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量才对民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时间:2022-09-28 09:15:26

史量才对民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摘要:史量才,一个中国近代新闻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在经营报业的过程中,他关注国家命运,倡导办爱国报理念;成功经营了《申报》,在新闻界树立起一面爱国主义旗帜;他坚持独立的办报报格,秉承“服务社会,用之读者”的办报目的,以他的报业思想及其实践活动引导了社会进步舆论的潮流,对民国新闻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史量才 民国新闻事业 贡献

史量才,一个中国近代新闻界叱咤风云的人物,1904年起在《时报》当编辑,1912年与实业家张謇等人合资购买了历史悠久的《申报》,1913年合资者一一退出后,由他独资经营这份报纸,直至1934年被反动派暗杀。他一生追求 “史家新闻”、“新闻为民生而存在”的理想,在主持报纸的22年间,《申报》发展迅速,不仅成为当时全国实力雄厚的民办报纸,而且在国内舆论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对民国新闻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关注国家命运,积极倡导办爱国报的理念

史量才在经营《申报》的过程中,从关注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立场出发,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为己任,对当时社会的每一次战乱、学生运动、国内外重要事件都有较为客观的记录与报道,在一些重要历史时期或重大政治事件中,都留有不少史料。如辛亥革命时有武昌失守和清帝逊位的报道;时有“北京学生爱国风潮扩大、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消息;军阀混战时有直皖战争、江浙战争和中原大战等通讯;上世纪30年代初,在全国人民抗日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发表过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的文章和言论。1931年12月19日,《申报》曾以醒目的标题刊登了宋庆龄同志为了抗议杀害邓演达而发出的通电,这是我国现代革命史上一份难得的文献。①在《申报》发行50年之际,史量才主持编撰了记录中国和世界50年来变化的百科全书式的史书《最近之五十年》。其中搜集整理了孙中山、胡适、、黄炎培等著名人士的文章,为后人清晰地寻找与研究中国和世界这一时代的历史足迹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史量才不仅呼吁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经营报纸,而且积极倡导办爱国报的理念。1932年,他聘请从苏联回来的俞颂华编辑《申报月刊》,曾这样陈述自己办月刊的初衷:“我惨淡经营《申报》多年,非为私而是为社会国家树一较有权威之历史言论机关,孜孜为社会谋福利,尽国民之天职。可是专横独裁的政治使民众内心积怨太深,日报不能充分反映,月刊是开辟这种言路的阵地,希望俞办好它。”②在经营《申报》的过程中,史量才一直在践行着爱国的思想和信念。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史量才认识到只有坚决抗日才能救国。他以“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教育同仁,运用《申报》、《新闻报》竭力宣传抗日救国,针对形势及时发表“时评”。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申报》连续发表《敬告国民》、《国家的军队》等时评,号召全国军民踏着英勇抗日的十九路军的血迹收复失去的国土,呼吁维护国家,严正警告当局“若仍不能下最后之决心,以民族为依归,则政府自弃于人民,断不为人民所拥护,断无久存之可能”。1932年《淞沪停战协定》签订后,史量才又由主张抗日救国发展为反对内战、反对独裁统治,要求实行民主。5月28日,他在《申报》上发表《追悼沪战殉难将士》的时评,明确提出反对内战的政治主张。6月,发动了第四次“围剿”,《申报》连续发表由陶行知撰写的时评(《剿匪与造匪》、《再论剿匪与造匪》、《三论剿匪与造匪》)讥讽的不抵抗政策,抵制诋毁中共的谣言等。为了拉拢史量才及其《申报》,政府曾以各种荣誉职衔予以诱惑,但这并未动摇史量才办爱国报的理念和《申报》对反动政策的批评倾向。

成功经营《申报》,在新闻界树立起一面爱国主义旗帜

1908年,史量才担任上海《时报》的主笔,开始从事新闻事业。1912年,他与张謇等人合资购买《申报》,被推为总经理。从此,他怀着新闻救国的理想,以办好《申报》作为终生事业,悉心经营。在史量才主持《申报》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以极具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锐意改革,最终使《申报》获得巨大发展,同时在新闻界树立起一面爱国主义旗帜。

史量才的改革首先从大胆任用一大批优秀人才开始,他任用陈景韩、张竹平分别管理报社的编辑和经营就是很好的例子。陈景韩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编辑经验;张竹平则接受过国外高等教育,拥有先进的报业管理理念,在他的建议下,《申报》成立了报纸投递公司,使其业务量有了巨大的增加。对陈、张二人的重用奠定了《申报》成为近代大报的基础。不仅如此,其他像邵飘萍、戈公振、黄远生等名噪一时的报界人士也都受到了史量才的重用。史量才在用人上的魄力与胆识,不仅使《申报》在这一阶段成为中国的舆论先导,而且也对大上海成为中国的报业前沿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为提高报纸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史量才经营的《申报》在经过调查并对受众群体进行精确分析的基础上,出版了《星期增刊》、《常识增刊》、《汽车增刊》、《图画增刊》等相关刊物,细分并占领了多个受众群体市场,由此形成了在今天的报业发展中同样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品牌读物系统化链条,极大地提升了报纸的整体竞争力。与此同时,史量才还通过广开发行门路、增加广告收入、增添新式设备、革新印刷技术、不断培训职工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等途径积极改进报纸业务,开辟国内外新闻网络。经过史量才22年(1912~1934)的悉心经营,《申报》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申报》的事业达到了顶峰。

作为一个商人,史量才成功经营了《申报》,作为一个爱国报人,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他通过《申报》在新闻界树立起一面爱国主义旗帜,影响了整个报业的政治态度。这一点在“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淞沪战争后表现得最为明显。“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侵略,深感“抗日救国,人人有责”,故在“一・二八”之后,他以上海头面人物的身份积极介入各种重大的社会事务,受到包括杜月笙在内各种社会力量的敬重。在《申报》的办报方针上,听取进步人士陶行知、黄炎培、戈公振等人的意见,做了重大革新,使《申报》从新闻、评论到副刊都站在了“时代前面”,积极投入抗战宣传,揭露和抨击日本侵略行径,连续报道军民抗战业绩,在新闻界树立起正义敢言的形象,使《申报》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喉舌和主阵地。“孤岛”时期,与日伪展开舆论斗争,强调“主和即汉奸”、“媾和即灭亡”,即使多名记者惨遭暗杀,也未动摇《申报》坚持爱国抗战的立场。

坚持独立的办报报格,引导了社会进步舆论的潮流

一个民主健康的社会需要舆论的中立公正的导向和监督,作为社会公器的报纸应当独立于各种政治、经济势力之外,站在国家、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但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处于内忧外患的极度混乱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中要保持报纸的独立性,坚持独立的报格,不但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魄力,更需要有杀身成仁的精神。在这方面,史量才给当时和后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曾不止一次讲道:“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三格不存,人将非人,报亦非报,国将非国。”③强调“人格、报格、国格”三格之核心乃独立自由的精神。

史量才的独立办报精神首先体现在思想上的独立。在史量才看来,要想保证思想上的自由和言论上的公正性,以及在批评政治权威、寻求社会政治秩序和道义秩序良性发展时,显示出一个独立报人的风度和气节,必须首先拥有独立的报人品格。这一点从他1931年对《申报》改革后的人才选用中可窥见一斑,他聘用的人才如陶行知、黎烈文、黄炎培等都是当时的民主进步人士,他们的品格是公认的。

为了坚持独立办报,实现新闻独立自主的理想,史量才主张政治上的自主,他拒绝听命于任何一个政治集团,不受任何官方或军阀操纵。经营《申报》期间,他先是拒绝了袁世凯的利诱,后又同用“你有百万大军,我有百万读者”的筹码较量。1932年,拒绝了提出的派员“指导”《申报》的要求,理由是:“《申报》是自力更生的报纸,从没拿过政府津贴,倘若定要派员指导,宁可停刊。”④最终以生命的代价维护了报业的独立。

最后,史量才独立办报精神还体现在当时《申报》发表的一些时评标题和副刊《自由谈》发表的文章中。如“九・一八”事变后,《申报》先后发表《日军突然占据沈阳》、《迫害世界之日军暴行》、《世界列国其注意日军之暴行》、《国人乎速猛醒奋起》、《新年与新政府》,1月7日《精诚团结与国难》、《当前政治之急务》、《甘地第三次入狱》、《义勇军抗暴之重大意义》等时评。从标题看,这些时评不但保持了独立的政治立场,而且以激进言论勇立舆论潮头。同时,改革后的《申报》副刊《自由谈》,任用刚从法国留学归来的黎烈文任主编,抛弃先前为鸳鸯蝴蝶派所把持的颓废风格,立足于文艺的“进步与现代化”,“不违背时代潮流与大众化为原则”⑤,团结了鲁迅、茅盾、瞿秋白、叶圣陶、郑振铎等进步作家,刊载了大量针砭时弊、具有进步内容和战斗性的杂文,使《自由谈》成为当时进步舆论的重要阵地,刊登了一大批在活跃抗日救亡运动中的进步言论,在民族危急的关键时刻呼吁积极抗日,引导了社会进步舆论的潮流。

秉承服务社会、用之读者的办报目的,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史量才认为办报和治史一样,其目的都在于致用。在经营《申报》过程中,他将“新闻为民生而存在”作为理想,把“服务社会、用之读者”作为办报的目的,不止一次地表示他办报“纯以社会服务为职志,不挟任何主义,亦无任何政治背景”。为了实现“用之读者”的办报目的,史量才做了大量的工作。

第一,围绕《申报》业务开展了系列活动。先后增办了《星期周刊》、《常识》、《妇女园地》、《经济专刊》、《申报医药周刊》、《建筑》、《卫生》、《教育》、《科学》等很多副刊和增刊,增加报纸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内容,“务求读者各就所好获得其所需的智识和资料”⑥。同时,开办《申报》流动图书馆,并对外借书,图书馆内还设立“读书指导部”,在《申报》开辟“读者问答”专栏,引导读者学习进步书刊,并创立读者服务部,多方位考虑到了读者的需求。

第二,兴办文化事业。史量才兴办文化事业的活动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他利用《申报》的资源及品牌效应,先后创办了《申报》新闻函授学校、《申报》业余补习学校,帮助广大青年进修,宣传抗日,引导大批青年走上进步的道路,扩大了《申报》在社会上的影响。二是出版书籍,史量才不仅主持出版了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申报年鉴》、《申报月刊》、《申报丛书》;还邀请地质学家编绘了代表当时地图出版最高水准的《中华民国新地图》和《中国分省地图》;另外还编译了当时最新的德国出版的世界社会经济统计图,为国人了解经济、发愤图强,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

总之,史量才作为开创了一代传奇的报人,以他的办报理念和办报实践对民国以来的新闻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最终以生命的代价维护自己的报业理想的先驱,在他的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后人借鉴的理想与价值,其崇高的品格和精神,将永远光照千古,彪炳后世。

注 释:

①董婉苏、史敏杰:《史量才对〈申报〉发展的贡献》,《新闻与写作》,2006(1)。

②④庞荣棣:《史量才:现代报业巨子》,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94页,第195页。

③李文绚:《报章血痕》,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版,第113页。

⑤《今后本报努力的工作――纪念本报六十周年》,《申报》,1932(11)。

⑥《申报六十周年革新计划宣言》,转引自《中国新闻史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84页。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法政学院)

编校:郑 艳

上一篇:同样的误区 不同的出路 下一篇:中国特色的农村墙体广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