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主流媒体的竞争力

时间:2022-09-01 10:22:27

提升主流媒体的竞争力

无锡作为东部沿海城市肩负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正在加快打造“魅力无锡、创新无锡、创业无锡、幸福无锡”,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点、无锡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这对全市新闻媒体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新闻媒体不断提高竞争力、强化影响力、增进引领力,着力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同时,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迅猛发展,面临的舆论环境日趋多元多样,受众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话语方式的急剧变化,媒体发展处于一个空前激烈的竞争状态。如何在这种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提升主流媒体竞争力,已经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

一、注重服务大局,切实抓好重大主题宣传。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新闻媒体的根本职责,也是衡量媒体竞争力的首要前提。各种新闻媒体都应把主要精力用在新闻宣传主业上,围绕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重要部署、重点工作,精心策划、严密组织,通过开设专栏、专题、专版,形成报、网、声、刊等多媒体齐头并进的规模效应和强大的立体宣传声势,使重大主题宣传始终成为舆论热点、社会亮点和群众焦点,着力唱响时代主旋律,打好宣传主动仗。其中,一要加强言论引导,提升主题宣传的影响力,以及时、独到、深刻的新闻评论方式提供新闻观点,推出一批有分量的新闻评论文章和评论栏目,着力放大主流正面声音。二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时代感,注重重大题材与普通人物之间的关联,实行大主题、小切口、新视角,做到立意高、形式活、有创意,努力提高宣传的说服力。三要深入改革发展前沿、深入生产生活一线,挖掘一批善于抢抓机遇、抢夺先机、抢占制高点的先进典型,策划组织一批有深度、有力度、有影响力的新闻精品,通过构筑正面舆论强势,切实把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全局工作上来,把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上来。

二、树立正确导向,切实弘扬核心价值体系。媒体作为大众精神文化产品的提供者,担负着倡导核心价值、引领道德风尚的崇高责任,这也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灵魂所在。其中,一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着力营造正面向上、积极健康的浓厚舆论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二要大力宣传各类道德楷模,通过典型引领和示范,推动核心价值观念成为人们的自发行为和自觉追求,在多元舆论混杂的情况下,坚持以准确的报道、正确的观点反映人民群众的情感和愿望,引导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一个媒体的公信力,不仅在于及时、准确、真实地报道社会,更在于反映公众心声,代表公众良知,引领社会风尚,维护社会秩序,滋润社会关系,推动社会进步。三要深入分析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和社会思潮的新变化,及时了解干部群众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问题的关注点,对于社会舆论热点、焦点,要及时进行引导,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减压阀”、“稳定器”的作用,切实引导公众情绪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坚持贴近民生,切实抓好社会民生宣传。民生问题历来是最具有新闻价值、最令受众关注的问题,能否抓好社会民生宣传,是对媒体竞争力的重要考量。民生新闻首先要始终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着力弘扬主流价值、彰显主流气质、培育主流品格。媒体对于党和政府关注、百姓普遍期待的新闻事件,必须有足够的新闻敏感和判断力,先人一筹、精心筹划,主动设置议题、吸引读者参与、引领社会舆论。其次要善于从公共视角、实际视角、生活视角,密切关注物价、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话题,坚持长期关注、连续跟踪、密集报道,着力架设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畅通桥梁。三要强化本土化特点特色特征,多从本地群众、本地发展、本地生活实际着眼,从大众视觉和大众需求出发,把大众的身边事、生活中的事作为报道的支点,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报道,不断拓展媒体的覆盖面和渗透力。最后要大胆探索实践、创新报道方式,特别要紧跟形势发展变化,不断创新专栏、专刊、专版,尤其是在版式设计上,要立足增强视觉冲击力,着力于线条的灵活装饰、图片的灵活处理、色彩的灵活搭配等,让民生新闻通过现代、大方、典雅、活泼的版式载体,走进民众视野,进一步增强影响力。

四、突出创新融合,切实促进全媒体优势互补。科技的进步,使新闻的形成机制、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社会舆论的新格局也日益成为决定媒体竞争力的突出因素。新闻媒体要积极适应“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只要是有利于媒体发展、有利于提升媒体竞争力的新技术、新手段、新载体,都要敢于运用、敢于尝试、敢于探索,不断提高媒体的传播力竞争力。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原创性采制、逻辑性链接、多媒体集成、全方位展现,不断丰富新兴媒体内容,打造品牌优势,使新兴媒体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生力军。二是要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对新闻采访、编辑、制作和传输的要求,遵循媒体传播规律,充分利用数字技术、3G技术、网络技术等新兴技术,着力打造融报纸、杂志、图书、移动终端、网络广播、电视等全时段、广覆盖的“全媒体”宣传链。三是要充分发挥网络的独特作用,重大主题宣传、重大典型报道等要组织网络媒体积极参与,聚焦放大正面舆论,形成网上主流舆论强势,以满足人们快节奏生活对信息的需求,制成生动直观的视频节目供观众了解详情,满足不同受众在时间和内容上的选择权,并运用传统媒体和网络的互动,解决深度、广度问题,促使新闻传播效益最大化。要把握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关系,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有机结合、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五、加强人才建设,切实激发宣传队伍整体活力。人才是媒体竞争力的关键支撑,一个富有竞争力的媒体要靠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媒体工作队伍来保证。一要进一步优化用人机制,通过首席制、末位淘汰制等,激发采编队伍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积极性主动性。二要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加大引才育才力度,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名记者、名编辑、名栏目、名主持人,培养一批善于经营、懂得管理的专才。三要进一步建立向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年薪制、项目奖励制等多种分配激励机制和办法,通过考核奖惩机制的改革创新,激发广大媒体工作者的创造活力。四要营造出更加鲜明的业务导向,在开辟多条发展上升通道,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同时,进一步淡化等级观念,鼓励记者编辑留在一线发挥才智、贡献智慧。五要继续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通过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定点帮扶、双向互动等多种形式,大力弘扬忠于党和人民、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导向、坚持实事求是的新闻职业精神,形成敬业奉献、诚实公正、清正廉洁、团结协作、严守法纪的新闻职业道德。六要扩大“走、转、改”活动的覆盖面,把业务骨干和一线编辑、记者作为培训的主体,加强对新参加工作人员、聘用人员的培训,完善对都市类、民生类、财经类媒体和新闻网站从业人员的培训,不断增强报业工作人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上一篇:苏北经济薄弱村如何建设全面小康 下一篇:政府应该怎样帮扶光伏企业“越冬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