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时代思想教育新思路

时间:2022-09-01 03:22:22

大众文化时代思想教育新思路

大众文化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文化形态,是在工业化、商业化在西方社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的欧美国家,以美国为代表,是与严肃艺术和精英文化相对立的通俗艺术、流行文化。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类似于西方社会的大众文化现象。从本质上说,大众文化是借助现代传媒,依照市场运作规则批量生产,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的一种具有娱乐性、流行性、消费性和广泛传播性的当代文化形态。广播报刊、娱乐影视、流行音乐、网络文化等都是其表现形式。21世纪的今天正是大众文化迅速膨胀、迅速向主导文化和精英文化场域急剧扩张的时期。这时的大众文化无论是从市场化的程度、流动的范围、受众的人数,还是从对大众的吸引力和所产生的娱乐性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其他文化。

大众文化所固有的快乐原则和交换逻辑在有力地改变着文化的样态和运作方式,几乎形成了大众文化的霸权。有人断言“中国进入了大众文化的时代”。大众文化内容的生活化、形式的多样化、载体的丰富性、参与的互动性及其强大影响力既对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挑战,又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有益借鉴。思想政治工作要针对大众文化的疾速扩张和广泛影响,在大众文化潮流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背景下,有选择地吸收其积极因素,确立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创新教育内容方式、载体,树立与大众文化潮流相调适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思想文化潮流

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价值理念、社会价值尺度的核心和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应该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相契合,具备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基于现时代党的理论支撑和现实国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整合不同的社会意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如何发挥各阶层智慧,整合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需要一个被更广大阶层共同接受的、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社会目标,这就是和谐社会的建设。

但是,在大众文化时代,大众文化平民化的风格、精神抚慰的温情和势不可挡的娱乐功能在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开拓人们的视野、张扬个体价值的同时,夹裹着各种文化价值理念,对大众的价值取向有不可忽视的的负面影响。大众文化具有浅显性、标准性、流行性、机械复制性、平面化、对传统价值伦理道德的颠覆、对社会主旋律的漠视、对历史经典的恶搞、对核心价值观的蓄意消解,所有这些负面影响都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阻力和困难。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在当前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影响社会思想潮流,凝聚、整合各个阶层、各个不同群体的思想意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

二、创新教育内容、转变教育方式、转换教育载体

1、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众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形式,导向明确、积极向上的大众文化是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必要的补充。大众文化中健康向上的报刊栏目、广播频道、影视作品和“红色网站“所传播的内容是人们重要的精神食粮,有利于丰富教育内容。网络的发展及国外大众文化登陆我国文化市场,对经济、政治、文化等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有利于拓展人们的知识视野和世界眼光。针对大众文化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要着力解决三个问题。

(1)体现时代性。大众文化关注社会生活,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素材。大众文化的社会引导功能是强大的,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媒体集中宣传什么,人们就关注什么,社会就流行什么。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大众文化的内容变化,适应人们求知、求新、求乐的需求,使教育内容与时展同频共振,不断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时代元素”,用富有时代感的内容教育人、引导人。

(2)坚持高品位。随着大众文化的蔓延,思想政治教育的品位优势面临考验。为此,要不断提升教育内容的知识品位、文化品位和思想品位,做到大道理会讲、歪道理敢驳,增强教育引导的原则性和战斗性。

(3)增强亲和力。要针对大众文化的内容变化,在动态过程中把握人的思想变化,防止脱离实际的空泛说教和“救火式”教育。深入研究人们参与大众文化的内在动因,把握思想兴奋点、捕捉行为敏感点、找准需求对接点,使教育内容增强亲和力,产生共鸣。推介内容健康、知识味性强的大众文化,愉悦人的身心,寓教于乐,增强教育的感染力。

2、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大众文化强调平等民主的文化参与,为人们搭建了一个开放、互动的交流平台,使人际交往凸显交互性、间接性和媒介化特征,对教育者改变单向灌输思维方式,树立“大教育“观念和互动思维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提出了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要改进教育方式,实行民主型、互动式的教育。

(1)拓展互动参与。大众文化不仅使信息和知识传播更加方便快捷,而且使信息和知识交流具有了交互性、非中心化、自发组织等特点,随之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反哺”现象也日益明显。受其影响,人们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和信息透明意识进一步强化。这要求教育双方建立平等的关系,提高教育对象对教育的参与度,改变“惟教育者主体论”的教育观,树立平等的教育观,改变“防范―控制―管束”的教育模式。改变单向灌输的思维套路,推行平等民主的对话式、启发式教育,搭建人们互动参与的平台,在民主沟通中引导,在和谐互动中发展。

(2)遵循传播规律。大众文化的影响力源于其传播的规律性。从传播学角度讲,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增强,既取决于主导文化吸引力的强弱,又与其传播方式密切相关。要在教育方式上遵循传播规律,增强教育信息传播效益,促进人的有效接受。教育方式要与人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多采取自然、和谐和贴近人的方式,在和谐融洽的氛围开展教育引导;遵循循序渐进律,使教育目标逐步实现,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的思想觉悟,改善人的行为方式。

(3)强化自我教育。抵制不良思想文化的侵害,根本是要通过开发群众自我教育动力,营造“大教无形”的教育氛围。一方面,大众文化拒绝权威,作用方式具有平等参与性;另一方面,大众文化信息繁冗,人们必须具备很强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更好地“趋利避害“。要尊重人的主体意识,开发自我教育动力,引导人在大众文化环境中自省自悟。

3、转换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承载并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的形式。熟练运用各种现代大众传媒、文化阵地、沟通方式,对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适应性非常重要。现代传媒作为大众文化基本的物质载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播、影视、网络等现代化手段。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利用多种大众文化载体,构建媒体化、多样化的教育平台,营造强大的教育效应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

(1)建好“内”载体。加强本单位大众传媒载体的建设和利用,使之充分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充分利用本单位、本部门的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媒介,宣扬先进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发展团队文化,努力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在本单位的全时空覆盖。处理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加强有线广播网、闭路电视网、计算机局域网的建设,使教育实现从机械式向声、像、文并茂的“情景式”跨越,增强教育的综合效应。

(2)用好“外”载体。充分开发利用外部的社会化大众传媒资源,大力宣扬主流文化,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课堂”。把社会化大众传媒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利用优秀大众文化丰富本单位的团队文化,开阔文化视野,丰富精神生活;通过有效监管,发挥社会大众传媒的教育作用;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各种社会大众传媒之中,使人们时时、处处受到正面教育和正确引导,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新领域。

上一篇:对支持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对经济合同的浅析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