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应用及误诊分析

时间:2022-09-01 03:28:21

彩超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应用及误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48-02

在我国,乳腺癌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乳腺癌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第二位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目前没有有效预防措施的情况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提高乳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降低死亡率尤为重要,早期乳腺癌常无特殊的自觉症状,因此,影像学检查尤其是超声检查,以其简便,无损伤性及可重复应用等特点,成为早期发现乳腺癌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近年来我院彩超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乳腺癌的声像图特征、回声强度、周边情况、瘤体内血流分布情况,收缩期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及腋窝淋巴情况等进行对照分析,并探讨误诊的原因,旨在提高乳腺癌的彩超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4例乳腺癌患者中,53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年龄29~80岁,中位年龄49岁,其中30~39岁者12例,40~49岁者16例,50~59岁者16例。左乳癌28例,右乳癌26例。发生在外上象限29例,内下象限10例,内上象限8例,外下象限3例,内上及外上象限多发病灶2例,上方及下方各1例。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43例,浸润性小叶癌及浸润性腺癌各3例,粘液腺癌及髓样癌各1例,因穿刺细胞学检查见大量癌细胞而行新辅助化疗暂未手术3例。

1.2 检查方法

本组采用PHILIP HD11和阿洛卡3500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7.5~10MHz。对双乳先行常规放射状扫查,仔细观察病灶形态、内部回声及周边情况等,探测病灶内部血流分布,并对血流参数进行测量记录,典型图像摄片,并同时扫查双侧腋下有无肿大的淋巴结。

2 结果

2.1 乳腺癌的典型声像图表现

①癌肿多为低回声,分布不均,少数呈等回声或高回声,有的后方伴衰减。②肿块边界欠清,不规则,无包膜,边界呈锯齿状或伪足状,有的向周围组织或皮肤呈蟹足样浸润,与前方的皮肤或后方的胸大肌粘连。③少数癌瘤伴有坏死液化或恶性砂粒样钙化小体。④CDFI癌瘤内血流信号增多,并有新生滋养血管及动静脉瘘形成,流速峰值PSV>12cm/s,RI≥0.70。

2.2 乳腺癌病灶中血流分布情况

肿块内血流丰富者21例,见2~3根条状、枝状血管者16例,见点状血流信号或未探及明显血流者14例。肿块内滋养动脉的收缩期峰速最低4cm/s,最高达86cm/s,滋养动脉阻力指数从0.48~1.0。

2.3 彩超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

本组54例乳腺癌中,彩超定性诊断正确者46例,病理性质待定2例,误诊为良性病变6例.本组病例中癌肿为单发病灶者45例;检出2个病灶6例,手术证实仅3例;3个以上病灶2例,但术中及病理均未提及。超声图像见癌肿中砂粒状钙化10例。本组腋淋巴转移30例,而彩超诊断正确23例。

3 讨论

3.1 误诊分析

本组54例乳腺癌中,彩超定性诊断正确者46例,多为具有典型声像图者。病理性质待定3例均为较低回声团块,边界尚清,欠规则,其内未探及彩色血流信号,同侧腋窝亦未探及肿大淋巴结。误诊为良性病变5例,其中2例误诊为乳腺小叶增生症,2例误诊为纤维腺瘤,1例误诊为炎块。典型图像的乳腺癌彩超容易诊断,而早期乳腺癌因声像图不具备特征性改变容易误诊。误诊的主要原因为:①早期乳腺癌对周围组织浸润程度较轻,从而使得部分恶性肿块边界光滑;②早期乳癌因体积较小,生长较慢,内部结构较均一,从而使部分乳腺癌误诊为良性肿瘤;③部分早期乳腺癌只有针尖样钙化,并无典型的肿瘤病灶,由于超声难以发现这些钙化点而漏诊。

3.2 癌肿的血流动力学分析

由于恶性肿瘤生长速度快,新生血管丰富,恶性肿瘤较良性肿瘤有着更丰富的血流信号,其血流速度明显增快,两者间的收缩期峰值存在着显著的特异性。曹久锋等的研究分析获得了12cm/s为较理想的临界值,表明收缩期峰值若≥12cm/s时,提示恶性可能性大;反之提示良性可能性大。而本组病例癌肿中收缩期峰值≥12cm/s者占81.5%。另外乳腺癌病灶中所探及的动脉血流以高阻力型血流多见,其中RI0.70以上者占80%,0.80以上者47.5%。RI为重要参考指标,RI越高则恶性可能性越大,但不能作为唯一标准,要综合分析。

3.3 癌肿的多中心病灶分析

乳腺癌的多中心病灶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问题,Copeland等报道至少在15%以上,Rosan等报道原发灶2cm时则38%有残余癌或多中心性癌。本组比例明显低于此类报道,可能是因为其中心性癌瘤小,不易被超声发现,或者超声医生或病理科医生满足于一个大病灶而忽略了其它小病灶的检查和诊断。乳腺癌肿中常可见到其特有的针尖样钙化灶,为恶性钙化灶。癌细胞代谢旺盛,有氧和无氧糖酵解比正常细胞活跃,生化过程中产生CO2、H2O,很容易在腺泡和导管内有钙盐沉积,因为癌细胞内有丰富的钙磷元素。而非癌性疾病中这种微钙化声影则极少见,这对协助诊断和可疑病变的定性具有一定意义。因此,一旦在病灶内发现成堆或散在的针尖样钙化,则提示其恶性可能性大。

彩超对典型乳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当遇到可疑病变时,必须加倍仔细的检查乳腺本身病变区域及腋窝淋巴结的情况,并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影像检查手段,必要时可行穿刺活检等措施以达到尽早确诊,减少漏误诊。

参考文献:

[1] 徐秋华,陆林国.浅表器官超声诊断图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

[2] 张家庭,李泉水,李征毅,等.乳腺良恶性钙化的声像学特征分析[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07:234

[3] 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837.

[4] 胡永升.现代乳腺影像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9.

上一篇:“治未病“理论在高血压防治中的应用 下一篇:加强病房管理在新生儿病房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