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策略研究

时间:2022-09-01 04:10:49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策略研究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现状与特征

(一)现状

根据多年来教育统计数据,在1000个全国普通中小学专业教师中,农村教师的比例占到了60%,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现状如下:

1. 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区域和城市分布不均衡;城市超偏出农村部分地区是累缺并存;学科分布不均衡,农村中小学外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严重缺乏。

2. 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偏少。

3. 教师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教师职业意识淡漠,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能力较差,学习精神淡薄,缺乏研究、探索精神及能力。在农村中小学中,研究、探索精神整体较差,特别是年长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拘泥于陈旧的教学方式,不思改革和研究,不探索新的教学理论并用于教学过程。

(二)特征

1. 学历层次相对偏低。从学历水平来看,近几年,全国仍然有大约31万名中小学教师未达到法定的学历。

2. 人数、空间布局分散,教学资源缺乏。农村中小学教师大多数分布在各个乡镇,边远山区,其空间布局上具有较大的分散性。近几年正准备实施农村中小学合并,正好可以弥补这些缺陷。

3. 工作任务重,工作条件差。目前农村中小学不仅学生负担比较重,教师的工作量也比较重,由于教师数量不足,老师往往身兼多职。同时承担多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办公环境、信息技术相对简陋,很多中小学的教室、宿舍还是以前的老房子,厕所都没有,非常不方便。在信息网络时代的今天,许多农村中小学目前还没有互联网,教师不能上网共享其他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不能跟上最新的教学科研信息。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境三个范畴。这里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指的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的提升,强调在关注教师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和争取资源和权力的分配的同时,更关注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关注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专业精神、知识、技能,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

综合前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现状与特点的分析,我们认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在以下方面显得更为重要:

(一)强化教师职业意识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品质是教师要具有强烈的职业意识,不仅把教师当作是谋生的职业,更是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这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教师们要意识到自己从事的事业是一份神圣的事业,并非是一种简单的劳动。教师们要用心去关爱学生,去体验与学生一道成长的喜悦,去感受学生进步与成功带来的快乐,最终形成教师对职业的认同与忠诚。

(二)吸收先进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

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以及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过程,即教师由一般的职业人员成长为专业人员的过程。教育理念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现象认识和理解基础上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在教育活动中,老师持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而且还间接地影响着教育的性质和状态。所以,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一定要尽可能的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

(三)积极推行课程改革,努力进行科学研究与探索

新课程改革中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致力于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通过专业发展,教师可以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积极改变传统的权威和监督者的角色,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科学研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以往比较忽视的一个方面,随着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推进,科研能力成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提升自己、促进教学的必备能力之一。因此要大力鼓励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教学改革等创新活动。

(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地位、经济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

目前,城市教师的收入待遇比农村教师的收入待遇高,这也是大量优秀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出,而年轻教师却又不想进农村来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社会、经济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是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最重要的保障之一,这也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值得关注的内涵之一。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内在要求。在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

(一)大力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

现在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进行信息资源共享。首先,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偏低的状况,可以鼓励教师在职攻读远程教育本科、专科。其次,要充分利用网上优质的教育资源,如课件、教案、教研成果等。最后,利用教育博客促进教学。通过博客变革传统的学习模式,学习者可以利用博客及时主动地进行写和录,日积月累,丰富知识和发展思维,为以后的反思提供资料,开展反思教学研究。

(二)构建合作型教师文化

合作型教师文化是指教师按照某种合作方式,在互动过程中相互开放、信赖、协助、支持,以达成一定的目标,从而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的关系式,是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三)引入发展性评价

教师评价从目的上可分为传统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传统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教师评价制度,难以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性评价是一种面向教师来说的激励性评价。评价的是过去,着眼的是未来的发展。发展性评价更加有利于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的发展。

总之,在互联网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农村中小学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努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才能在教育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通用技术学习兴趣培养的尝试 下一篇:转变农村孩子学习方式的方法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