲线,并向学生个体展示。这种评价曲线包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现”、“过程表现与方法策略运用水平”和“知识与技能储备情况”等三个方面内容。指导教师从中可以直观地了解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发展轨迹,从而动态地把握学生各种综合素质的发展历程,并以此为依据对不同学生做出不同的评判。同样的,学生也能通过这些评价曲线,及时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明确自我潜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一年来学生发展动态评价曲线图抽样分析结果和学生、家长反映情况抽样调查来看,绝大多数学生的动态曲线呈整体上升趋势,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倍增,各指导教师也都能自觉地利用动态曲线图适时、有针对性地对相应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实践表明:通过描绘动态发展评价曲线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个体持续发展的潜在内动力。动态发展曲线图已成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参照评价的有利工具,并发展为学生学期或学年评价的重要数据来源。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要想让动态发展曲线图发挥真正效力,指导教师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依据学生个体差异情况确定学生发展的起点,同时对学生个体的日常实际表现细致入微地观察。

3.赏识性评价与指正性评价并举,养成学生良性自我反思习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综合实践活动日常教育评价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评价是否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全面发展的欲望,不仅要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反应做出适时性的激励评价,激励学生适时反思、适时调整活动的目标、活动的步骤以及活动的研究方法与策略等内容,同时还要利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发学生迎难而上、深入探究的信心和欲望。在义务教育阶段,不仅由于学生的多种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活动素养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同时还由于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活动兴趣的保持时间短暂、面对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还很单薄等等特有的身心条件因素的存在,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此,我们要求教师在对学生日常综合实践活动行为表现进行评价时,应多激励、少指责,以免重蹈传统教育评价的旧辙。

但是,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毫无原则、一味地采用激励性的赏识评价,会造成有些学生产生飘飘然的感觉,低估综合实践活动的困难,使我们的教育评价在学生的心目中贬值,稍不如意就情绪低落,不利于培养学生面临挫折时的坚毅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素养的养成。所以我们要求教师在开展激励性赏识评价的同时,以尊重学生人格、不伤害学生自信心为前提,谨慎而巧妙地使用指正性、否定性评价,并在事后与学生交心以消除学生的误会,促使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一句话,我们日常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是:赏识性评价与指正性评价并举,养成学生良性自我反思习惯。

4.简化评价程序,提升评价效率

建立“注重参与、重视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对当前科学高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课程总目标,是一个重要而艰巨的系统性教研课题;加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当前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下的一门新兴课程,没有既定的教育模式、教育素材和专业的教师队伍等客观原因的存在,当前综合实践活动实验指导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肩负着繁重的课题指导与教育教学研究任务。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课题研究评价指导机构,设计并制定科学高效的教育评价方案,简化教师的日常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评价程序,及时消解教师在日常教育评价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降低教师日常教育评价的工作负荷,想依托综合实践活动日常教育评价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是不可能的。

5.拓宽评价途径,消除评价片面性

新课程评价是在多元评价主体之间相互情感交流、态度反思和方法总结的交互共建中完成的。拓宽评价途径,消除评价片面性,是我们教育评价研究者和执行者应当积极努力的方向之一。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在制定了学生个体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议等日常教育评价制度的同时,我们在以家长会的方式向学生家长宣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和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评价思想的基础上,采用以周为时间单位,定期向学生家长发放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情况家长评价表,由学生家长依据日常对孩子的观察和交流情况,对孩子的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加以客观的评价的形式,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校外学习进行跟踪调查和了解。由于我们对家长的日常教育评价行为宣传、教育和指导及时、到位,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日常教育评价工作得到了家长的广泛理解和支持,在周边区域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从而克服了以往传统教育评价的片面性,使我们的教育评价更加客观和公正,更重要的是促成了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社会、家长、学校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效应。

上一篇:初中生文言文学习策略浅谈 下一篇:多媒体在初中语文课堂辅助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