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国报刊看当代新闻专业主义实践

时间:2022-09-01 09:32:39

从民国报刊看当代新闻专业主义实践

【摘 要】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近现代报刊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它从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规定了对新闻事业及其工作者的要求,是一个内涵广泛的概念。20世纪初从西方传入中国后,被早期中国资产阶级报刊和报人接受并实践,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新发展,但也面临多重困境。对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当代语境下的反思,有利于新闻专业主义在实践中得到更好发展。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 反思 实现路径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与特征

新闻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后、大众化报刊兴起时产生的一种新闻思想和价值观,具体表现为对新闻从业者的一系列原则规范。是一种区别于“市场” 和“法律”的自律性规范机制。①复旦大学黄旦教授认为,新闻专业主义是一个具有全面内涵的概念,既包括了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要求,又包括了对新闻业的职业道德要求,也就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整个新闻事业的技术和道德的双重要求。它的内涵可以基本概括为客观、真实、及时、便于阅读等一系列基本原则和职业操守。

新闻专业主义具有双重指标作用。一方面它标志着新闻业为应对来自国家、 社会和市场等各方面压力所做出的回应和选择;另一方面,它标志新闻专业化取得显著发展,已经形成一系列的专业标准和专业意识,强化了新闻报道的专业性。②

新闻专业主义有两个最重要的特征:中立性和客观性。中立性代表着立场,即不偏不倚的陈述态度。客观性代表着陈述方法,即尽可能地还原事实。

二、民国报刊报人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实践

众所周知,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思想与实践的产物,作为西方的舶来品,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并对我国近现代资产阶级报刊产生深远影响,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不少报纸和报人对新闻专业主义进行了理论阐述和实践论证,他们是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的最早践行者,为中国当代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做了奠基性的贡献,具体表现在报刊的新闻专业主义和报人的新闻专业主义这两个方面。

1、以《大公报》为代表的新闻专业主义实践

《大公报》是早期践行新闻专业主义的代表性报刊,是我国近现代报刊中的先行者。从办报理念上看,最典型的体现就是它的“四不”方针。新记《大公报》成立于1926 年,创刊之日在《本社同人之旨趣》中提出“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办报方针。

《大公报》提出的“不党”和“不卖”方针,符合西方新闻媒体的独立理念。“特声明本社原则上等视各党,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之金钱补助,除服从法律外,精神上不受任何拘束,本报经济独立,专赖合法营业之收入,不接受政府官厅或任何私人之津贴补助”③。此声明表明了《大公报》作为一家以新闻专业主义运作的大众报刊,明确其自身性质,表明其独立立场。

《大公报》提出的“不私”方针,符合新闻专业主义的公众喉舌和社会公器理念④。即不为了报馆的一己私利而背弃公众,违背为大众服务的原则。从这个原则可以看出,《大公报》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尽力做到商业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兼顾,而二者发生冲突时,以公众利益为准。在《大公报》中,出现“使其事业永为中国公民之独立言论机关,忠于民国,尽其职分”的声明也证明了这一点。

《大公报》的“不盲”方针,即“不盲目”,则表达出《大公报》不偏不倚、力求还原事实真相的态度。不盲目跟风、道听途说,而是始终以明察秋毫的态度,清楚明确地报道事实。符合新闻专业主义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要求。

《大公报》的新闻专业主义还表现在其高质量的新闻报道上。新闻专业主义的微观层面就是要求新闻从业者为公众提供好看、耐看的高质量新闻作品。在写作手法上符合公众的阅读规律和新闻审美。毕竟新闻生产要有与其相当的新闻消费,才是一个完整的新闻传播流程。《大公报》重视新闻报道,比如范长江是从国统区进入延安的第一位中国记者,报道了长征和陕北的真实情况。

《大公报》很注意吸收和培养人才,招纳一批专业主义很强的职业新闻人,报社还对编辑记者进行专业培训。正是由于对记者专业素养的重视,成就了《大公报》的一批名记,如萧乾、徐铸成、王芸生等人。

与同时代的邹韬奋的《生活》周刊相比,《大公报》多了专业的新闻品质,它不以热情的政治宣传和情感因素报道,而是冷静客观地陈述。与《申报》相比,《大公报》还多了独立和公正的办报理念,受政治经济利益集团的控制相对较少。因而可以说该报是我国践行新闻专业主义的先行者。

2、以成舍我为代表的报人

成舍我及其报系是军阀混战时期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的楷模。在创办报纸前他说:“第一是要说自己想说的话;第二是要说社会大众想说的话”,初步表达了自己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即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公共性。

成舍我一生追求报刊独立,他深知经济独立是言论独立的前提。他办的所有报纸都有一个宗旨,就是“不受津贴”。他宣称:“……我们要使报馆变成一个不具形式的大众乐园和大众学校。我们始终认定,大众利益,总应超过于任何个人利益之上。”可见他非常重视报纸的公共性,明确报纸的公共地位。

成舍我办报始终坚持 “超党派”。他不加入任何党派,而是企图在党派纷争中,寻找所谓的“第三条道路”,即与、共产党均不相同的一条道路。他的身份是一个真正独立的社会民主人士和无党派人士。在《我们这一时代的报人》中,成舍我说要办“站在国民立场,无党无派的超然报纸”,认为只有“真正超然”、“代表最大多数人民说话的报纸,能充分发挥舆论权威”。⑤

此外,林白水、邵飘萍等著名报人的思想和实践,也不同程度的具有新闻专业主义的性质,他们为新闻事业献身、独立办报理念、为公众服务的思想,以及专业化的新闻采写能力都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践行。

三、新闻专业主义在当代的现状及反思

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党报是以政治宣传和阶级斗争为主,不强调新闻专业主义,以致于在建国后的很长一个时期内,“新闻专业主义”作为资产阶级的新闻思想遭到批判。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进程。改革开放后,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化推进,新闻专业主义作为对职业新闻人的要求标准,被重新提上日程。但纵观新闻改革三十年,新闻业务和技术的变化是巨大的,而新闻专业主义作为一种职业新闻人的价值观,却没有得到普遍认同和内化。

上一篇:论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四大特征 下一篇:从第三人效应看灾难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