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心理分析及其转化对策

时间:2022-07-04 12:44:14

“后进生”心理分析及其转化对策

摘 要: 后进生的形成是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因素的集合,是成绩落后生的代名词,是竟争和应试教育的产物。掌握“后进生”的心理因素对转化后进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作者根据当地小学“后进生”的主要心理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转化对策,以有效促进当地小学后进生的转化。

关键词: 小学后进生 心理特征 教育转化 对策研究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教育正经历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剧烈变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需要,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必然,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必然结果。而在升学、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像陇南文县这样的经济落后地区,全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人文素质较差,虽说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但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应试教育仍然愈演愈烈,尤其在农村小学显得更加突出。后进生作为应试教育的产物,虽然为数不多,却会给班级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他们的“破坏”行为常常给班级、学校、家庭甚至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这种现象如果得不到根本性改变,将极大地危害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如何改变后进生的现状,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如何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既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通过多年来的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就应在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前提下,重点抓好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但由于受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学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今的学生可谓“大浪淘沙”,两极分化极其严重,如何抓好后进生的全面提高,是每位教师面临的重点难题。经过多年来的调查研究、分析总结,我对后进生的心理及解决方法有了一定的见解和看法。

一、后进生的主要心理特征

1.自卑心理。后进生在本质上和内心深处都想进步,渴求知识,希望各个方面都能跟上大家,甚至成为优秀生。但由于他们思想基础薄弱,对学习无兴趣,缺乏自觉性和自控能力,加上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学习成绩差,较少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尊重,甚至受到他们的排斥,对老师敬而远之,对老师的教育及参加各项校内外活动认为可望而不可及。他们在被批评和指责中,不敢发表意见,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在同学面前总是抬不起头,逐渐产生了自己“笨”的心理障碍,形成了自卑心理。

2.封闭心理。后进生多为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大多缺乏父母的关爱,学习上无人辅助指导,成绩不理想,生活上更得不到家人的关心照顾,渐渐与同学们的生活、学习形成了极大反差,他们便感到命运不公,在自我退缩的行为中,感到非常孤单,十分无助,他们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从此失去学习信心,慢慢把自己从集体中分离出来,变得忧郁、孤僻、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封闭自我[1],有事压在心底,难以向老师和同学敞开心扉。

3.自暴自弃心理。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存在差异,而家长和教师则常按统一标准要求学生,由于要求、期望过高,对他们估价脱离实际情况,致使教育方法不当,对学生态度冷漠无情,工作敷衍塞责,过分偏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忽视其他学生的情感,这样他们便长期生活在埋怨、冷漠、斥责之中,缺少关爱,内心压抑,易躁易怒,性情执拗,在得不到家长和教师认可的情况下,认为大家都讨厌自己,时间长了便和家长、老师、同学对着干,远离集体,自暴自弃。

4.懒惰心理。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部分家长对他们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求必应,从而使这些学生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懒于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课堂上不专心听讲、不认真记笔记,作业抄答案;生活上遇到困难时自己不想办法解决,而是依赖父母,当无法解决的问题越堆越多的时候,只好选择放弃,同时也就放弃和逃避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滋生懒惰心理。

5.遗弃心理。家长和老师总是绞尽脑汁,让他们(后进生)赶上优等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如果没有达到他们预想的效果,便对其失去了耐心和信心,对其学习和生活疏于管理,不闻不问。他们却忽略了高压只会让孩子选择逃避,不但不能帮助学生拔出学习差的泥潭,反而将他们推向了沼泽地的边缘[2],久而久之便产生了被遗弃的感觉。

二、“后进生”的转化对策

我们在看到“后进生”缺点的同时,更应发掘其优点,应正视现实,正确面对,用爱去感化、去教育,积极地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采取有效措施,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1.倾注爱心,树立信心。爱是一种语言,可以给人光明和理想;爱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前进的方向;爱是一泓碧波,可以洗涤你心灵的尘埃;爱是一种医治心灵的灵药,是一种塑造人生靓丽风景的元素。人的本质都是善良的,没有天生的坏孩子,只能看他的成长道路[2]。教育后进生,首先要重视与他们的情感交流。爱是教育的前提,是激发学生进取意识的外在动力。尤其是“后进生”,他们普遍对自己缺乏自信,更加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鼓励和指导。因此,教师应从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真心实意地去关心爱护他们,多给他们一点温暖和体贴,发现他们的长处和短处,使他们扬长避短,发挥聪明才智,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真诚的体贴和关怀,从心理上接纳老师,彼此能用“心”交流,对自己充满信心和希望,逐渐懂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产生奋发向上的内驱力。

2.重在鼓励,唤醒自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有意创设机会,让后进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逐渐消除戒备心理,克服消极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冰冷的心在温暖、关爱和期待的眼神中找到依靠和信任,从而鼓励和教育他们积极向上。当他们出现问题时,教师要正确地看待和处理,不能人云亦云,轻易地下结论,轻易地否定学生的某种做法,要尊重他们的人格,针对学生的过错,循循善诱,并给予肯定和鼓励,把他们引入正确的方向上,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这样往往会引起他们心灵的震颤,对教师充满感激、信任、敬佩之情。此时,再加以诚恳的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养习惯,促其进步。俗话说训子千遍不如养成好习惯,小学阶段的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教育。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一个人养成好习惯,一辈子都收不尽它的利息,如果养成了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尽它的债务。”好习惯能助人上天堂,坏习惯使人下地狱,不要轻易让孩子养成一个坏习惯,因为纠正一个坏习惯的时间会是两倍养成好习惯的时间[4]。后进生都有上进的愿望,但由于意志力差,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没有养成好习惯,以至于经常出现错误。这些学生就应抓住其点滴进步,予以引导,例如:有一个后进生作业天天都乱,突然有一次做得好,教师在批改作业时给予鼓励,用“加减法”来促使孩子养成好习惯,对他说你今天又进步了,优秀了,只要你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比今天做得好,每天都有进步,你就是最棒的[5]。这样会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如果教师能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和取得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表扬,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从而克服自卑心理,重新点燃自尊心的火种,从中汲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自信,相信他们一定会培养成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形成乐观、向上、豁达、健全的人生品格,不断进步。

4.培养兴趣,引导教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孩子的兴趣,使之变被动为主动,他就会全力以赴,在家庭教育中应以孩子为中心,而不应是父母占主导。兴趣是爱学、会学的重要基础,是终身学习的人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孩子一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或活动,态度就积极,心情就愉快,思维就活跃。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们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孩子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可见,兴趣是一种动力,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重要的动力。它既有“引起”的动力作用,又有“维持”的动力作用[6]。教师要根据后进生的不同特长、兴趣和爱好,运用班集体的力量,通过情感亲近、委派优秀学生结队帮助等措施,针对性地发掘其内在潜力和动力,耐心地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由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教学工作中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普遍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有争取好成绩赢得家长和老师称赞的心理要求,后进生也不例外。如果学习成绩经常处于低劣状态,而长期得不到这种心理上的满足,甚至受到讽刺和惩罚,厌学情绪就会逐渐占上风,这样易形成“疾师厌学”的逆反心理。因此,对他们的教育工作要采取谈心教导和引导教育,不要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让他们丢脸、伤自尊,这样他们会心存感激,改正错误,认真学习。

5.家校配合,共同教育。高尔基曾说:“爱孩子,这是母鸡都会的事情,可要是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家长的一桩大事了,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这就要求家长要规范自己的行为,用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做出榜样,从改变自身做起。赏识、引导、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伟大的爱,这种爱比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要有力得多。教师作为学生教育工作的指导者,应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应对学生分优劣,而应帮助学习差的进步,鼓励学习优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工作中老师的言行对小学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小学生最容易崇拜自己的老师,因此,老师要崇德明志,慎思笃行,不仅要用语言教育学生,更要用行动影响学生[7],只有学校和家庭有力配合,教师与家长及时沟通、掌握学生心理和学习动态,共同教育,才能抓好小学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从而培养他们形成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全人格。

希望社会多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希望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者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后进生,对他们多一些关心和爱护,少一些批评和指责,让小学后进生的天空成为一片艳阳天,为他们之后初中、高中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从而加快素质教育转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学刚.扶起倾斜的天平:单亲父母的教育心经[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0.6:155-170.

[2]方州.孩子的沟通技巧是这样激发出来的[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5:104-117.

[3]刘宏杰.心灵的成长[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9:1-20.

[4]赵菊英.天才是教出来的[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4:33-38.

[3]方舟.1―2年级,塑造孩子一生的关键[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9.7:28.

[4]林格.管一辈子的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4:28.

[5]程法龙.教有妙招:中小学教师育人技巧150例[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7:46-82.

上一篇:妙用动态生成,绽放教学精彩 下一篇:创业教育中情境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