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2 01:08:53

应用题教学论文

应用题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将生活问题带入课堂

数学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各理科科目的重要基础,现在的新高考中也对于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有着要求。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将生活问题带入到应用题的教学中。

例如在教学基本不等式的时候引入这样的一个题目“某种汽车,购车费是10万元,每年使用的保险费、养路费、汽油费约为0.9万元,年维修费第一年是0.2万元,以后逐年递增0.2万元。问这种汽车使用多少年时,它的年平均费用是多少?”现在买车的人比较多,这种题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给让学生们知道数学知识对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十分有效。

例如在教学概率的时候引入这样的一个问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对大众智慧的一种肯定,但是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证明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机智吗?”然后带着学生学习概率相关知识,课后让学生自己去证明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机智,并思考生活中是否还有更多的类似的例子。

(二)帮助学生扫清语言障碍

很多学生在解应用题时出错都是因为语言理解能力不足的情况,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帮助学生解决语言障碍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项目。首先要让学生在面对应用题的时候能够给保持冷静,能够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对题目进行分析。其次是让学生学会理清题目中的主次关系。新高考中的应用题包含了数量关系、情景设置等,就像是一个“五脏俱全”的小短文,因此学生必须学会有目的的对题目进行分析,分析清楚其中所要考察的知识点,已知条件等。最后是帮助学生扫除专业术语障碍。近年来的高考应用题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专业术语和生活术语,这些专业术语和生活术语中有很多都是学生所不了解的。但是很多时候这些术语对解题没有什么影响,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解题的时候不能够试图“全线突破”,而应该是“重点攻破”。

(三)加强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将生活问题引入到课堂中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对于考试中所出现的与生活相关的问题不在感到陌生、恐惧。帮助学生解决语言障碍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题意。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将各种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标语言等转换为数学语言。数学建模是将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提炼,抽象为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用该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解答来解释现实问题。因此,必须要加强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是以教学内容与学科交叉点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数学角膜能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从课本内容出发,与实际进行联系,以教材为载体,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构想。第二是以社会生活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前面已经提到过要将生活问题带入课堂,那么何不利用生活问题为切入点来对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进行培养呢?以生活问题为切入点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下例:

例:建筑学中窗户面积与房间面积之比称为采光率,采光率越高,房间越明亮.试问现将窗户与房间同时增大相同的面积,则房间变亮还是变暗?

分析这道题比较简单,但是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解此题时,学生必须要从题中弄动什么是采光率,然后进行解题。将窗户的面积设为a,房间面积设为b,增大的面积为m,原采光率为 ,窗户与房间同时增加面积m后的采光率为 ,问题的本质是将原采光率与面积增大后的采光率进行对比,以此来判断房间是变亮还是变暗。建立数学模型已知a、b、m都是正数,且a<b,比较 与 的大小。

二、小结

应用题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导,即导入新课,是老师有机连接各个环节的桥梁。其目的是为学生探究新知识指明方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新知识上,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导的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成败。因此,对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千万不可小觑,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不仅要让导的内容与新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其有利于学生进行迁移类推,而且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到既容易学,又有趣;既有用,又有价值。为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导的方式,或者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启发,或者充分使用学具、教具进行设疑,或者运用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吸引学生,或者环环相扣,以旧引新。总之,不论运用什么方式,只要能达到导的目的,导得自然,一般来说,都是可取而有效的导入方式。

2、读

读,指读题目,是应用题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自己感知信息数据的过程。读,看起来是非常简单的事,其实,要把应用题读通、读透,还是比较困难的。有的学生之所以做错,其实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读题时走马观花,没有读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应用题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这么说:“与其让学生抄题目,不如让学生多读题目。”这当中的道理,就像让学生抄不认识的字一样,不论抄多少遍,学生还是同样不认识、不理解。

读,要讲究一定的方式。在小学,大多数的学生读题时都不注意停顿,语感非常差,使得数学意识低下,因而理解不透题意。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以读的指导: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个人读,也可以分组读;还可以全班齐读,形式不拘一格。此外,还要注意读的语速。通常情况下,语速以稍慢为佳,以能准确感知信息数据及问题为标准。因此,读的时候一定要全面、仔细,既不加字也不减字,对于较深的题目,甚至要咬文嚼字。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而且也使学生的感知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捕捉信息数据的能力,为学生理解题意奠定了初步的基石。

3、思

思,指学生读题后,思考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该如何表述,该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如何用线段图描述题目,题目中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答等,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中心环节。学生思得如何,主要是看教师是否根据学生的经历和思维水平,合理而充分利用可用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思维现实化。只要是上数学的老师,都很清楚地知道,一些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在掌握数学知识时,往往感到困难重重,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解题过程中缺乏思维活动的自觉性与周密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引导,切实做好学生的引导者,设法调动学生的大脑器官。不但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产生遐想,引发思维的火花,而且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对学生负责。切忌以教师的说讲来代替学生的思,力求“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4、说

说,指学生用语言对自己的思考进行表达,属于口头动脑,是对题目的再理解,是最积极的思维表现。“人的思维,尤其是抽象思维,与言语密不可分。”“言语使思维更凝缩。”“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利用它进行各种思维活动。”可见,语言能促进思维的发展。说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思维水平的重要手段。教师评价学生爱动脑筋,勤于思考,智商高等,主要就是从学生平时说的积极性这一角度来进行评价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说的训练,尤其是学困生,更应该激发他们说的欲望,使他们不仅仅是想说,而且是要说;给他们一个说的舞台,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因此,说的时候应尽可能采用个人说的方式进行,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此外,还要要重视说的依据,也就是根据什么来说的。只有把依据弄得一清二楚,学生才能明白应用题是如何体现基础知识点的,才能判断自己思的结果是否正确。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基础知识,加深对应用题的理解,学会思的方法,而且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建立自信。

5、记

记,指将学生说的内容简单明了地写下来。就条件和问题来说,记的实质是对原题进行删节、组装、制作的过程,是对原题的一种精加工。就整个这一环节来说,记的目的是变复杂为简单,加深记忆,强化理解,以便于学生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通过“读”“思”“说”的训练后,得到的材料往往是零乱的,因而运用时常常丢三落四。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题也并非要像书上那样详细地写出来,而只需要进行简单地记载即可。记,还是学生概括能力的表现之一。通过观察记的内容是否完整简洁,可以看出学生提练语言的水平。因此,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记的能力,尤其是较复杂的应用题,记就更有必要了。记,最好在草稿本上进行,当然,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在作业本上进行,但一定要注意题目中具有隐蔽性的那种条件,记的时候应当把缺省部分写出来。

例如:“一个儿童体内所含的水分有28千克,占体重的4/5。这个儿童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在这道题中,“占体重的4/5”是一个缺省条件,应该把缺省的部分“水分”补出来,记为“水分占体重的4/5”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扫清第一道障碍。

6、找

找,指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找出题目的突破口和单位“1”等,进而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等量关系),属于分析的过程。

突破口一般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句子,是学生理解题的拦路虎,通常是带比、分数或几倍等的语句。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找出这种句子进行理解。单位“1”是用来衡量的量,一般是紧接分数或几倍前的那个量;有比时,通常是相比的几个合起来的总量;或者就是题目中的总路程、总工作量等。总的说来,和谁进行比较,谁就是单位“1”。单位“1”是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之一。学生是否找准单位“1”,常常影响解题的对错。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要引导学生弄清用来比较的量,教给学生识别比较量的方法,以便找出单位“1”的量。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题目中存在着两个甚至三个单位“1”,解题时要注意单位“1”的统一。数量关系是应用题的灵魂,是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前提和根本,也是学生解答应用题最大的困难。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人类关于数学方面的文化遗产,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还要使学生学会用知识来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能获取数学基础知识,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从具体题目中找数量关系的能力。只有找到正确无误的数量关系,才能根据数量关系进行正确的解答。

找数量关系的方法有三种:

①对已知条件和问题逐一找;

②对已知条件和问题综合找;

③明确单位“1”,画线段图找。画线段图时,一般是先任意画一条线段来表示单位“1”的量,然后确定应该分的段数……单位“1”的量画好了,再画其他的量。

例如:“一条裤子的价格是75元,是一件上衣的2/3。一件上衣多少元?”在这道题中,“是一件上衣的2/3”是一个缺省条件,是题目的突破口,应注意理解;应该把“上衣”看作单位“1”。学生这样理解后,自然能找出“裤子单价=上衣单价×2/3”这一数量关系,或者画出下面的线段图,找出数量关系。

7、研

研,指学生根据信息数据,利用找到的基本数量关系及某一条件或问题,研究出其他的数量关系,也就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灵活运用后学知识,尝试多种多样化的解题方法,是解题思维的拓展,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其具体做法可以是利用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对数量关系进行变式,也可以是对题目中能进行转换说法的条件(多数是带几倍分数或比的条件)进行换说法,也就是运用多种方法表达所学知识,)3找出新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

例如:“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本题中有一个明显的数量关系:“大豆面积玉米面积=100”利用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得到两个数量关系:“大豆面积=100-玉米面积”和“玉米面积=100-大豆面积”。题目中的关键句是“播种面积的比是3:2”,也是一个缺省条件,补完整就是“大豆面积与玉米面积的比是3:2,即,大豆面积:玉米面积=3:2。对这一条件进行换说训练,又可以得到以下说法和理解:

①玉米面积:大豆面积=2:3

②大豆面积是玉米面积的3/2(豆=玉×3/2;玉为单位“1”)

③玉米面积是大豆面积的2/3(玉=豆×2/3;豆为单位“1”)

④大豆面积比玉米面积多1/2〈豆=玉玉×1/2;豆=玉×(11/2);玉为单位“1”〉

⑤玉米面积比大豆面积少1/3<玉=豆-豆×1/3;玉=豆×(1-1/3);豆为单位“1”>

⑥大豆面积3份,玉米面积2份,共5份。

又如:“一张课桌比一把椅子贵10元,如椅子的单价是课桌的3/5。课桌、椅子各是多少元?”本题中的“椅子的单价是课桌的3/5”这一条件也可以理解为“椅子单价:课桌单价=3:5”这样又可以像上一例一样进行探究,从而找出多种多样的数量关系,这样不仅加深了理解,丰富了解法,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总之,研究出的数量关系越多,“脑野”越开阔,思路越清析,解题方法越丰富灵活。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得出正确的结果,而要进行必要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做到活学活用,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于优秀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在数学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应用题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考虑到数学教学的整体目标以及在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所表现出来的实际教学价值,数学应用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一)做好“三基”教学工作,处理好数学知识、相关的技能和方法的相互连续,以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数学应用题知识。

(二)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加强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将理论联系到实际当中,从而增强学生理解数学之外的生活世界。

(三)不断的提高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运用能力,熟练运用文字、符号以及图形语言的转换。

(四)让学生树立出正确的数学观念,培养学生数学的正确思维能力。

(五)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改变其思维方式。

二、教学策略

(一)提供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

国际上极负盛名的荷兰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现实数学”中提出:如果再数学教育中没有丰富多彩且又具有复杂意义的材料才当做背景,那数学教育只能是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够取得应有的效果。在高中数学的应用题的教法和学法方面,教师应当多下功夫,多从学生身边亲身实践的问题入手,运用数学的方法将其解决。考虑到学生在生活当中的经验,为学生创造出逼真、内容丰富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拉近学生和数学知识的距离,培养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到数学课堂之中,能够以轻松的心情去面对、克服数学上的困难,为取得数学的良好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都需要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背景。例如:

某车间有100名配件工人,要求完成300件产品,其中每件产品中包含有5个A型部件和2个B型部件,现在把配件工人分成两组,设每一位工人一小时能够生产5个A型部件,或者每一小时能够生产2个B型部件,并且同时工作,每一小组只加工同一种型号的部件,设加工A型零件的人数为x 名。

1、设A型部件完成所需时间为f(x)小时,f(x)的解析式为?

2、为了保证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务,x应取何值?

这道题可以说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能自己的爸爸妈妈就在工厂工作),有着一定的现实生活背景,不仅仅可以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明确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在教导学生数学应用题时,大多数老师为了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将应用题中包含的什么问题,具体的量,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也是传统的数学遗留下来的后遗症。传统的数学应用题在进行处理时都是相当“数学化”,基本都忽略了“将数学结果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加以检验”,或者说有,但只是一种形式。如果只是让学生去单纯的“套”模式,到最后他们所熟练的只是如何套用模式,而不是熟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以后学生遇到不熟悉的问题情境,依然如:“狗咬乌龟,无从下口”。因此,教师在应用题的教学展示中,应体现出具有原汁原味的题型,让学生学会在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并且在此情境的基础上建立出数学模型,让学生能够将精力花在高层次思维的训练上。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注重审题,数学应用广泛性以及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非数学情景的多样性,都需要学生在陌生的情景中去理解、分析所给出的问题,舍弃那些无关的干扰因素,将问题抽象转化成数学问题,并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其中的数量关系,要引导学生从粗读到细研,冷静、慎密的阅读题目,分析其中的数学关系;(2)建模,在学生明白题意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每个量的特点,分清楚其中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并要考虑是否可用字母或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最后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或图形语,建成数学模型;(3)求解得出结论,并将得到的结论进行还原、验证。例如:

赵某酒后驾车,在发生了交通事故之后,犹豫半小时之后逃离。逃离的路段属于上坡,汽车在行驶时,每小时匀加速1千米,在汽车行驶了100.5千米之后,遭遇交警并且自首。交警在检测其酒精浓度时,发现每一毫升里其酒精含量为0.1mg。已知血液中如果每一毫升含有的酒精浓度为0.2mg则属于酒后驾驶。在没有喝酒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每小时减少51%,假设驾驶员赵某在离开现场的初速度没超过每小时100千米,试问,赵某是否酒后驾车?

设:赵某从出现交通事故到自首的时间为T,发生事故时酒精含量为a,逃逸初速度v,逃逸时间t,总路程为s。

1、a(1-0.51)T=0.1

2、T=0.5+t

3、s=vt+1*1*t2/2=100.5

所以:v=100.5/t-t/2,当v 100.t>0,得t 1,T 1.5

所以,驾驶人员赵某在发生事故时候的酒精含量

a=0.1/(1-0.51)T=0.1/0.49T 0.1/0.491.5=0.1/0.343 0.29>0.2

故而,赵某属于酒后驾驶。

(三)加强课外实践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这样一句话:“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所以,笔者认为,在高中的应用题的教学当中,如果想要让学生的数学应用的认识变强,必须强调应用题的教学方式,在于学生相关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具有实用性的应用问题。与此同时,还应组织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联的生活素材的教学活动,并适当的布置一些与实践相关的作业以及增加一些探究性活动,在其中发现可以向实际问题过渡的渗透点,从而引导学生将各种数学问题在生活中抽象出来。

应用题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名师培养对象周芸佳老师的课题《初中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获得市立项,形成了两个观点报告《数学课堂教什么》、《学生参与式评价》、《授人以鱼的乐趣》、课题论文《初中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显性知识,隐性方法》、《关注差异,提高质量———抓好后三分之一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践和策略研究》。2010年3月参加名师班展示课并作学校教学改革专题交流,2010年5月在省领雁工程奉化送教活动中上展示课,2010年8月给慈溪县骨干教师实践做讲座,2010年10月参加陕西省数学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名师风采展示活动,上展示课并作专题讲座,2010年12月参加嘉兴市海盐县骨干教师基地实践活动,上展示课并作专题讲座。潘云芳老师坚持素质教育,潜心教育科研,勤奋学习,勇于实践,锐意改革,敢于创新。5年来,潘老师执笔撰写的有《基于主题研修的教师作业能力提升行动的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二个成果分别荣获西湖区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和二等奖,文章《图示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于2011年12月在教学月刊发表。撰写的《初中数学导学稿的设计与使用策略》荣获西湖区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文章《初中数学导学稿的设计策略》2012年4月在浙江教学研究发表。课题《初中数学导学方式与策略研究》在市级教研课题立项。

2、在反思中引领团队

名师培养对象王丽丽老师教学上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研究实践课堂教学的轻负高质,在教材教法上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材施教,形成自己简练有效的教学风格,赢得学生最爱,获得教学同行的肯定,教学成绩优异。她任教的两个九年级班级数学成绩在整个年级中名列前茅,2010年6月参加市中考,数学成绩远远高出杭州市平均分,在杭州市名列前茅。她负责学校教科研工作,注重教科研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善于学习,主动阅读,勇于反思,及时提升,整理成文,并具合作精神,在团队中起辐射作用。本学年她撰写的两篇论文在区内获奖,一篇发表,一个课题在市里列为重点研究课题。管理科学,讲究方法,本着理解数学、理解教学、理解学生进行教学,连续被学生推选为“我最满意的教师”。作为数学教研组长,在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上有更深的体悟,以身作则,脚踏实地,带领学校数学教研组教师快速成长,团队精诚合作,在教学、科研、竞赛等方面取得很大成绩和荣誉,得到市、区教研员的肯定。

3、在实践中破解疑难

名师培养对象李卫星五年来多篇课题和论文获奖,其中《挖掘人文放飞人性激扬智慧》获浙江省初中数学学科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有效学习:初中生数学学习指导策略的构建与推进》获杭州市第一届普教教研课题成果评比二等奖;《课题学习:基于浙教版教材的挖掘拓展与学教策略研究》获杭州市第23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论文二等奖;《教学生学:初中生学习指导策略的构建与整体推进》获杭州市第八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首届“浙、沪、苏”长三角地区教科研优秀论文……

4、在教研中凝练风格

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张娟萍老师,是上城区数学教研员,近年来系统地学习了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数学方法论》,顾泠沅《变革的见证:顾泠沅与青浦教学实验30年》,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教学研究文章《初中数学“图式”复习教学策略研究》2010年9月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初中数学课堂过渡性言语的设计内容》一文2010年10月在《中学数学杂志》发表;2012年又有《初中数学课堂过渡性言语设计方略》、《初中数学教学环节出声思考的策略》两篇文章在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9年5月浙江省师训课题立项《初中数学课堂过渡性言语策略研究》,2009年11月浙江省教研课题立项《初中数学“出声思考”教学策略研究》已结题,参加成果评审,2010年5月杭州市第二轮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重点课题《初中学生函数思维方式调查及其教学对策研究》;2011年《中小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的衔接障碍分析及对策》获浙江省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出声思考》获全国中学数学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她还组织学校教师进行课堂观察、课堂语言等方面的研究,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应用题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1.初中数学教学教研的现状

当前,世界数学教育呈现出“三个转变”的趋势,即从强调知识内容的掌握向获取知识的科学过程转变,从强调知识的单纯积累向探求知识的方法转变,从强调单科教学向不同学科相互渗透转变。而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重“学会”教育,轻“会学”教育,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出现了“应付考试有余,而创新能力不足”的教育结果。这显然与社会创新发展的需要相背离。主要体现在教师、学生和课程三个方面,体现这种“背离”。

2.初中数学实施创新性教学的必然性

面对以知识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己不能仅限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性教学是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以新课标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改革教学方法为突破口,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处理和再创造,展现出数学知识的形成背景和过程,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的实际出发,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逻辑推理,得出数学概念和规律,使初中数学教学真正成为思维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学习到活的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为今后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物质基础。

3.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的内涵

创新性教学是创造教育对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在创造教育基本原理指导下学科教学的表现形式,它是将启发式、发现式和其它有助于创造力开发的方法用于各种学科的教学,并将教学内容按促进提高创新能力的方向改编,成为程序式的教学载体,从而促进课程改革的教学形式。针对初中数学学科和初中学生年龄的特点,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达到更高层次的创新能力打好基础。

4.数学创新性教学的主要方法

4.1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法。它同“注入式教学法”是根本区别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很深地理解这个思想,使自己的教法设计紧紧围绕“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这个中心。它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一理性归纳”,主要适用于证明、运算和应用题的教学。实施启发式教学法,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问题解决”的形式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它既可以抓住课本的典型题例进行引伸和扩展,编拟出内涵丰富的应用题让学生“钻”,也可以抓住数学问题本质,编制现实情景的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试”;既可以把数学知识恰当地放到各种实际情景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也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使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应用数学,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4.2 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通过实践、实验、想象、推理、领悟等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合理假设,合理猜想,仔细论证,认真评价,回顾总结,推而广之,实践运用。这种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创新情境――分析探究――猜疑假设――论证评价”,主要适用于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例题等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它要求在例题的选择和配制上,要加强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运用合情推理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探索;在解题环节上,要突出探索活动,重视分析学生在探索中出现错误的合理性;在探索活动的形式上,可采用个人思考、分组讨论、大组报告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数学实验在更理想的空间进行探索和发现。探究过程,是学生发展智力、掌握学习策略、积累学习方法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

4.3 小组合作教学论文法。

小组合作教学论文法就是把班内学生,根据知识积累、学习能力、性格、同学关系等情况,恰当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教学活动和实现教学目标。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单一的注入式转变为师生间多向式的交流形式,并随时加以调控,引导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如实施小组论文“改错课”、“自学课”、“竞赛课”等,引导学生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积极参与和思维启迪;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特别是把掌握知识的评价与创新能力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更注重数学技能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集体开展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充分交流,相互合作,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有很大帮助。

应用题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备课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应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目前,我们的一些教师对备课重要性认识不足,把备课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不为课堂教学所需,只为应付上级教学常规检查。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只讲数量不求质量。把教科书或教师教学参考书上的知识点抄写在教案中,教案中只有知识方面的内容,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活动设计等均无体现。二是任务型备课。一些教师不根据自己的学情一味抄袭现成的优秀教案、特级教案,以完成教案任务为目的。还有一些教师只写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重难点等教案编写程序和简单的教学步骤,态度敷衍。这两种类型的备课教师既不熟悉教材,也不考虑学情,即无教学方法的研究,也无教学策略的应用,教案与课堂教学成为两张皮,在课堂教学中所用的教学方法均为灌输式,随意性很大,对于课堂教学毫无帮助,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古语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者认为有效备课主要应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师要切实端正备课态度,态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把备课当成自己上好课的需要,不是被动的完成工作任务。二是加强认识。正确认识到教案为教书之案例,备课即教书先行者。备课不等于教案书写,写教案是备课,但备课不等于写教案。三是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吃透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抓住教学重难点,做到精讲精练,短时高效。四是考虑学情,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活动形式,做到心中有数,教学环节清晰,教学方法新颖,切实转变教师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变教会为会学;转变教师角色,变教师主体为教师主导;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五是精心设计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备好教材和配套练习册的练习题,一方面以便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分层布置作业,避免大量的重复性的训练,另一方面对于练习中较难的题型,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有意安排相似类型的例题,扫除学生课后作业障碍。长此以往,既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又能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消除厌学情绪。

当然,再好的备课也只是一种框架、一种指向、一种假定的方案,它都需要在课堂实践中不断丰富、不断改造、不断创新,更需要在课后不断反思、不断完善。所以,作为教师查找教学不足,总结教学经验,是提升教学能力,促进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教学反思更应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

但是当前,一些教师对教学反思认识不足,“行成于思而荒于嬉”并未受到过多重视。错误的认知直接导致教学方法欠缺,教学经验得不到积累,教学得失不明确。许多教师教学多年,对所教学科还无法可谈,无规律可循,更无教学论文、教研成果发表,评职称需要论文只能从网上下载或借用他人教学论文东拼西凑,所教学科教学质量静止不前,起不了教学示范作用,正如叶澜教授所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这些都是不做教学反思的结果。怎样有效做好教学反思呢?首先,教学反思要及时,一节课上下来后应随时总结不能拖延,时间长了有可能会忘记当时课堂上发生的情况,或者拖下去就不记录了,经验和问题会成为过去。其次,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教学反思不是教学过程的重现,也不是一节课的课后小结,而是教学方法使用、学习方法指导和教学活动安排的得失,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改进措施,教学规律的归纳;一节课上下来可能会很成功,课上出现许多亮点,如笔者在上初中生物《植物营养物质的运输》一节课时,为使学生形象的理解有机物运输方向,设计了一幅挂有青苹果的苹果树图,在枝条的挂果上方和叶片处环割去树皮,问这时苹果是否会生长?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得出,苹果不会再生长的原因,是苹果所需的有机物是由叶片光合作用产生,并通过树皮中的导管向下运输给苹果的,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抓住了知识重点,较好的突破了教学难点。另外,课堂教学中也可能遇到处理不当,解决不了的问题,课后需要查找原因,并提出教学改进措施,有些问题自己解决不了,需与同事讨论,并将解决办法记录下来,以便今后使用。三教学反思还可以归纳学科知识学习规律,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解题技巧,如小学数学各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有的找准关键词,有的通过画图来解答就迎刃而解。教学反思不仅能够是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掌握好的教学方法,还可以提高教学能力,长期下去教师可以撰写高水平的教学论文,成为专业型教师。

应用题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教师,请多用鼓励性评价

充分认识学生的“向师性”与“独立性”

创新,须淡化课堂纪律

“大款”子女心理素质透视及教育

特别的爱

献给特别的孩子

新教材新大纲辅导讲座(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创造性地运用——学习《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几点体会

来者可鉴

从“四块糖”谈批评的艺术

用爱心开启孩子的智能

问题的设置与解答

防止“情绪污染”

信息专递

“笑话”后的冷思考

小学生作文载荷逆坡现象浅探

教育,怎样才最有价值

蒙古教育 2005年课改实验区中考诸问题对话

关于课改实验区中考的若干建议

对2004年海勃湾区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科学》部分试题的分析

对2004年海勃湾区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历史与社会》试题的分析

2004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联考试卷

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下的“非预设性教学”

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过的历程

发散思维在解题中的蒙古教育 应用

从课改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路

换个角度天地新——与王成君老师商榷

鲁迅小说教学要抓住“国民性病根”这条准绳

阻尼振动的探究教学反思

对教师引导作用的探究——海勃湾区校本教研活动侧记

要善待“自主学习”

“讲”无罪

一次关于酒的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调查报告——过量饮酒的危害

激流扬帆──记奈曼旗实验小学校长全国优秀教师王志

德育应贯穿学校工作的始终

全区首届中学生物学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圆满结束

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班主任工作中的美育渗透HttP://

教学研究中的比较法

活动课程不同于课外活动

教学论文的必备条件与选题原则

学生在数学中地位的再思考

从读学写 读写结合 多读多写

蒙古教育 朗读训练四题

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把应用题的解题策略教给学生

课堂教学中智力性错误回答的处理

生死关头见精神──语文教学中英雄主义的灌输

应用题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作为教师,责任心是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良好师德的具体体现。当然个人的能力也非常重要。但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干不好工作的,这是多年来的实践经验,也是我工作的座右铭。为此,一年来,本人一直严于律已,时刻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鞭策自己,紧记自己是教师的身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和关心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从不斤斤计较,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能出色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新世纪的优秀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本人一年来,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方面,都力求做到最好。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努力转化差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六年(2)班的黄玉玲和何少华同学,是全校师生众所周知的思想品质方面的问题学生。这两个学生都很特别,黄玉玲是一个被家长宠坏的学生,好搬弄事非,夸大事实,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以她为中,否则,谁惹了他谁就自食其果。她父认为:他交了钱给老师,老师拿了他的钱,他女儿学习好坏,你老师都不能批评、打骂、教育他女儿,他就一个女儿,以后要她养老的┈还说:以前在穗香,何校长都叫老师向他道歉┈。后来,也听一些老师对她及她家庭反映。我根据自己对该生本人及家庭的情况,认为当务之急,首先必需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否则,就无法转变该生。因而,通过反复家访和电话联系。多方面做工作,终于使他父亲改变了对教师的看法。最后,他父亲还要求老师严格要求他女儿,做错了就批评教育。还满怀歉意地跟我说:对不起!黄玉玲同学平时已养成的一些我行我素的习惯,要使她一下改变过来是很难的,因此,反复性较大,于是,我主动与班主任、黄校长商讨帮助、教育她的方法和对策,主动家访及随时与其父电话联联络。反复找她们谈心,从多方面诱导、软硬兼施地让她明白自己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导其一一改正。在这整个过程中,我也满肚牢骚,觉得自已很委屈,家长不支持,还让女儿去李校长处说:我拉她,对她态度不好┈.但牢骚过后,还必须正确面对,因为转化她的思想是自己的职责。我必须义无反顾。在教学中,我认为:要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不管是思想还是学习上,不能随便迁就学生的缺点,否则只能是导其继续范错,发现有范错误的苗头,就要马上进行引导、教育,把这种错误的思想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但,要想收到预期的效果,得讲究方法,耐心教导,循循善诱,批评与诱导相结合;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经常与其谈心、交朋友,使学生心中形成"亲其师,信其道"的向师性。这也是我教育学生的一点浅谈。在教中,我不断地钻研、探索、总结教法,接手六年级后,自己对教学内容不太熟,于是我就主动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来提高自己,如:《小学数学新大纲》、《小学数学教学》、《广东教育》、上网查找资料等等。了解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式,不断吸取新思想、新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改变自己的教法,以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并结合学校教研专题,认真考虑怎样分层导练,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全过程。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时,引出课题后,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审题、自学,自己动手操作、猜想、探索,通过学生自己看书自学、说一说、模一模、想一想、画一画、猜一猜、剪一剪等方法了解圆柱的概念、性质、特征,教师只是学生探索中的参与者、引导者。这样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效果远比教师的讲好。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教师也能抽出时间来点拨优生,辅导差生。还做到不耻下问,经常与吕主任、黄建开教师探讨教学方面的问题。互相合作,互相勉励,共同进步。

三、做好科组管理工作:

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常规教学管理方面;二是优化课堂教学方面。常规教学方面主要是按照顺德市下发的文件,有的放矢地要求科组成员做好。优化课堂教学方面即专题研讨:概括起来为"一个立足,两个体现"

(一)、一个立足是指:在专题实验过程中,立足于"求实"实实在在从师生的实际出发,本学期,我认真总结上学期科组实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1)、教师的观念较为保守,放不开;2)教学中没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学生学习的品质、习的兴趣、态度、策略、方法等。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3)课的结构过于简单,方式过于单一,容量不大,练习量过少,特别是应用题方面的教学;4)堂上练习密度不大,节奏不紧凑,效果较低;5)课堂教学处理的的艺术水平较低等等。针对以上问题,要求教师抓住每个教学点的关键,运用最直接、最易懂易明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课堂的基本模式为:"先练后导-导练结合-当堂训练-及时反馈-达成目标"。教学任务要日日清、月月清、年年清。不能给下一任的教师留下后遗症。

(二)、两个体现是指:

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研讨要体现专题研究;体现新大纲的要求。1、体现专题研究:本学年数科组的教研专题是:构建"分层'导''练',以技能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具体的操作中,我首先让大家明白专题的意思和意义,组织大家一起学习,然后把教学内容分成几大块:式题教学、概念教学、应用题教学、几何图形教学等等。每个大块都按专题的要求制定出具体操作方案。

本学期重点研讨式题教学和应用题教学两大方面,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解应用题能力。各人根据自已的实际选择并确定一个子专题。(式题教学的导练--以尝试练为主,教师的适当导为辅。先复习相关联的旧知识,其次学生自学例题尝试,教师加以针对性地讲解即引导和指导,然后进行分层练,可选用适当的练习方法。在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提高口算能力。学会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良好习惯。还要注重说的训练,理顺思路。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应用题教学的导练--是可以收集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信息材料编成应用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进行尝试导入。自学新知,讨论说理,适当安排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掌握解题的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体现新大纲方面:也就是在专题实验的同时,要与新大纲的要求相结合,这样才能体现优化课堂教学,一年来,本科组特别重视新教材、新大纲的研讨与实验。具体的操作方法概括起来:1、学习新大纲(学习新大纲具体要求,掌握各年段的肉容和重难点,与旧教材的大纲进行比较)。更准确地掌握新大纲的要求。2、课例研讨,摸索规律。

3、总结升华,形成模式。通过实验,如上学期参加了的新教材评优课,获得表扬奖;本学期上了一节全镇性的一年级新教材观摩课,受到好评;上等级评估时也上了一节新教材的汇报课。总之,教师观念上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对课改的新信息、新理念、新趋势在教师的头脑中已初步形成,课改的动向、方式、方法基本掌握,对新教材新大纲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明白了新教材编写的意图。特别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学习知识,通过合作学习、动手操作、讨论来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来掌握知识。又例如,一(1)、一(3)、三(2)、四(4)、五(2)、五(3)六(2)、六(3)等,课堂的容量大,充分体现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讨论来探讨知识。导练结合体现专题。主要表现在:(1)、能根据新大纲的要求,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收集课堂资料,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打开新知的大门。(2)、能根据新大纲和专题的要求,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总之,在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把每节课都当作实验课来上,自已与自己进行比较,看自己是否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是否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是否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是否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实验课来看,整体效果还不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认为以后在课堂教学中主攻以下几方面的薄弱环节。(1)激趣: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2)课堂的密度要紧凑。(3)在活动中既要保证学生全员参与又要保证他们的有效参与活动,定出活动目标。(4)注意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重视完整的语言训练,特别是低年级。(5)要注重每个知识点的形成过程。(6)教学过程中要体现生活性、灵活性。(7)加强体会数学与社会实际的密切联系。四.本人通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成功转化差生黄玉玲,何少华,效果显著。2.处理教材,备教法、学法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能从激趣、自主、导练入手,力求向上40分钟要质量出发。所任教的六(2)数学第一学期学期的成绩达到了市的优秀单位。

3.履行科长职责,带动数科教师进行教研、教改工作,效果显著:①各年级数学教师能依照教研计划,教法灵活地向课堂要质量;②成功地完成全校性的口算比赛;③指导一年级新教材实验课获镇的表扬奖。指导一年级新教材教学设计评比获镇的一等奖。本学期指导全镇性的一年级新教材观摩课,受到好评;上等级评估时也上了一节新教材的汇报课。

4.主动上好学校的专题实验课。

5.专题实验论文《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获镇教学论文二等奖。

应用题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小学数学教学在新旧知识衔接时运用多媒体能使学生的思维有序展开。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长方形转化为圆柱的过程,发挥了其模拟性强、新颖直观的优势,还能创设现实有趣的教学情境。举个实例提出一个现实问题:“设计一种圆柱形的饮料包装盒,需要多少的材料?”这样的情境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在教学重点难点处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举个实例教学“相遇”类型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投影,直观演示两车相会的过程,引导学生突破思维难点,学生对这类题的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取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举个实例,教学立体几何时,各种柱体、锥体、台体的认识以及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空间图形的分、合、转、移、裁、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恰当的解说和优美音乐,学生就如身临其境,想象能力会大大提高。同时,教师通过启发性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本身去探索各个图形间的内在联系,本身推导各种计算公式。

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凭空想象、难以理解之苦,而且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主观性,化被动为主动,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教学中,教师能在学生思维受阻处运用多媒体,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拉进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就可以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举个实例,教学圆周率时,圆周率为什么叫“祖率”、世界上圆周率已经计算到小数点后面的多少位了等课外数学知识很吸引学生。教师利用多媒体画面可以将学生带回到1500多年前,让学生了解祖冲之最早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的科学成就,学生就会为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伟大发明而感到自豪。接着,再把学生带到现实中,让学生了解当今关于圆周率的研究情况。这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应用题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阅读;初中数学;作用;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185-01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阅读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1将阅读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首先要阅读数学课程标准。根据课标对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教学内容、时间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拟定教学进度计划,使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其次要阅读教材。对每节课要讲授的内容,采用精读和研读,掌握该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疑点,确定三点一线的备课模式,写出具有特色的教案。最后就是阅读教案。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阅读或背诵教案的过程,即把教案涉及的内容通过语言,板书、实验等形式传授给学生,特殊情况时做些灵活处理。但在阅读的过程中,用词要准确,语言要精炼,且阅读方式和技巧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力求生动形象,言简意明,突出重点,思路清晰。

1.2阅读是一把开启数学迷宫的钥匙。在解决数学疑难问题时,总是从阅读开始,阅读是解题的第一步,阅读方式采用精读或研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从问题表面探究其实质。通过阅读命题,了解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对该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中涉及到的定义、定理、推论、公式、图中的隐含条件等进行排列组合、分类处理,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阅读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寻求最佳解决方案,注重方法和解题技巧。

1.3阅读有利于数学写作能力的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和深入,近年来,传统的数学应用题得到了升华,变成了数学作文题,考试题中出现了学科交叉题。这些就要求我们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广开思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把数学中的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工期问题、浓度配比和提取、市场营销等问题模型化,构建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探索、筛选出答案。因此,要解决这类题,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具有金融管理、市场筹划、图表识别、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阅读课外读物是获取这些知识的惟一途径。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途径

2.1给出阅读示范,教会学生读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给以学生方法上的指导,让他们懂得读课本的方法,引导他们切实理解数学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表达,把握数学符号的具体意义,使其主体作用得到切实的发挥。

比如在讲"三角形概念"这节内容时,首先引导他们阅读教材中关于三角形概念的表述,提醒他们注意其中的几个关键词句:"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并且思考:为什么强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是否可以将三条线段改写为三条线?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便可一步步深入理解有关概念。

2.2列出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数学阅读和语文阅读一样,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作支撑。从初一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这方面,教师一方面要作好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要作好阅读示范,力使学生阅读有实质性的进步,在阅读中能抓住关键词,能把握文本要义。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拟定阅读提纲,按纲阅读。

例如,学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这一节时,可列出如下提纲: (1)阅读课本中的定理及逆定理,想一想怎样用几何图形和语言表述它们?(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有什么性质? (3)定理或逆定理中所提出的"距离"相等是什么意思?

列出提纲后,可以在教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学生先进行一般性阅读;然后再将关键知识点所涉及的内容与已有旧知识进行对比,展示差异要点;最后再启发他们去回读,去思考,从而拓展学生头脑里原有的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的螺旋式上升。

3.教学中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3.1"扶读"阶段,提纲挈领。对于一些难度不大,适宜学生阅读的内容,教师都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阅读。进行时,可选择其中的一段或一节内容,在综合考虑教学流程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学生阅读的时间。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师可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内容编拟出阅读思考题与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内容。

3.2"解读"阶段,咬文嚼字。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

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教师要恰当地分析教材,恰到好处地在重、难点及思想方法上巧妙点拨,使学生真正地吃透教材,对教材中知识点的来龙去脉理解得更清楚。数学阅读由于数学本身具有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也不能一扫而过,而要反复、仔细阅读,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

3.3"放读"阶段,融会贯通。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学生阅读学习时,善于从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才能避免片言只语的肤浅印象,减少思维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理解的层次,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并促使学习方法从单一、平面化向多元、立体化转变。

4.及时反馈,促进交流

在阅读学习后,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带着体会与疑问,主动与老师或同学交换看法,探讨是非真伪。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的情境,调动学生探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思维向深处发展。当学生闪现精辟见解时,要及时捕捉,并予以肯定;当出现错误或片面认识时,要及时纠正或补充;当思维停滞时,要及时引发新的认知冲突。总之,教师要善于把握契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中真正实现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的交锋。

总之,在整个数学教学工作中,阅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计划、总结、评估、教学研究和教学论文,都与阅读有关,因此,我们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更要重视自身阅读能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张武兴主编.教育创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俞国良,马晓强.全国"教育创新研究与实验"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育研究,2001,(1):79~80.

上一篇:英美文学教学范文 下一篇:艺术哲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