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散文的立意与意境

时间:2022-09-01 02:48:28

浅谈散文的立意与意境

内容摘要:立意是确立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关键。意境是主观情感和客观风物的融合,是散文的生命。把握了作者立意和创造意境的目的,对教学散文大有裨益。

关键词:散文 立意 意境 教学 裨益

由于散文在内容和形式上是自由多样的,因而在表现手法上也比较自由灵活,不拘一格。诗歌中的赋、比、兴,小说中的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戏剧中的人物对话等等,在散文中都能够加以运用。这里,仅就散文中的立意和意境作些简略的探讨,以供教学散文时参考。

意,就是一篇文章所包含的思想,也就是一篇文章所表现的主旨。立意,就是确立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这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关键。清代文学批评家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写道:“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他把立意的重要性说得十分形象、清楚。一篇文章的主题就像一军的统帅,人体的“灵魂”。部队失去了统帅,士兵就成为乌合之众;人体丢掉了“灵魂”,人的肌体就成为行尸走肉。文章不讲立意,无论材料怎样丰富,也只能成为一种缺乏内在联系、支离破碎、杂乱无章的堆砌。对于散文来说,立意尤为重要。因为散文短小精悍,一篇散文,通常是几百字,上千字。它既不凭借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又不依靠塑造鲜明突出的典型人物形象打动人心,它只是描写某种风物、抒发某种感情、阐述某种思想,给人以情绪的感染和思想的启迪。所以,散文要求有高瞻远瞩的思想,有新鲜的感受,深刻的见解,也要求能用凝炼的笔墨把这些表现出来。

散文的立意要求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以独具的慧眼来俯视人生,观察生活,善于选择人民所关心的重要事件,或提出高明的见解,或抒发高尚的情操,或表现崇高的精神境界,或表现人民的愿望。杨朔说得好:“散文常常能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一个有意义的生活片断,迅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所以一篇出色的散文,常常会涂着时代的色彩,富有战斗性。”茅盾的《白杨礼赞》通过礼赞“树中的伟丈夫”,礼赞八路军、礼赞它所象征的“我们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鞭笞了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这篇散文是富有时代性和战斗性的,立意无疑也是很高的。

散文的立意还能以小见大,有些散文写的只是日常生活和自然风光,题材不大,甚至是一鳞半爪,一言一事,一草一木。但是,作者能深入生活的矿藏中去挖掘美丽动人的瑰宝,注意对题材的开掘,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平凡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思想意义来,闪耀着哲理的光辉。鲁迅的《风筝》写的是比自己小几岁的弟弟喜欢放风筝,而“我”却“嫌恶”,一次“我”把他偷偷做的风筝给踏扁了。这是儿童时代的一件小事,可“我”对这件事进行了深刻的解剖,把主题提到“精神的虐杀”的高度。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粗暴摧残儿童的天性就是“精神的虐杀”。而这种“精神的虐杀”不是来自敌人,而是来自无知的亲人。这篇文章题材虽小,但挖掘却很深刻,透过平凡的现象挖掘出不平凡的本质。

散文的意境是散文的生命。所谓意境,包括“意”和“境”两个方面,即主观情感和客观风物,就是深刻的思想与革命的激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使内情和外景交融,使深邃的诗意与美的意境融合。杨朔说:“意境就是使人动情的事。”好的散文,要在意境上下功夫。

朱自清的《春》由于在意境上作出了努力,就把“春”写活了,创造出了一个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境界。文章开头,虽然只用了四个短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十七个字就把盼春真挚感情和春归的欣喜之情,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以清新活泼的感觉,为全篇创造意境布设了活跃的气象。接着作者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把春山、春水、春日、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以及春天里活动着的人物等,按照远近、高低、上下的次序,对其不同的形态、动势、色彩和音响等方面,作了生动、细致地描绘,把各种景物千差万别的典型个性特征都一一勾勒出来了,有形、有色、有味,可见、可闻、可感,把一幅意境深远的春色图画得真切有情。最后,作者连用三个比喻:“象刚落地的娃娃”,“象小姑娘”,“象健壮的青年”,概括了富有生命力、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春的特征,表达了真挚、热烈的爱春、颂春的思想感情,从而把意境升华到一个新高度。

散文的立意和意境是作家主观内情与客观外物相“焊接”的产物,是作家在深切感知并激动的基础上提示出来的具有生活本质的形象的显现与闪光,是作家对生活的一种艺术理解与概括。理解、把握了作者立意和创造意境的目的,对我们教学散文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草桥中学)

上一篇:让优美的描写扮靓你的写作 下一篇:试析中国古诗的亭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