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根魂唯汉字

时间:2022-09-01 12:09:10

文化根魂唯汉字

【摘 要】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汉字书写危机的成因与对策,成因:1.丧失了对汉字文化的敬畏之心;2.现代科技对汉字书写的冲击;3.未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这一主阵地的作用。对策:1.唤醒人们对汉字的敬畏之心;2.信息化时代,保持我们的文化、保持汉字的规范性使用,是汉字书写和传承的基本途径;3.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这一主阵地的作用。

【关键词】

文化 根魂 汉字 书写 危机 成因 对策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规范、端正、整洁、正确地书写汉字是每个中国人必备的基本素养,也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但是,我们的写字教学充满危机。因此,找出汉字书写危机的原因,同时寻求其对策,势在必行。

一、汉字书写危机的成因

汉字书写危机的成因是复杂的、多样的。

1.丧失了对汉字文化的敬畏之心

语文专家王晓龙指出:“如今,汉字书写之所以表现出更明显的危机,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我们已逐渐丧失了对汉字文化的敬畏之心。”时下,不少人字迹潦草散乱,笔画不规范,结构不工整,活像一个丑八怪。错别字连篇,还不知羞耻,字写错了,也不想改正,这就是失去了对文字的敬畏。这就好比待人接物一样,你敬人一尺,人家敬你一丈。你不敬畏人家,自然会远你而去。

2.现代科技对汉字书写的冲击

对于汉字书写来说,现代科技是把双刃剑。

2.1 电子字典、词典快捷、方便而不留痕迹

对汉字的掌握和书写,如“藏”“肇”等字,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使用传统的纸质字典,改为使用电子字典、电子词典,虽然快捷而又方便。但是,这种学习方式,没有思维过程,几乎在学生脑里不留痕迹,影响了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发展。

2.2 机笔的使用,冲击着传统的汉字书写。

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使用机笔,用电脑打字,在手机上发短讯。用传统笔――钢笔、毛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越来越不习惯。因此,“提笔忘字”在所难免。

俗话说:读十遍不如抄写一遍。传统书写,用手一笔一画地书写,可在大脑的语言中枢系统中形成特殊印记。再则长期坚持手写对人的心境、性格、意志、耐力和神经系统稳定性也是极好的锻炼。相反,使用机笔输入,缺少笔迹的书写感和印痕感,对大脑的语言中枢神经产生不了刺激作用,在大脑的语言中枢系统中也就无法形成这种特殊的印记 ,从而造成了提笔忘字的现象。

2.3 网络语言挑战传统母语。

“作业写到晚上10点,真是杯具!”这是一个小学生日记中的一句话,句中“杯具”是“悲剧”的谐音,是时下很流行的网络语。还有,“584”表示“我发誓”、“酱紫”表示“这样子”等,学生作文中的网络语言,弄得老师都哭笑不得,“真是杯具”!

教育部王登峰先生告诫学生:“最好让网络语言‘留’在网络里,离开网络后还是尽快‘转换频道’为好。”

3.未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这一主阵地的作用

学校教育是写字教学的主阵地,主阵地沦陷了,其后果将不可想象。

3.1 生字教学被视为“小儿科”

生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段教学的重点,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可是,在应试教育的干扰下,生字教学被视为“小儿科”,教学的重心放在阅读理解和习作上,“习字”课边缘化,不按国家课程设置,一周单立一节写字课,或者课表上单立了,实际操作上又走样。加上一道道“减负令”,也让老师无形中戴着镣铐跳舞。教师不敢大胆抓,学生的书写得不到应有的训练。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陆继椿说得好:“汉字教学并非‘小儿科’,即使到了高中,生字、生词的学习仍然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3.2 教材与师资不能满足写字教学的需要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何况我们一无“巧妇”,二无“米”。写字教学没有按一门课程单立,归属于语文课程,也就是说,没有单独的体系,没有详尽的评价标准。加上现行写字教材并不十分规范。更加糟糕的是没有专职的写字教师。由于国家多年来盲目地学校升级,大学扩招,导致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质量每况愈下,根本不能满足写字教学的需要。。

二、汉字书写危机的对策

对策一:唤醒人们对汉字的敬畏之心。

著名语言学家郝铭鉴说,中国过去素有“一字师”的传统,如果写错了字,总会有人指出,人们对汉字怀着敬畏。然而可怕的是,现在这种对汉字的敬畏之心已荡然无存。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魂”。在这方块字中蕴藏着丰富的哲理、诗意和审美情趣,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在认识传统文化之于整个民族的重大意义之时,唤醒人们对汉字的敬畏之心,寻找回那荡然无存的对汉字的敬畏之心,是避免汉字书写危机的良策。

对策二:信息化时代,保持我们的文化、保持汉字的规范性使用,是汉字书写和传承的基本途径。

“首届中国汉字书写和传承高峰论坛”与会学者达成共识:“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保持我们的文化、保持汉字的规范性使用,是汉字书写和传承的基本途径,也是当代文化工作者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物是死的,人是活的。电脑只不过是一门技术,一种工具。只要我们保持对母语的那份深厚的情感,挖掘出汉字中蕴藏着的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内涵,“从娃娃抓起”,让小孩子从小学写规范汉字,培养对文字的崇敬与热爱,堂堂正正做中国人,方方正正写中国字。心中有“字”,用“心”去写字,加上勤学苦练,何愁不成正果。

对策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这一主阵地的作用。

学校教育是写字教学的主阵地,要强化学校教育,引起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对汉字书写的足够重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把写字当作一门必修课,制定写字课程标准,组织专家编写教材。把写字教育象推广普通话一样重视,把写字教育当作教师一项必备的基本功,把写字教育当作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同时要加强写字师资队伍建设,冲破师资短缺这一制约写字教育的瓶颈。

三、结 语

让我们以作家王蒙的话:“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作为本文的结语,告诫人们不做新时代的新文盲。

【参考文献】

【1】陈坤一.北京太庙前启动“万人书画”感作二首

【2】杜洋洋,张雯婧.汉字书写危机该如何破解(网文)

【3】写好汉字是中国人的基本素质.通辽日报,2012(9)

上一篇:中东欧国家广播业转型的范例:塞尔维亚广播现状... 下一篇:语文,好一个花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