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困生的转化

时间:2022-09-01 05:55:00

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困生的转化

每一个数学老师努力追求的目标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转化数学学困生,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形成必要的数学的技能,是数学老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一、寻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寻找出真正的根源,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也就是医学上的对症下药。盲目的、无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是毫无意义的。学生成绩不够理想,原因多元化,但总有其初始的主要的根源,往往有其不易觉察的特点。深入了解,全面分析,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这是改变学困生的前提和关键所在。

二、树立信心,培养学生的兴趣

对于差生来说树立学习时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对差生教师要多帮助,从关怀、爱护、鼓励出发,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学习上赶上中等同学。不要随便指责或随便留他们在校作惩罚性“补课”。好的帮助,是使学生逐日体会进步,得到鼓舞,产生学习信心。然后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由不学到学,由学到学好,由学会到会学的过程转化,最终达到转化差生的目的。

三、发现闪光点,诱发好奇心,实施尝试性教育

虽然数学学困生的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与优等生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但大多数数学学困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闪光点,都有强烈的求知欲,都希望能学好,都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发现。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数学学困生身上的各种闪光点,用心去打开他们智慧的闸门,对他们积极的表现和微小的进步都要引起注意并加以肯定,给予表扬。多实施成功教育。每个学生都渴望获得成功,尤其是学困生,教师应重视这种心理,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成绩考得差时,不要过多地批评、歧视,应多用一些古人名言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奋斗。由于数学学困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能力差,实现不了问题的类化,在知识的接受能力上与优等生、中等生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从数学学困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按照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在要求上要降低标准,不搞一刀切,对于较难的题目,在理解上要降低难度,只要能正确运用即可。在作业要求和考试评定上也分层次进行。开始时,应降低作业难度,只要求能完成教材的基础题目即可,中档题目不作要求。当他们成绩有所起色后,对他们的要求又提高一点,这样循序渐进地进行,有利于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作业批改及考试讲评多进行面批,有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和肯定,并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这样让他们更进一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实行情感和辅导上的倾斜

一些数学学困生由于智力和思维能力偏低,接受能力差,对学到的知识课后容易健忘。所以老师对数学学困生应多进行课后辅导,把重点、易忘的知识多给他们及时回顾和补救辅导。

(1)在辅导时,要重点突出,不宜面面俱到,因为数学学困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即使集中了,集中的时间也不会很长,因此要抓紧他们集中注意力的短暂瞬间,不失时机地让他们在这段时间理解最主要的知识即可,如在学习整式的乘法和分解因式时,只要熟练掌握乘法公式即可;为了使他们掌握最主要的基本概念、公式、方法、公理、定理,对某些知识要敢于忍痛割爱。

(2)在辅导时宜以新代旧,不宜全面复习。如:辅导他们复习分数的性质时,我们不宜全面系统地复习分数,而应在有理数的加、减法学习中,结合讲些分数的性质即可。如:复习小学的应用题时,可在初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学习中复习。

(3)辅导不能满足于结果,而要重思路,因为数学学困生解题结果即使是正确的,解题思路也不一定条理清楚,考虑周全,教师必须根据他们的想法“对症下药”。

(4)辅导要做到牵而不引,启而不发,辅导后进生必须千方百计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因此辅导要坚持启发,这样才能激起后进生的思维,做到正确答案水到渠成。实行一帮一活动,学生互助辅导学习。可以发挥学生本身的群体作用,将一个数学学困生和一个优等生搭配,使他们座位相邻,成为学习上的伙伴,数学学困生在学习上有疑难时可得到及时的解决,并在优等生的督促和帮助下,提高学习自觉性,还能从优等生那里学到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五、对数学学困生目标的订立要适度

在对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在短时期内定得不能过高。教师对他们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应该是客观的、适度的。盲目的超高目标、好高骛远,这只会起到负面作用。现实告诉我们,事物的变化总是有时间局限性的。学困生基础差、反映迟钝、解题速度慢、学习能力较弱、缺乏学习兴趣,要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转化是不可能的,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小目标,低起点,注意多给学生动力、表扬,坚决不能对学生有偏见、歧视、揭短、冷落的做法,要让学生意识到你在乎他、关心他,尽可能令师生感情融洽、真实,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这是转化学困生的基础和前提。达到一个目标,受到一次鼓励,再确立一个新的小目标,再达到,层层鼓励,层层推进,久而久之,只要学生们的小目标达到得多了,由量变到质变,成绩亦会上到一个新的台阶,这正是我们所期盼的。

六、课内知识容量要适当

由于差生基础差,在接受知识上,内容单一问题能接受,复杂的困难大;具体的能接受,抽象的困难大;及时记忆有效果,过后不复习,遗忘大。没有学懂的知识,也不去主动学,学习态度和能力都存在问题。容量适当的目的是有时间加强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懂是获得知识的问题,会是增长能力的问题,从懂到会是一个动脑思维过程,想使基础差的学生有所转机,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加强这一思维过程的转化训练。通过练习形成能力。

课本习题分三类:基本练习题;应用基础知识的习题;综合复习题。基础差的学生只完成前两类,可不必做第三类。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将精力集中在基础知识训练为主,加强思维过程的训练,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转化数学学困生,是一项艰巨、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不是短时期内就可以达到的,但是,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恒心,注意讲究方法,勤于思考,一定能够改变学生的精神状态,到达胜利的彼岸。

上一篇:初中数学复习的有效性探究 下一篇:高中政治课教学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