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国时期新闻学的研究

时间:2022-05-11 06:56:41

对民国时期新闻学的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中国新闻学教育的产生及发展、民国新闻教育课程设置模仿密苏里新闻教育模式、民国时期新闻课程设置的中国化、民国时期课程设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现代化、民国时期新闻学教育的特点,分析了民国时期新闻学的概况,最后举例民国时期中国新闻学的期刊《报学杂志》来进一步分析民国时期的新闻学状况。

关键词:民国时期 新闻学 课程设置

一、中国新闻学教育的产生及发展

中国新闻教育得以产生,有内部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中国大量的报纸在帝国主义侵略期间发刊,需要使用大批的新闻人才对事件进行采访、编辑,进而宣传革命思想和开启民智。

中国的新闻教育深受国外新闻教育的影响,1921年底到1922年间,英国《泰晤士报》社长北岩,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威廉、美国新闻出版界协会会长格拉士,美国《纽约时报》著名记者高森等人都来华发表演讲,他们宣传资产阶级的办报经验和办报思想。从1920年至1926年全国高校共创办了12个新闻系科,初步形成了一个新闻教育系统。

二、民国新闻教育课程设置

1918年北京大学在政治系的课程中添加了新闻学为选修课,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创设了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系,1921年厦门大学开设报学科,1929上海复旦大学将新闻学组改组为“新闻学系”,1923年北京平民大学成立新闻学系,1924年燕大新闻学系成立,1934年,南京中央政治学校设立“新闻学概论”一科,高校新闻学专业的相继设立,对促进中国新闻教育事业的进步起着关键性作用。

民国新闻教育课程设置深受美国密苏里大学的影响,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创始人沃特・威廉曾于1914年至1928年间5次访问中国,他向中国传输了密苏里新闻教育模式,中国新闻教育开始学习美国的课程、实践和师资体系构。

(一)模仿密苏里新闻教育模式

1.模仿密苏里新闻教育模式的课程体系

民国时期有新闻系和开设新闻学课程比较著名的是圣约翰大学和燕京大学。

1920年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主任柏德逊把密苏里大学的新闻教育模式带到了圣约翰大教堂,课程全部是英语授课。1924年,密苏里大新闻学院协助燕大创立了新闻系,课程的设置基本与密大新闻学院一致。这一课程体系的改变拓宽了学生的新闻学领域,有了政治、经济、哲学等其它学科的知识背景,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

2.模仿密苏里新闻教育模式的实践体系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在培养新闻工作者的过程中非常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燕京大学也沿袭了这一传统,为同学们提供了课内实习、校内报刊社实习和校外实习三种实习方式,这种注重知识和实践结合的方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式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专业的新闻人。

(二)新闻课程设置的中国化

中国的新闻教育受密苏里大学新闻系的影响非常大,但是中国高校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也做了相应的改变。

1.新闻教育的内容从重技能到全面学习的转变

前面提到燕京大学在创立新闻学之处是完全照搬的密苏里模式,偏重于新闻技能培训的课程,出现了后劲不足的现象。燕京大学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改革,完善了课程设置,除了必修的新闻专业知识的课程,也开设了其他的必修科、和选修科,涉及多种学科的知识。

2.坚定新闻课程的目的是培养为社会服务的新闻工作者

前面提到我们的新闻业照搬密苏里模式选择重技能而轻理论的教育方式,给中国刚起步的新闻事业埋下了隐患。

(三)民国时期课程设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现代化

民国时期的新闻课程设置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新闻人才,也提高了中国新闻学的理论水平,促进了民国新闻教育的发展,推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现代化进程。民国新闻课程的设置的目标是培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的新闻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在新闻理论和观念上的现代化。

三、民国时期新闻学教育的特点

(一)相比理论课,更偏重技能

在笔者搜集的民国时期的许多W校的课程设置中发现,进这些学校的新闻学课程中技能性课程的设置多于理论性的课程。

(二)改革课程设置更适应自己的发展

为了使学校培养出更出色的新闻工作者,各个学校都开设了除了新闻专业必修课程之外的其它必修课或者选修课,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培养全能型新闻人才。

(三)提倡“新闻本位”的教育

“新闻本位”的思想便始终贯穿在民国时期新闻学教育的始终,“新闻本位”要求新闻工作者提供真实的社会信息,用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职业素养引领民众。民国时期的课程设置从最初的重视职业技能,到后期进行课程改革,全面提到学生的知识素养,也体现了“新闻本位”的新闻学思想。

四、民国时期中国新闻学的期刊《报学杂志》

《报学杂志》于1948年8月16日发行试刊号,9月1日正式创刊,1949年1月16日停刊,《报学杂志》创刊时新闻界已经善恶不分了,中国还有众多社会问题急需解决。《报学杂志》希望成为推进中国新闻界的一股力量,尽自己的力量去改进新闻事业,健全新闻事业推进民主社会的发展。

争取新闻自由、践行新闻专业的理念充分体现在《报学杂志》每期刊登的内容上,这也是《报学杂志》的宗旨《报学杂志》的宗旨是还呼吁提高记者素质、优化记者队伍、健全记者职业道德等,真正践行报人职业精神、健全记者行业。《报学杂志》是一个学术性的刊物,具有学术性与职业性,当时中国新闻事业不健全,新闻人才匮乏,只能把读者的范围控制在新闻界,没能在社会各阶层普及开来。报刊要求执笔人员也必须是具有专业新闻素养的人群,其实限定的要求实质上是为了更好的呼吁所有报界同仁共同参与和关注中国的新闻事业,推动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五、结语

综合以上对民国时期新闻虚的研究,尤其是对民国时期新闻课程设置的研究,能够发现,民国是动荡的时期,新闻教育的经费和经验都不足,但是这一时期课程设置经过改革之后,设置相对比较完善,既侧重于新闻技术类课程也重视了其它相关知识体系的构建。所以中国新闻事业要想有长足的进步,不仅需要技术型人才,理论型的人才也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王媛.民国时期新闻学课程设置的研究1912-1949[D].山西师范大学,2013.

[2]李秀云.中国新闻学术史[M].新华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上一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的现状 下一篇:分层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