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研究

时间:2022-09-01 09:17:35

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5-077-02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逐步增大,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成分,私营企业借着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东风而迅猛发展。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不可避免的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私营企业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其错综复杂的劳资关系,其存在的剥削问题以及劳资双方表现出来的激烈冲突,这些现象如何认识?劳资双方的利益冲突如何协调?政府、法律、工会如何发挥各自的作用?这些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和试图去加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私营企业 劳资关系 冲突与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变迁,我国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其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在增加税收、促进自主创新、协调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私营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劳资关系和谐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它不仅决定一个企业的竞争力,而且也是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甚至会对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研究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对于规范劳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关系的多元化在私营企业中得到明显的反映,劳资争议由隐性化转为公开化、外在化,并逐步趋于紧张。劳资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在工资待遇、劳动时间、生产条件、生产环境、管理方法等方面,具体来说,主要是:

1.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内容不规范,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由于私营的性质、企业主的素质、雇员被动的劳资地位以及淡薄的维权意识等因素,许多私营企业有意规避法律约束,逃避劳动合同,即使有些企业在法律的规范下与员工签订了所谓的劳动合同,也会借故故意压缩合同期限,合同的内容极不规范,有些合同条款只是流于形式,合同中更多强调的是对员工的限制及其责任,而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对员工应享有的福利待遇和企业对员工的义务等对劳动者有利的方面做出应有的规定,由于劳动合同内容的不完善使得用工单位可以随意解除和终止其合同,从而导致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从检查情况看,中小型私营企业劳动合同签约率不到20%。据调查显示,2006年江苏全省劳动合同签定率达90%以上,而其中私营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仅为84.47%,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更低至51.86%。这不仅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且位居各类所有制企业中劳动合同签定率最低的两类。

2.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没有得到全面执行,拖欠工资现象严重,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尚未形成

民营企业的劳动者由于没有合法的劳动合同的保护,企业主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利益趋向导致其工资水平低于同等条件、同等劳动强度下其他劳动者的平均工资,低于法律规定的工资水平,甚至把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作为企业的最高工资标准;劳动者工资不能按期发放,拖欠克扣工资现象严重。此外,由于有关劳资关系的各项单项法规、政策的缺乏或不健全,致使广大劳动者缺少应有的法律保护,基本的福利保险也权益也随之丧失。

据2005年4月的抽样调查显示,12.7%的私企职工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在近一年的调查中,7.8%的员工被拖欠过工资,问题严重的省份高达16.1%。根据全国总工会的调查显示,约23.4%的职工5年未增加工资,职工劳动报酬占GDP比例连降22年,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职员不满意率最高。

3.民营企业中劳动者生产场所简陋,安全条件缺乏,劳动保护缺失

一些民营企业为了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润,对劳动者的生产场所能简就简,能省就省,致使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十分简陋甚至非常恶劣,劳动场所缺乏应有的安全条件和保护,致使民营企业中劳动者患职业病的风险极高,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受到意外人身伤害,索赔过程更是难上加难,维权过程步履维艰。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2001年以来,全国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有70%发生在小型私营企业;2003年,有65%的工矿事故、66%的工伤事故死亡者集中在私营企业。许多企业为了赚钱,不顾工人死活,不为职工提供劳动保护,致使安全生产事故频发。

4.社会保障覆盖面窄,职工社保意识淡薄

民营企业由于其性质,致使其雇员不被包含在国家法律规定的社会保障范围之内,加上劳动者自身对社会保障了解不多,没有引起其应有的重视,淡薄的社保意识致使劳动者很少参加甚至自愿放弃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没有在民营企业中起到应有的保障作用。调查表明私营企业参加医疗保险的仅为被调查企业的33.4%,参加养老保险的仅占8.7%,参加失业保险的仅占16.6%,而且这些企业并不是为全部雇佣的工人投保,仅仅是为少数的雇工投保。实际上,参加医疗保险的雇工仅占被调查企业全年雇佣工人总数的14.5%,参加养老保险的仅为22.7%,参加失业保险的仅为6%,比例相当低。

5.劳动争议问题严重且处理周期长、效率低

近年来,私营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呈上升趋势,涉及的劳动者人数也持续增加,经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处理的劳动争议案件绝大部分来自私营企业。江苏省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处的“2008年上半年泰州市劳动争议处理情况”报告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市共受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4483件,其中涉及私营企业的案件就达2481件。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力量不足,手段软弱,对违法行为查处不力。劳动争议调解机制不完善、制度上的不健全,导致劳动争议不能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直接影响了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二、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现状原因分析

1.劳动法律体系及相关政策、机制不健全

我国政治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而转轨时期法律体系的明显特征就是:旧的法律不适用,新的法律没出来。《劳动法》虽然已经颁布实施,但现有的劳动立法体系还不合理,缺乏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专门法规,而现有法规对私营企业的某些规定也不能适应这些企业的实际需要,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企业现实的可承受力,政府相关部门执法不严,导致劳动立法形同虚设;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不健全,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特别是企业层面自行协调劳动关系矛盾的有效机制的建设和发挥作用仍存在很多问题。

2.资方主导的劳动力市场

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存在很多不合理因素,市场机制也不完善,不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体系致使劳动力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加之我国人口众多,市场上的劳动力与资本相比供给过剩,劳动者为了获得工作的机会往往愿意承受低廉的工资,以及用工单位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劳动力供给过剩给资方主导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劳动者处于弱势,劳动力市场的交易被企业主所决定,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劳动环境等劳动标准主要由雇主确定,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也由资方控制,劳动力市场完全由资方所主导。劳动者在劳资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劳资双方都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利润和工资又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劳资双方在经济利益驱使下的矛盾必然存在,在目前的劳动力市场环境下利益受损的也必然是劳动者。

3.劳动者缺乏自身权益的保护伞――工会

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劳动者工会意识淡薄以及企业主的限制等多种因素,在我国的私营企业中,工会难以得到建立和响应,即使个别企业员工建立了自己的工会组织,也只是停留在形式层面,由于工会的建立需要得到企业主的同意和支持,工会的日常运转经费也来自于企业,工会的领导也是从企业主那里领取工资,这些因素都导致工会只是为了替企业主更好的管理工人,并没有真正代表劳动者的利益,工会领导不敢也不想为了劳动者的利益与企业主叫板,致使工人对工会不信任,工会组织形同虚设。

4.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宣传不到位

我国的社保制度和体系还不完善,保障的范围和人群还相当狭窄,对于民营企业劳动者的社保规定并不清晰明确,社保的宣传也不到位,大多数的私营企业都是小规模、小投资、短期收益、管理水平不高、生命周期短,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实施社会保障的积极性;加之民企工人流动性大,员工对社保不了解、不重视,企业主也总是千方百计规避一些员工应享有的福利和保障,这些因素导致民营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出现“上下忽视”的状况,使劳动者失去了应该享有的福利和保障。

三、调整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途径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

我国虽然颁布实施了劳动法,但各项单项法规依然没有健全,劳资冲突的解决有时根本无法可依、无规可循,对劳工的一些保护性的法规如工伤事故赔偿法、疾病与残障保护法等法规亟待建立健全,从法律上严格限制雇主对劳工权益的随意剥夺。政府也应该凭借行政权力对企业劳资关系及其对各项劳动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加以一定程度的干预和监察。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做到执法必严,确保劳动法律法规起到预期的效用,有效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

2.培育统一的市场机制,完善劳动力市场

我国目前正处于新旧体制转换和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尚未建立起完备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市场体系。为了妥善处理劳资关系的冲突和矛盾,促进私营企业更好的发展,我们应努力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统一规范的市场规则,完善市场信息传递机制,使劳动力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使劳动者得到政策法规静态和自由流动、自主选择的市场动态的双重保护,从而在面对雇主不合理的薪酬和要求时可以自由的选择或放弃工作。

3.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强化工会维护工人合法权益的功能

借鉴西方工会组织建立及其运作的成功经验,一方面,建立健全工会组织运作机制,尤其要重视工会的独立性问题,使工会真正摆脱自身对企业主的依附关系,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组织,真正代表工人的利益,敢于为工人说话、替工人维权;另一方面,应加大对工人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工人了解工会的真实作用及其利益倾向,以建立工人对工会的信任,使其有难题愿意找工会,通过工会更好更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在私企中广泛宣传工会的作用和对工人维护自身权益的益处,增强工人团结起来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自发自愿的组织起自己的工会,对于工人人数较少、规模较小的企业,应该使不同企业的工人联合起来,建立起统一的跨厂区的行业工会,完善企业主和工人组织的谈判协商制度,建立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和谐的合作关系。

4.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使民营企业劳动者参与社会保险的权利得到保障,并且不断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法,形成完备的社会保险法规体系。加大社会保障的宣传和学习力度,加大对其的财政支持,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顺利进行,使劳动者依法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险和福利。此外,还应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培养民营企业主的企业家精神,从而构建更加和谐的劳资关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中文第1版:805 ―806.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中文第1版: 707.

[4]吴江.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研究――以广东为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1(第1版).

[5]刘金祥.基于二元所有权架构的企业劳资关系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2(第1版).

[6]陈恕祥,杨培雷.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劳资关系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10(第1版).

[7][英]理查德・海曼(Richard Hyman).劳资关系――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框架.黑启明译.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11(第1版).

上一篇:危机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问题分析 下一篇:关于如何建立良好分配机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