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动态生成,绽放教学精彩

时间:2022-09-01 08:08:23

妙用动态生成,绽放教学精彩

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秩序,及至新的教学目标的过程。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因此,当课堂上出现有价值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与实践智慧,巧妙应对,驾驭生成,使课堂教学充满灵气和活力。那么,怎样才能驾驭生成,收获思政课堂的精彩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采取以下一些策略。

一、巧用学生的题――顺水推舟,巧妙点化,化意外为契机。

传统教学偏重预设,要求教师设计教案要考虑好每个环节,整个教学环环相扣、衔接有序、滴水不漏。然而课堂充满变数,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若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按照课前的预设机械推进,就可能导致教学呆板僵硬,毫无生机活力。教师要在“节外生枝”的教学中实现目标,除了在课前充分预设外,更要依托自己的教学机智,及时捕捉和巧妙应对教学中的各种“意外”,并将“意外”转化为有利的教学契机,以促进动态生成。如讲“保护环境”一课时,有学生说:“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有责任做好值日卫生工作,但是学校走廊里的废纸又不是我扔的,我该不该捡?”我并不急于解答,而是将该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有学生说:“不该捡,因为那不是我的义务。”有学生认为:“不该捡,不能用我的勤劳培养他人的懒惰。”也有学生说:“该捡,但我不去捡,因为我捡他扔,捡不完……”此种种想法在讨论中碰撞。最后,我作了这样的总结:“该捡,而且必须捡,也许会有人继续扔,但我却用行动告诉他错了。我认为,同学们看到废纸能捡起来,说明我们的环保意识比较强,校园是我家,环保靠大家!”学生的自主探究、我的巧妙点化,把现实与教材、预设与生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我及时把握教育契机,提高了课堂教学品位,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二、妙用学生的话――急中生智,即时变奏,化缺陷为燧石。

课堂教学是师生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与对话,动态生成是它的重要特点。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回答可能出现教师始料不及的情况和问题,也许会打乱授课节奏,但如果教师能够抓住有利时机,即时变奏,同样会令课堂生辉,使学生感同身受。如在执教“天下父母心”一课时,我声情并茂地引导:“家是我们爱的港湾,我们从小备受父母的呵护,享受父母的疼爱……”谁知话音未落就听到嘘声:“我的爸爸妈妈根本不爱我们,只知道忙自己的事。”“我一出家门,他们就问我上哪儿去,跟谁一块儿去,几时回来?甚至不准出去……”我的教学计划瞬间被打乱了,但学生说的是真话。于是,我因势利导:“是爸爸妈妈真的不爱我们吗?还是他们不知道怎样表达爱?是爸爸妈妈不理解我们,还是我们不理解爸爸妈妈?”学生沉默不语。我开始叙述朱自清那篇亲情浓郁的散文《背影》,文中作者望着父亲的“背影”为何流下自疚和追悔的眼泪?为什么非要等到离别时才体会到这一点呢?为什么平时不主动与父母沟通呢?学生开始沉思。我趁热打铁,请学生写一段对母爱或父爱的认识。有学生写道:“母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而我却常常忽略了它的存在。”有学生写道:“我们拥有的母爱虽平平凡凡,但得以滋润我们的一生一世。”还有学生写道:“父母的恩情比天高,儿女们的任何回报,都报不完父母的养育恩,还不清父母的疼爱情,偿不尽父母的呵护心……”真情的告白讲述着动人的故事。通过倾听,我及时发现了学生困惑的焦点和理解的偏差,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探究自己的缺陷所在,使缺陷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燧石,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不曾预约的精彩也就不期而至。

三、智用学生的错――化错为宝,弄拙成巧,化腐朽为神奇。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就的学习时刻。”因此,教师应抓住课堂上出现的错误信息,巧妙地引导和利用,使学生在无形中感悟到自己的错误所在,真正达到绳愆纠谬之目的。如,我在教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这一内容时,有两个学生私下小声说话,我用眼睛瞟了他们一下,他们仍无反应,我便干脆停了下来保持静默状态。过了一会,有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不讲了呀?”我便说:“公民有言论自由,我得保护要说话同学的权利呀!你们说,老师应不应该保护他的权利?”学生齐声回答:“不应该。”我故装糊涂:“为什么不应该?”有学生说:“因为权利必须在法律和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在课堂内讲废话,违背了课堂纪律,损害了其他同学学习的权利,就不应该得到保护。”师生对答,既使说话的学生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又使同学们明白了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权利。我采用这样的课堂策略及时将这一偶然事件变成有利契机,既制止了讲话,消除了不良后果,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强化了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收到一箭多雕的良好效果。

四、活用学生的惑――因势利导,及时延伸,化阻塞为通畅。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现在的学生掌握信息多、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对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切忌“问而不答”、“置若罔闻”,否则会伤害学生提问的积极性,熄灭学生的智慧火花,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问题,因势利导,并将它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切入点。如在学习“我国的人口问题”时,我让学生谈谈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认识,这时一位同学说:“老师,我觉得没有必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方面,人多力量大,可以更好地为国家作贡献,另一方面,孩子多,家庭负担重,供养不起,自然就不会多生孩子。”这样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面对这种突发的生成,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设计,首先,对这位学生能从国家和个人角度思考问题给予了鼓励,然后对大家说:“有没有同学能帮助老师解释这个问题呢?”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说:“看问题怎么能光看好的方面,人不只是作贡献,还要吃饭穿衣。”有的说:“多生孩子不仅家庭负担重,而且会增加国家的负担,如教育、公共卫生、安全等。”有的说:“能负担得起的家长,就可以多生吗?这样能公平吗?”通过辩论,学生拓展了思维,化解了疑惑,达到了消除误区、深化认识的目的。

总而言之,教学是一个永远没有终结的过程,教与学相依相伴,永远没有穷尽。珍视生成,是教学的精髓;驾驭生成,是教学的灵魂。让我们关注生成、妙用生成,让精彩的教学生成与我们结伴同行,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策略因生成而变得美丽非凡。

上一篇:初中美术教育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下一篇:“后进生”心理分析及其转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