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结构主义理论促进高职数学教学

时间:2022-09-02 12:53:48

应用结构主义理论促进高职数学教学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也逐步地在探索中前进.伴随结构主义理论的不断兴起,高等职业学校将结构主义理论与高职数学教学相结合,以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为依据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结合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的探讨与交流.

【关键词】结构主义理论;高职数学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瑞士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家及教育家皮亚杰,他认为“认识的获得必须用一个将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紧密地连接起来的理论说明”.皮亚杰将认知结构理解成为事物之间的一个动态的相互转换关系:图式、顺应、同化、平衡,这些都体现出认知结构理论的发展本质.在图形、顺应、同化、平衡中,图形指的是我们对事物的认知结构.顺应指的是当事物的外部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同化则指的是当事物外部环境中存在或隐含的有关信息吸收过来并且结合到我们对事物的认知结构中即图式中来,然而当我们无法用原来的图式对新境提供的信息进行同化的时候,所产生的自身图式发生重新组合和重新改造的一个过程.最后,平衡指的是同化与顺应之间的两种活动与活动的平衡.如此一来,“图形”在经过“顺应”和“同化”“平衡”,重组后构成新的“图式”,并不断变化和发展.其中,“同化”为“图式”中的量的变化,而“顺应”则是“图式”的一个质的改变.

高职的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可以看成是高职学生们对数学的认知结构的一个建构的过程,其存在于学生们脑海中的对于数学课程学习的认知结构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变动与建构之中.因而笔者认为,在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高职教师在进行备课和对教案的设计上要注意,教案的设计围绕激发和形成高职学生的很好的认知结构为主要目的,努力创造一些条件,注意及时打破所谓的“平衡”,让高职学生在数学课程的从平衡到不平衡,又到新的平衡的一个事物的循环中不断感受到由简易到复杂的数学课程的建构过程.那么,我们在高职数学课程的具体教学中,应该如何很好地应用建构主义理论来促进高职的教学,从而提高高职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呢?

一、建构主义理论及数学观念

结构主义理论又称为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源于结构主义.如果要追溯其起源,我们可以追溯到著名教育家皮尔杰的发生认识论,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从哲学的角度提出:“知识不是独立于观察者客观世界的代表,反而知识是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可以通过我们的感觉以及认知经验构造我们的知识,学习也就是人类适应经验世界的过程,也是人类知识增长的一个过程.”建构主义理论提到,对于数学的学习并非是一个由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它是一个师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换句话说:数学知识的学习不能从一个人迁移至另一个人,因此,一个人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必须基于这个人的个人经验的操作和交流,其通过不断对数学知识的反省来形成主动建构,这才是将建构主义理论正确地用于学生的学习中来.

所谓数学概念,指的是人们对于数学的一些基本的认知和对数学的看法,对数学这两个字的理解以及对其概念的概括.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数学知识并不是由学生被动地接受,数学课程的学习靠的是认知主体对于数学知识的主动建构而形成的.此外,数学的概念也不是一个由于外界的强加而得出的概念,它是要求以数学的知识为载体,数学学习的经验为中介,通过对数学的主体建构之后才能够得以形成.数学知识实质上就是一种观念,它是由个体的认知结构的逐步发展的过程以及对数学的不断建构的过程,此过程就是数学观念的一个逐渐改变的过程.在我们高职学生学习数学课程时,我们要侧重这个不断建构的过程,以及掌握不断建构的方法,把学到的数学知识点用自己的想法去理解、去回归,再去解释自己学到的理论或者知识点.这是一个重要的建构过程,便于我们理解这些知识点,将它们完整地有效地转换成自己的知识.这样一来,我们不是对于所学的高职数学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学习、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动脑筋思考数学问题,用新的观念去改变一些原有的理解或者想法.

二、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实施数学教学

教育在不断的探索和更新中进步,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将建构主义的理论融入进高职数学教学中来,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当我们面对建构主义的理论和原理,我们的高职教师开始进行不断的探索,很渴望能将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用于高职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来,高职数学概念的建构性让我们懂得:由于每个高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程度等方面的不一样,他们所体会到和所获得的数学经验、数学知识和对于这些数学知识的结构等方面都有所不同,这样一来,也就造成了每位高职学子的数学观念的形成上有了一定的差异.从此看出,我们高职教师的最首要的任务,是去理解和发现高职学生的数学概念,理解了学生形成的数学概念之后,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高职数学教学.

在我们进行高职教学的时候,应该以高职职业教育的独有特点为基础,并且与各个专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来制定符合教学实际的职高数学教学目标.我们在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由老师来进行适当的引导,但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要把主要的时间交给写生,让同学们很积极地融入到数学知识的思考和探索中来,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直到将重点难点问题彻底解决.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完全的、充分的发挥.同时,在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时,我们应当把握住以下几点基本的教学原则:

1.学生主体参与原则.学生的主体参与原则指的是:作为高职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参与,数学教师尽力营造教学氛围,吸引主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学习氛围当中,最大可能的去将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将被动的学习变成一种主动的自觉的行为.学生主体参与的这一原则不仅符合建构主义理论中建构主义教学的设计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它同时也强调了在建构的过程之中,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情境性以及非结构性,并且注重了新知识与老知识间所存在的逻辑性与系统性.

2.应用性原则.高职数学教育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学用数学知识和正确的数学思维方法去解决实际发生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如:某职工60岁退休,75岁病逝,退休时养老金账户共有23万元,请计算该职工养老金账户收支情况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资金缺口是多少?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养老金,再考虑储蓄的利息r=3%的因素,经过计算得出F缺=F折-Q=14152元(过程略).

3.循序渐进原则.因高职数学教学的任务比较繁重,使得教学进度被迫加快,忽略了高职学生的思维节拍,从而使得高职数学课堂的教学变成“走马观花”式的数学教学,这样的教学无疑是不成功的.在高职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注意两点:第一点是数学知识的系统化,也就是帮助学生形成很好的认知结构,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要求我们“把知识和知识点串起来”,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把各章节用图形标示出来,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直观和容易理解.如下图所示:第二点则是思想方法的系统化,也就是说,从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角度来将知识“串起来”,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脑海中搭建起数学思维方法的一个“信息框架”.

综上所述,我们在运用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进行高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当把握好在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设计好的认知的“桥梁”,创设出数学问题的情境,来激发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对于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设计数学问题应当依据学生原来具备的知识经验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和生长点,由易变难、由浅入深,进行层层推进展开,使得高职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的作出顺应、调节或者改变原有的图式来对新知识进行同化,获得更高层次的平衡.最终,高职数学教学将会取得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孙霞,章茜.建构主义学习观下高职数学问题启发式教学的探索\[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1).

\[2\]王紫虹,黄沛琛.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下的高职数学教学\[J\].学习月刊,2011(2).

\[3\]马冬文.建构主义教学观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0(3).

上一篇:以素质教育为本位的高职数学教学实施 下一篇:火电企业节能减排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