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新课标理念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方式的探讨

时间:2022-09-01 06:23:13

对体育新课标理念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方式的探讨

摘要:长期以来,中学体育在教学方式上没有明显的改变,体现不出不同学段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表现在内容重复,知识陈旧等方面。对不同个体的人传授相同的竞技运动技术,忽视了个体差异,压抑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忽视了体育健康知识和健身方法的传授,忽视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使得“体育与健康”这一从小学到大学都设置的长线学科连起码的“习惯”问题都未解决。如何改变我们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呢?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要求,分析和介绍对体育教学方式改革在实践中的点滴想法。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新课程标准;教学方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01

一、前言

学校体育教学方式上一直存在许多问题。以往教学表现为主体性缺失,以教师主体作用压抑学生自主发展,学生主体自主活动整体缺失,多数课仍然停留在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多以技术教学为中心,学生缺乏提出自我目标和追求新目标的动力机制;教学偏重教师一方,过多地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效果偏重于“学会”某项技术,而忽略“会学”方法的指导。学生在严密的组织下,在大密度、高强度练习的挤压下,缺乏自主活动实践的时空,没有思考、探索问题的余地,学习气氛沉闷,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因而自主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二、体育新课程教学方式的构建

(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势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改革中就会随之改变,并得到不断创新。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步骤、程序、规则、方式等,包教法与学法。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示范、说明、概括、评价等作用,学法起着主体、目的、内化、发展等作用。教法和学法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换言之,为了建立某种学法,就必须选择与其相应的教法。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运动技术的传习为主,以教材为内容,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得以充分体现。因此,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大多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1、要坚持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2、要坚持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3、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手段为核心,以教学组织为主线,以教学策略为龙头;4、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筛选,合理的组合和正确的运用。

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步变化。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被动的、服从的关系,而是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探究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师正逐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其创设一个独立练习的时间和独立思维的空间。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让学生自我表现。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现的机会,展现自己的独立个性、创造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设计课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主体性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遵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体育的兴趣爱好,选择搭配教材。教学方式上,采取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根据学生体育基础的不同,制定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目标,使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其中只是创造条件,指导帮助,使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参与管理,参与评价。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树立现代体育健康教育观,构建体育课程教学新体系实现由体育向健康体育的真正转变。创设一种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探索一条提供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的途径和新的教学模式。新大纲的教学任务充实了新的内涵,由原来的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增加了保护学生健康与安全的内容。教育学生热爱生命,关心健康,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等。由原来的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改为初步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四)深入进行教学研究,探索适应新的体育课程的教学规律。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体育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要从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着手,研究改进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基本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及时将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对教学方式的创新涉及到方方面面,要把宏观的理念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并变成可操作性的内容,逐渐减少理念和行为的差距。努力的方向是真正要顾及到每个学生发展,把学生的今天和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建立起一个始终能够保持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动态平衡的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机制。

三、结束语

目前在体育教学方式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在现阶段加大体育与健康课改革中教学方式的改革的力度是非常紧迫的任务.本文分析了目前学校体育教学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要将新体育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教学行为,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大面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德平.体育新课程[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浅谈在机电安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下一篇:体育训练中的自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