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骨缝进行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与应用

时间:2022-09-26 05:33:27

触摸骨缝进行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与应用

【摘 要】目的:通过触摸头皮骨缝进行静脉穿刺提高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通过对小儿头皮静脉的正确选择,用手指触摸头皮骨缝,指尖顺静脉走向探摸,进行静脉穿刺。结果:触摸头皮骨缝进行静脉穿刺应用于肥胖、高热、脱水、水肿等患儿,解决头皮穿刺难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结论:提高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

【关键词】触摸;头皮骨缝;静脉穿刺;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97-02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患儿接受药物治疗及营养输入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一直是广大护理工作者探讨的问题[1]。婴幼儿由于静脉细,致静脉穿刺困难,尤其是肥胖、水肿、高热及呕吐、腹泻等引起的严重脱水患儿,静脉穿刺难度就更大。2011年来,我们采用触摸头皮骨缝进行静脉穿刺输液,效果很好。现将触摸骨缝进行头皮静脉穿刺的方法及应用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1日2012年6月30日,我门诊输液室对145例患儿进行头皮骨缝静脉输液,其中年龄14个月38例,512个月51例,12岁56例。其中小儿上呼吸道感染75例,小儿肺炎16例,小儿腹泻32例,新生儿神经发育不良22例,治疗时间最长13天,最短1天,平均穿刺天数7天。

1.2 方法 操作时进行穿刺评估,看不清静脉穿刺困难的要靠感觉,主要凭手感,以右手拇指在头部几个大静脉处触摸骨缝,手指和静脉成垂直方向在头皮上轻轻滑动就可摸到静脉沟,感觉有静脉沟便用拇指按压静脉,用力不必过大,即可看到充盈静脉稍高于周围皮肤,此时立即穿刺。穿刺时摸清骨缝,用指尖顺静脉走向探摸,体会血管走向、深浅、粗细、滑动度,区分动脉,然后穿刺,进针刺入皮下后向前向下,由浅到深缓慢进针,见回血后即可固定。

2 结果

145例患儿触摸头皮骨缝进行静脉穿刺,一次性穿刺成功133例,成功率91.7%。

3 选择合适的静脉

3.1 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状缝、失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以45-60角度进针,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平行向前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2].

3.2 额正中静脉 额正中静脉是头皮静脉中较大的一支,呈“r”型分叉于前额正中发际处,粗而直,固定且不易滑动[3],此血管一般不充盈,血管循环不良,不易回血。一般肥胖小儿此静脉头皮显示不明显,可顺其静脉走行方向触摸到血管沟痕,轻轻压之,有弹性,即可穿刺。此处穿刺易于固定,但输液过程易发生渗液。

3.3 颞浅静脉 此处血管壁薄腔大,且通常不隆出皮肤,触摸骨缝摸其血管走行方向和深度,以左手的食指和拇指固定住穿刺血管的两端,挤压血管使血管充盈,绷紧皮肤,右手持针以45度角从血管上方由浅入深缓慢地向前下潜行刺入,见回血表明已刺入血管壁,应停止纵向下探,将针头水平方向略向前即可,以免针头斜面一半漏在血管外[4]。

4 操作技巧

4.1 根据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所成角度不同,分为直刺法与斜刺法[5]。在穿刺过程中用力速度及大小要得当。当穿刺针进入皮下组织时,用力稍大速度要快,切忌针头斜面在表皮与真皮之间停留,否则疼痛剧烈且进针不畅;穿刺血管壁时,用力轻稳速度宜慢,否则易穿破血管。由于头皮静脉被固定在皮下组织的纤维间隔内,管壁血流差,故穿刺后需压迫局部,以免出血形成皮下血肿。若患儿重度脱水、头皮血管较瘪、血流缓慢无回血时,可用5 ml无菌注射器吸取少量生理盐水,接上头皮针,排气后穿刺,针头进入血管后轻回抽,若有回血,缓慢推入少量液体后局部无肿胀说明穿刺成功,固定针头后可接输液管进行输液。

4.2 静脉穿刺成功与否操作技术水平及患儿血管情况不同有关,操作者情绪至关重要影响因素。在小儿静脉输液中,护士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静脉穿刺输液的成功率。要求护士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采用合适的语言与非语言沟通技巧,给予患者安慰、鼓励和勇气。同时护士通过自身不断的培养、教育、自我修养、自我磨练而获得知识技能、文化涵养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心里素质。操作者应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平稳的情绪,选好血管后轻、稳、快、准地进针,避免因患儿哭闹和家长疑虑而焦躁和慌乱,有利于顺利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

4.3 静脉注射操作者应与助手或家属配合默契,安抚患儿,防止其剧烈哭闹躁动不安,以免导致静脉穿刺失败。

5 应用

5.1 对肥胖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进针深浅不易掌握,临床穿刺困难。根据静脉解剖位置。用手指触摸骨缝体会静脉在皮肤上的“沟痕”感即骨缝,以确定血管部位及走向。如:额骨正中和沿冠状缝处用手触摸皮肤时有“沟痕”感,即找到了额静脉;从耳屏前方,颧弓根再向上触摸到“沟痕”感,即颞前静脉;在耳廓后方,即耳后静脉[6]。在相应静脉的部位触及骨缝时,即可穿刺,针头与皮肤呈10°~15°进针,进针皮下后速度不可过快,见到回血后,再向前进针少许即可固定.穿刺时感觉到有落空感即刺入血管,若不见回血挤压一下输液管,检查有无回血。

5.2 对小儿高热、严重脱水、循环不良血流减慢,或治疗时间较长,血管不充盈,弹性差,血管破损严重,则用双手示指轻触较大静脉部位,触摸到皮肤有骨缝处即可确定为血管。尤其在颞静脉处,更易确定,因其静脉粗长而直,易摸到。穿刺时,用示指触摸,排除搏动动脉,用示指探索血管方向,视血管深浅确定进针深度,平行缓慢刺入,感觉无阻力而感空虚时,可用手指在血管向心方向稍加压,或挤压输液夹下端输液管,观察有无回血,若回血流畅或无回血,但当放松输液夹后局部无肿胀点滴畅通,即可固定针头。要注意有时已经穿刺进血管而因没有回血误认为未成功而退出。对此输液前要先看清血管走向,穿刺后有滑空感即可滴入很少量液体,针头前面皮肤无隆起现象则证实穿刺成功。(也可将连接针头的细管轻轻捏一下如有回血也能证实已穿刺成功)。对输液天数多的患儿,因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顺行血管不易找到,也可选择逆行血管。

5.3 对头皮较黑或有水肿患儿,选择血管较困难,操作者稳定情绪,树立穿刺成功的必胜信心。看不清静脉要靠感觉,主要凭手感,以右手拇指触摸头部几个大静脉,手指和静脉成垂直方向在头皮上轻轻滑动就可摸到静脉沟,感觉有静脉沟便用拇指按压静脉,用力不必过大,即可看到充盈静脉稍高于周围皮肤。此时立即穿刺,成功率最高。

6 小结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将影响到能否尽快达到治疗的目的[7]尤其是肥胖儿、水肿及高热、呕吐、腹泻等引起的严重脱水患儿,或治疗时间较长,血管破损严重患儿,毛细血管不易看见,选择小儿头皮骨缝静脉,利用手指触摸骨缝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可提高静脉一次性成功率,有利于保护患儿头部血管,减少静脉损伤,减轻其因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恐惧,同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家长的心理压力,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尚小梅.基础护理学[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4.

[2] 刘春萍.浅谈肥胖患儿头皮静脉穿刺的体会[J].中国护理杂志,2007,4(7):55-56.

[3] 成幼林,王青兰.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的探讨[J].当代护士杂志,2008,5:56-57.

[4] 张敏,王连英.谈影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与失败的因素[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3:283-301.

[5] 付晓荣.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在儿科的应用解剖浅析[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8,7:4.

[6] 白翠云,肖凤英.影响小儿静脉输液成功的因素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0):800-802.

[7] 李景匀.小儿头皮骨缝静脉穿刺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3):2127-2128.

作者简介:

范定玉,主管护师。

上一篇:探索本院研究生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创新... 下一篇:稽留流产清宫术后宫腔积血一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