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合作、双赢

时间:2022-09-01 05:10:28

开放、合作、双赢

编者按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让世界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更让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更加关心海外市场、关注国际合作。7月下旬,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张延恺带队的中国纺织代表团走访了德国法兰克福和芬兰、瑞典等北欧国家的纺织行业协会、贸易联合会、展会管理机构,与部分企业家进行了座谈和交流,并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本刊特别邀请代表团成员、中国纺织出版社社长、《中国服饰》杂志社社长李陵申带来有关合作信息、当地市场数据以及人文环境等的第一手相关资料,以飨读者。

管窥一斑 展会经济带动中国纺织业的国际化

熟悉纺织服装行业的人,一定都不陌生法兰克福展览公司,这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展会的重要合作方之一,也是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开展海外合作的一个重要窗口。此次访问的第一站,就是与法兰克福展览公司的董事会副主席Mr.Detlef Braun、副总经理Mr.Olaf schmidt及Mr.stephenKurzawski进行会晤。在双方回顾上半年的合作项目时,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对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纺织面料(春季)博览会参展商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略微增长给予了充分肯定。

对于下半年的合作,双方肯定了在当前情况下,积极开拓北欧市场的重要性。对方已经要求其北欧国家办事处全力配合我方的工作。对即将举办的上海家纺展,双方将尽最大努力开展专业买家的组织和宣传工作,为今后的展览会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交谈中,法兰克福展览公司还特别请我方介绍了我国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出台的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特别是纺织行业调整振兴规划。正是由于政策得当,我国的纺织行业发展出现了快速恢复的迹象,增强了企业开拓市场的信心。张延恺会长介绍,今年10月将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纺织面料(秋季)博览会中国企业报名非常踊跃,到目前为止已有600多家企业在候补展位,总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当他们得知此情况后,对中国纺织行业在困境中的表现表示了由衷的敬佩,双方当场商定要安排媒体将这一信息出去,并将邀请重要的欧洲媒体来上海采访,以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并且,还将积极配合10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论坛,邀请2~3名海外的演讲者来中国进行交流。

得士者强 人才优势支持芬兰纺织业的转型

访问的第二站是芬兰。当前,芬兰的纺织业经历了严重的危机和衰退。纺织行业目前从业人员仅7000余

人,年产值110亿欧元,150家企业。芬兰的纺织产品仅占工业产品的1%,2009年出现下滑的趋势。产品50%出口,约1/3出口到俄罗斯,整个欧洲的纺织品2008年出口到中国的比例仅为2%。国内纺织品消费50%依赖进口,而其中的22%来自中国,整个欧洲为27%。2007年芬兰的服装消费达到350亿欧元。家用纺织品消费达到240亿欧元。

该国的纺织行业优势在于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尤其是设计人才和技术人员普遍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在芬中交往中,该国的纺织企业并不满足于在中国的加工制造,也希望他们的产品能够开拓中国市场。并由此建立相互联系沟通的渠道。芬兰的纺织企业注重产品设计、品牌推广、市场营销。北欧及芬兰对全球贸易扩大化抱有积极的态度,也认为是必然的结果,各国都不能关起门来搞发展。那样双方的企业都没有出路。当前,中国的纺织企业比较热衷于购买芬兰的品牌,这也是展开合作的新机遇。在芬兰,许多的纺织企业被投资公司所拥有,因此存在着较强的出售动机。

以人为本 人文环境主导瑞典纺织业的发展

访问的第三站是瑞典。瑞典私人企业发达,国有公共服务部门完善,以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著称。工

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80%以上的工业品出口到国外。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瑞典工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交通、通讯、医药保健、信息、环保领域在世界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强大的欧盟对瑞典企业非常重要,通用的标准和市场规则,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为瑞典企业的发展创造了空间。主要的服装零售商有H&M。无论是导游还是我们的拜访对象,多次引以为荣地强调瑞典人文化素质较高、纯朴诚实、谈吐文明、行为规矩、重诺守时,十分重视环境保护,爱花、爱鸟和其他野生动植物,热爱大自然。

瑞典贸易联合会的负责人接待了中国纺织协会代表团。瑞典贸易联合会相当于零售商、批发商和进口商组织,是拥有瑞典企业最多的联合会,约有13000多个会员,会员都以交纳会费的形式加入,与纺织品有关的会员约3000家企业。该机构是一个专业f生的服务机构,属私人社团组织,对政府的决策有较强的影响力(在海关和外交部门设有专门机构)。能够为企业的利益游说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瑞方代表强调,瑞典是欧洲的第三大国家,以国际贸易为主,由于本国缺少原材料供应,原料多为进口,国内以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为主,制成的成品再出口国外。就纺织和服装业而言,在瑞典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都不大,分别为0.5%和0.3%、附加值占0.7%和0.4%、工资占1%和0.6%、人员占1.2%和0.9%。企业多是自行设计产品然后在中国生产加工;纺织服装内销和出口的比例约为65:35;2007年服装进口达到125亿欧元,纺织进口60亿欧元;纺织服装从业人数逐年下降,到2007年仅为8000余人,除学生和实习人员外,从业人员多以专业熟练的蓝领为主,平均年龄46岁,并多为全职永久雇佣者;纺织服装行业的平均工资为12.53美元/小时;瑞典人的色彩偏好是蓝、黑及柔和颜色;棉、毛产品深受欢迎;大多不受季节影响的纺织品都放在亚洲生产,季节性强的产品多放在波罗的海周边国家生产;在国内有两大最具影响的客户群:30岁和50岁的人群;瑞典人对生态产品的要求比较高,对纺织品原材料中的有害元素比较担忧;瑞典国内纺织服装市场的新变化:新连锁店的进入,男性时尚用品、童装时尚用品需求的增加以及时尚产品的网络营销的快速发展,环保产品需求量大增,如麻、棉织物产品。

瑞典纺织加工业已基本消失,仅剩对特殊客户服装的生产(王室成员服装)。但产品的设计、销售仍在掌控之中。国外的新品牌很难进入瑞典。由于中方代表团中有专业媒体成员,交流中瑞方还特别介绍了在瑞典媒体对产品的质量的影响及常伴有深度的报道,甚至追踪到原产地生产企业的环保和社会责任问题。并强调舆论对瑞典人的生活方式影响很大。

据介绍,在瑞典经商,企业的组织机构相对扁平,企业文化中强调双赢的理念,国际交往中注重英语交流、商务谈判喜欢开门见山,文化冲突可能是中瑞生意中的难题。瑞典人看重守时、可信赖等品质,虽然有时也会有点拖沓,但办事认真。他们不喜欢乱开价砍价,认为那是不诚信的表现。有趣的是瑞典人谈生意离不开咖啡。

张延恺会长认为双方已不能满足由协会牵头的企业间对接交流,而是可以通过专业展会加强两国生产和采购商的联系,并通过双方专业媒体的信息平台,相关资讯。

上一篇:2010艺术权力榜,重新洗牌 下一篇:国际化,究竟外延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