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贝奥武甫》对史诗的改编与超越

时间:2022-09-01 01:35:52

电影《贝奥武甫》对史诗的改编与超越

初看《贝奥武甫》(Beowulf)这部根据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民族史诗改编而成的同名3D动作大片,人们除了惊叹于影片先进的动画技术所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之外,谈论最多的,恐怕都是由于剧中逼真的血腥仇杀以及夸张的恶心场面所引起的惊恐感。所以,这部影片很容易被武断地看成是一部流于俗套的、降妖除怪的打斗片。人们往往更欣赏的是影片中光怪陆离的画面和扑朔迷离的动画效果,却常常忽视了作品主题的深邃。实际上,它的主题并不简单,它奏响的是一支人欲的悲曲和英雄主义的颂歌。

对古典史诗的创造性改编

罗伯特?泽米吉斯不愧是执导过《荒岛余生》《阿甘正传》的导演,的确出手不凡!在影片中,他并未想原原本本地复现史诗的故事情节,而是巧妙地使用了中世纪史诗的故事背景,同时在主题上进行了现代性的开拓与进深。在古典史诗当中,高特武士贝奥武甫率领14名武士前往丹麦,只身与巨怪格兰代尔搏斗,扭断了它的手臂,巨怪落荒而逃,最后伤重而死。第二天,巨怪的母亲前来复仇,在水潭下的洞穴中,贝奥武甫又将巨怪之母杀死。后来,贝奥武甫返回祖国,被拥立为国王,成功地统治高特国长达50年之久。晚年又有火龙为害,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贝奥武甫毅然跳进龙窟,杀死火龙,自己也伤重牺牲。有意思的是,在这部弘扬原始力量的尚武仇杀之作中,巨怪格兰代尔的远祖被附会成《圣经?创世纪》中着名的杀人犯——该隐。在欧洲文学史上,该隐基本上是一个邪恶的符号,通过这样一个家族身份,史诗的流传者恐怕是有意地在表现巨怪的恶魔本质,从而为贝奥武甫的见义勇为、伸张正义、替天行道寻找道德上的根据。同时,从贝奥武甫大公无私、慷慨博爱、勇于自我牺牲的品质上,我们也可以推知,这部史诗“在流传和抄写过程中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①。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部典型的“二希融合”之作,其中不仅活跃着古希腊史诗式的英雄主义情结,同时也包含有希伯来文明(基督教文明)讲究的博爱与牺牲精神。

影片改编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把史诗当中贝奥武甫早年杀死的巨怪格兰代尔和晚年杀死的火龙,由怪物的母亲穿连起来,格兰代尔和火龙都成了她的孩子。而且最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这位“邪恶之母”又是一位绝色美女(由安吉丽娜?朱莉扮演)!有学者用极为感性的语言来描述这位美女的出场:“她,神秘优雅,美丽大方,活力四射,性感撩人,轻柔的嗓音和沉静的表情充满致命的诱惑。”她非但没有像史诗中那样被贝奥武甫除掉,反而在她面前,贝奥武甫失去了挣扎和反抗的力量,一切英雄本色一瞬间荡然无存。而且在片尾的暗示里,我们还可以推知这个“尤物”很可能还会重整旗鼓继续引诱人、迷惑人!

影片成功地制造了“悬念”,铺叙很长,高潮来得晚,主题全部昭示出来也晚。直到老国王邀请来的英雄贝奥武甫大展身手,打败了格兰代尔,我们还看不出什么端倪。按照我们通常的逻辑,贝奥武甫在杀死了格兰代尔之后,应该再去挑战怪兽的母亲,经过一番殊死搏斗,最终绝处逢生、大获全胜。但是影片挑战了观众的欣赏习惯,贝奥武甫与怪兽之母见面之后,情节的发展发生了决定性的转折,贝奥武甫这位战场上武艺高强的英雄,却“英雄难过美人关”!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刀光剑影的史诗战场,而是一个充满欲望与诱惑的人性战场。贝奥武甫完全被女魔头那诱惑性的胴体所吸引,贪婪地满足他“眼目的”。他非但没有除掉这个女魔头,反而被她的美色和她应许的王冠与财富所诱惑,而这个诱惑的一个邪恶后果就是他们将结合生下一个孩子。

贝奥武甫的私下行为,难以瞒过邀他除妖的老国王的眼睛。在为他举办的庆功宴上,老国王满足了他的欲望——王位和王后,自己跳下了城堡。在除掉了劲敌格兰代尔之后,老国王选择自杀,这让人很是费解。尤其是老国王死前与贝奥武甫的对话似乎暗藏玄机——当贝奥武甫情急之下诬蔑格兰代尔的母亲是“老太婆”时,老国王的回答“她是不是老太婆,你我都清楚。”难道老国王也见过怪兽之母?老国王愿意放弃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生活,王位和王后难道会是这个怪兽之母?等到火龙来袭,我们所有的猜测都有了答案——原来巨怪格兰代尔是老国王的儿子,火龙则是贝奥武甫的儿子!这真是英雄们的宿命——想必,老国王当年也是个骁勇善战的英雄,却拜倒于之下;而骁勇善战的英雄贝奥武甫也是个迷失于欲望并生出一个邪恶的儿子的失败者!富于讽刺意味的是,历史就是这样一次一次重复地演绎着,在历史的循环中抓得住的似乎只是一次次徒劳无功的“虚空”,曾经的荣华和地位最终只能在欲望的吞噬中灰飞烟灭。

对古典史诗主题上的超越

在史诗中,贝奥武甫三战妖魔都不是出于对个人荣誉的热衷,而是对于普通人民的热爱。甚至,他对于取得王位也丝毫没有野心。高特王死后,王后欲立他为国王,他并没有接受,而是甘心乐意地辅佐王子,直到王子死后才继承王位。他与火龙搏斗,夺得了火龙看守的财宝,自己却身受重伤生命垂危。死前,他没有哀悼自己的不幸,反而内心充满了感恩,并在临终前对自己的部下留下了最后的嘱托:

为了眼前这些玮宝明珠,我要感谢万能的主,光荣的王,永恒的上帝,是他庇护我在临终以前为自己的人民获得这么巨大的一笔财富。

我用自己的残生换来这一切,你务必拿它去供养百姓。②

这一席话,把他的大公无私、爱民如子的品德完全地彰显出来,在作品中他真正地“扮演了武士的楷模和理想的国王双重的角色”③。

由此可见,史诗要塑造的是一个完美的国王、完美的英雄。而电影《贝奥武甫》则是对“英雄”身上的人性与魔性进行深入挖掘,最终体现为对“英雄主义”的解构。在影片中富于哲理意味的是,怪兽之母似乎并不直接地加害于人,她必须通过她的邪恶孩子施展报复。此中别有深意:人与欲望结合的“人欲之子”,最终摧毁的正是人自己!这无异于在说人是在自己毁灭自己!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欲望在哪里?贝奥武甫的经历告诉我们,它就存在于人心深处那个幽暗的世界里,随时随地都可能被、被勾引。就像怪兽之母一眼看穿了贝奥武甫的内心时所说的:“在你荣耀的背后,跟我的儿子格兰代尔一样是怪兽。”影片似乎在提示我们,人的“私欲”怀了“胎”,就会生出可怕的“恶魔”来。我们的敌人实际上是我们自己身上的一部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怪兽之母”——美丽的外表,邪恶的内心。

与老国王相比,贝奥武甫的确是一个伟大的英雄,面对火龙来袭,他没有像老国王那样再寻一个英雄做接班人来逃避责任,而是勇敢地面对内心深处难以告人的隐秘罪恶。虽然岁月不饶人,英雄已近暮年,他依然亲自“解决”掉了自酿的苦果,他杀死了火龙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贝奥武甫死得惨烈,他的死是悲壮的死、更是伟大的死,他的死可以说是奏响了一支英雄主义的颂歌!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难道他的死不也是在宣告英雄主义理想的终结吗?我们不禁要问,伟大的英雄能改变这个世界吗?的确??杀死自己邪恶的儿子,贝奥武甫以同归于尽的方式,为他的国家换来了暂时的安宁,并且他自己也从多年来的惭愧与内疚中解脱出来。但本质上讲,贝奥武甫是用他的死解决了他自己的问题,这还只是他一个人的解脱,这个世界的恶根仍然没有除去,“欲望之母”依然会寻找下一个目标,世界依然生活在欲望的荫下。影片采用的是开放性的结尾,昔日跟随贝奥武甫打江山的武士,得到了贝奥武甫的王冠。这位新国王,面向大海,在朦胧中看到了海中的美女,并且不由自主地向海的深处走去……这个看似简单实则令人震惊的结尾,使我们不禁深思,单靠这些个人主义的英雄能解决罪恶的根本吗?

好的作品不一定都能解答问题,关键是能够提出发人深省的、关乎人类生存的本质问题。观赏电影《贝奥武甫》,如果只看到了一场英雄厮杀的视觉盛宴,那只能说看懂了一半;影片实际上在借一个“英雄的人”进行一次人性的实验。它仿佛成了一个人心的隐喻:人最终无法从自己的欲望中挣脱出来,即便是英雄也不能!影片至终叩响了人性这支悲曲的最强音!

像我们先前所指出的,史诗《贝奥武甫》是“二希融合”的产物,里边渗透着强烈的、异教的英雄主义色彩,同时也不乏基督教讲究的博爱精神。但是电影《贝奥武甫》的导演却有意地淡化了原作中的基督教背景,将大部分的故事情节安排在异教的背景上,或者更确切地说安排在异教文明向基督教文明过渡的背景上。大凡了解西方 文化的观众,可能会注意到,在影片的开头,有一位大臣向老国王提起了一批各种各样的神,并询问他是否应该向罗马的神耶稣基督献祭。但老国王说,我们需要的不是神,而是“英雄”!在影片的结尾,镜头里多次出现破损的、折断的“十字架”的意象——这说明基督信仰已经慢慢地渗透进这个地区。我们不知道导演安排这些细节的用意何在,是在突出宗教救赎的无力和无益?还是用宗教时代来宣告英雄时代的终结?还是为了呼应古典史诗中被淡化了的基督教文化因子?但是,这里面至少为我们传递出这样一条信息,再伟大的英雄也是人,也逃不过欲望的败坏,“英雄”无法拯救人类,他们甚至自身难保!那么,谁能胜过欲望呢?恐怕只有神或是超人!

越到结尾我们越会发现,影片一反传统史诗中简单的“善—恶”二元论,对人类极限与局限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它完全突破了传统商业片将“英雄神化”的做法,同时也没有了传统商业片中对于人性的乐观主义看法,而是以悲天悯人的情怀为人类精神何去何从画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上一篇:非常时期的特殊教学 下一篇:公路路基病害预防和治理的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