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时间:2022-09-01 09:15:01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设计就是为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过程与行为所进行的系统规划。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更重要的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他们不但要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合理的教育资源,使学生以尽量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大收获。设计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案,可以使教学真正走上以学生发展为基本的道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一、课堂设计的出发点是强调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出发点,它的本质与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且应当是全面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即课堂教学设计应当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学程”设计,而不是单纯地以学科为中心的“教程”设计。也就是说,一是课堂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让学生用活泼多样、易于理解、易于接受、主动学习的方式去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二是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贯彻价值观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二、设计有效提问,促进学生学习

有效教学的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是否能出现或维持这种对话式、互动式的状态,完全取决于教师能否有效地“提问”。有效的“提问”应该有计划性、针对性和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因此,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发性,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天地,因为没有现成的答案,迫使学生开动脑筋,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运用多种思路、多种方案进行思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的思维更严谨、更全面,有利于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例如:在讲授《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一课时,可设计开放性问题。

(1)数列1,2,3,4,5……中,an=_____;

(2)数列3,8,13,18,23……中,an=____;

(3)等差数列{an}中,首项a1,公差为d,则an=_____。由特殊到一般,让学生归纳总结,体会学习的过程。

三、设计合作方式,促进学生交流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能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合作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在具体操作中,老师应注意:一是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的机会。二是建立机制,必须有意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自己的荣誉,进而努力地参与到小组的学习当中来。三是设计恰当的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让学生经过小组讨论、研究,可以得到正确结论。否则,小组学习要么是小组优等生的一言堂,要么一哄而散,流于形式。例如,过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做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求线段AB的长。那么,对抛物线y2=-2px(p>0)呢?对抛物线x2=2py(p>0),x2=-2py(p>0)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参与思考,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抛物线的定义,也掌握了用圆锥曲线的定义解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四、设计课堂小结,恰当评价,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课堂是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环节,是教师教育理念和智慧的体现。课堂小结除了让学生反思和梳理知识,还能帮助学生重新整理知识,强化记忆,固有所学的知识。像“学了哪些知识”之类的陈述型小结,尽量让“学困生”完成;像“应注意什么”之类的陈述型小结,可以让“中等生”完成;概括性比较强或深层次的“反思型”小结,由“优等生”完成。我们在评价中应有鼓励、有批评,更有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知道课堂上该做什么,要不断追求、勇于创新,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前期行为,促进自己的能力提高。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有效的策略,能激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要高效 下一篇: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