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01 02:09:31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2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 课题号:201201360

大学生曾被视为“天之骄子”,身居“象牙塔”无忧无虑。然而事过境迁,今天的大学生们是否依旧昨日那灿烂的笑容?他们现在过得还好吗?带着这点疑问和思考,本人对自己所在的大学――衡水学院展开了访问调查。调查对象几乎涵盖了全院各个院系。结合社会转型时期独有的特点与大学生们的所思所想及问答,以及参考的许多相关专业书目,我尝试着做了以下分析。

一、影响大学生思想的社会形态

作者认为,当代社会是多样化的,人们生活在社会当中,必将受到社会中各种意识形态的影响,思想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更是如此。作者认为,影响大学生思想最主要的社会形态有以下三方面:

1.社会交往网络化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世界从此变小了,联系因此更快捷密切了。自电脑及通信事业崛起之后,社会交往呈现出网络化特征。这种新时代新环境下出现的新特点利弊兼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社会交往网络化这一特征,自有它积极的一面。网络的开放格局缩小了世界的空间,信息流量增大,使大学生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在这一新形势下,他们思想更加敏锐,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强,因循守旧的东西较少,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潮。

当然,社会交往网络化也有它消极的一面。当代的大学生虽然是具有较高智商,较高文化水平和较高自尊的一代,但是由于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没有完全走向成熟,这导致他们极易受外界不良风气与行为的影响,思想容易出现裂变,甚至做出令人发指的事来。

2.经济交往市场化

改革开放以来,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决定了人们多元的人生追求,道德选择和价值取向。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建设和交往中,人们的目标更明确,获得的信息更及时,准确。日益竞争的社会在市场化的经济交往中使人们的经济意识日渐增强,对大学生的影响亦为强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鼓励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且肯定个体利益,这无疑成为大学生进取的动力之一。这使得他们追求自我成长,往往接受有一定难度和风险,又有一定成功可能性的任务,即使失败仍然认为可以从中学到知识与培养能力。许多的大学生已在各式舞台上跃跃欲试……以现实的眼光看问题。市场经济讲究实效和效率,一切空想如不付诸实践都是徒劳。所以,更多的大学生能以一份平常的心态去对待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切。例如:许多家庭困难的学生,不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地通过勤工俭学来解决自己的学费。

另一方面,市场化的经济交往会凸现许多弊端。由于体制还不完善,法制还不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诸如贪污腐化,分配不公,效率不高,官僚特权等问题困扰着当代大学生。他们当中的有些人受不住坏风气的诱惑,往往错误地认为金钱、别墅、汽车是人生辉煌成功的象征。调查中,在“人生的幸福”中选择“能得到较多的钱”或“一生过舒服的生活和自己的目标能实现”占48.74%,有少数大学生甚至认为“有钱就有一切”。

3.世界发展一体化

世界拥抱中国,中国走向世界,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合作领域更为宽广,发展也更为迅速。开放化的格局给中国及中国人民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学生在这种新局面新形势下更是如虎添翼。当然,随着西方各种思潮的涌入,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急剧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一方面,大学生在这种新形势新局面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的大学生们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同时他们开始用敏锐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审视他人、审视社会、审视世界。他们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提高及自身的修养,以此来提高自己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他们积极参与第二课堂,通过各种类型的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学术报告、知识讲座及科研学术活动来锻炼自己。

另一方面,一些消极的理念也在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头脑,调查表明:大学生在择业方面考虑更多的是把收入、自我价值实现、社会地位放在第一位,在人数和比例上都是最多的,分别占36.6%、27.1%、23.4%。在这种对物质利益过于热衷的情形下,很多人在追求走向成功的捷径。他们重金钱、重功利、讲实惠、讲条件,忘了自己的社会价值的实现及人生的使命。此外,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在面临挑战时畏畏缩缩,犹豫不决,惊慌失措。

二、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思想现状的基本分析与总结

1.求实又难免求“虚”

在政治意识和素养方面,当代的大学生还是比较注意培养的。许多大学生思想觉悟不断提高,政治上不断成熟。他们普遍对社会政治问题敏感,善于独立思考。对中国的现状及未来,对当今世界的时事热点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在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方面,绝大部分的学生还是追求上进,希望认真学习知识和本领的。但在被调查的同学中,有62%的同学表示:“自己的本意和愿望往往与现实不相符。”究其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1)渴望成才并有所成就的愿望过于着急,因而匆匆地把学习书本知识的时间和精力过早分散了,更多的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其他地方(如做兼职)。

(2)自制和自控能力太差,易受外界因素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许多学生自进入大学以来,不适应大学特有的新氛围新环境,经常通宵达旦地上网聊天、玩游戏、和同学聚欢玩乐,严重影响了学习。

其他方面,对自我的评价方面比较客观,能比较清晰他用现实的眼光看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也能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来对待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但是,有一点不得不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不少大学生的消费超过其家庭的承受能力,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消费已大大超过其毕业后的可能经济收入。另外,现在不少大学在校园里就寻觅到了自己的异。这其中不乏两情相悦的,但抱着为了排除寂寞,玩玩而已的思想也不少。美其名曰:“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这种不健康的恋爱思想是不负责任的,是需要纠正的。

2.求异又难免求“同”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对生活的要求和质量也提高了,审美意识也增强了。所以现在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五彩缤纷,千姿百态。在消费行为上一改往日的实惠、耐用、节俭等传统取向,而特别注重审美、新潮、变异以及个性化的东西。与此同时,他们相互攀比、模仿,明显地表示出世俗化的特征。比如在穿着方面,82.3%的同学认为衣着必体面,更有31%的同学认为着装必须要新潮、流行。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人们崇尚自由与个性,这本是值得高兴的事,因为这其中比以往添加了理性的色彩。但不可回避的是,当代大学生的行为和成功观念也呈现出一定的功利性,他们对世俗的明星人物的推崇更甚于那些名扬天下的英雄、科学家和政治领袖人物。他们头脑中的自由与个性具有不明确性和模糊性,他们判别是非的标准也不明确具体。更有甚者认为:不管在何种情况下,决不轻易牺牲个人利益。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暴露出的有关大学生的丑闻丑态也不少。另外,大学校园里虽有不少大学生有着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但因为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真正能静下心来刻苦钻研的却少得可怜。

3.求变又难脱世俗

在调查采访的过程中,有一位同学这样说道:“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生,只求我自己过得充实,努力去做得更好,就无怨无悔。”的确,像他一样,大学生们的责任感、理智感,甚至道德感、美感都有长足的发展。

当然,现实中的大学生充满了许多无奈,虽然大家潜意识里对自己的将来有所规划,但在具体操作和实行过程中却难以自控。调查过程中,在回答“你目前最大的苦恼是什么?”除了极少数(占7.7%)回答没有苦恼外,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苦恼。其中排在最前面的依此是:“理想与现时差距太大”“意志薄弱,缺乏恒心”“能力较差”“缺乏金钱”“前途模糊渺茫”等项。

他们虽有个人的主张,但追求大众化的心理还是难以摆脱。例如:有许多同学表示在学习之余,可以空出时间做自己喜欢做但一直没有做的事情。像学一种乐器,学一门技艺,甚至自主创业等。他们时刻在思考着让自己更全面、更顺利的发展,却也往往因为种种阻力和困难而放弃自己的想法和发展。“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在这些同学身上,少了一份坚定,缺少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从一定程度上讲,这应该是不成功、或者难脱世俗的缘由之一。

三、从现状引发的思考与对策

同志曾在十六大报告中讲到:“纵观全局,21世纪前头一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认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应该紧紧抓住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来促进自身的发展。据此,我们应从各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来关心关注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一系列问题,切实帮助他们度过大学这一特殊的人生时期,为走向社会,步入工作岗位作好铺垫。

1.继续深入持久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理想教育以及基础的人性教育,增加人文关怀。我国确立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针中就指出:不仅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而且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尽可能身体力行地教学生在想问题,办事情的过程中都能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脱离实际,并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去分析和思考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和困惑;另外,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时刻激励自己去进行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排除杂念,不受它物的干扰,有目的、有原则地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再者,加强人性教育可以让人们相互之间多一点理智和关怀,培养开阔的心胸和旷达的气质,逐步学会宽容和理解。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部门应与时俱进,冲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创造性地开展学生工作。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显得必不可少。教师乐观、豁达、幽默、平和、耐心、宽容、富有同情心等情绪特征对学生的影响极大。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外,教师若能在思想上、心理上对学生加以了解并进行疏通指导,那么许多已经出现的问题和现象无疑可以避免。如①开设专门的挫折教育课和知识讲座;②设立心理咨询的专门机构;③教师除了“言传”,还要“身教”,用自己的行动和做法去影响教育学生,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和想法。在课堂内外的教育中不断注入新的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地教育形式。在教育形式和方法方面,注重寓教于乐以及学生的自我教育。理论联系实际,防止空洞的说教。提高学生适应世界及社会生活的能力和技巧,解除心中的苦闷和忧虑。

2.对于大学生而言,首先应该从客观全方位分析我们的不足之根源究竟是什么,然后再有目的地采取相应措施来改进和提高。从客观方面来说,大到国家相关政策,社会经济环境及风气对我们的直接作用,小到我们周身的一切,如教学方法不当,所学的专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人际关系不协调等对我们的影响,常会刺激我们的大脑皮层,影响我们的心情及心理健康。

古希腊哲学家爱比泰法说过:“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惑,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惑。”当外界的一切不符合我们的内心意愿时,这个时候就应正确客观地对待。既不能把一切都归于客观原因而牢骚满腹,也不能把一切都归于主观原因而过分自责。正确的做法是:首先,要认清自己所面临的现实,以及做出某种决策以后自己所必须面对的现实和可能的后果,作好应付不良后果的准备。顺应时展的潮流,适时做出相应的改变和选择。从主观方面来说,要做到以下两点:

(1)加强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看待个人、家庭、学校等存在的矛盾,不回避矛盾,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意志力,塑造自己健全的人格。在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又不断融合的改革开放的今天,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现阶段,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个人幸福、自由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大学生,我觉得应该首先意识到:社会的认可从来就是人们自我价值的最重要来源,只有在跳出个人的狭小圈子,并得到学校或班级社会的接纳和承认之后,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自我价值感。有了这种意识,我们在做许多事情的时候就能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去对待,而不会陷入无价值观的追求中。

(2)现阶段,大学生应该抓住有利机会,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不断迎接生活挑战的过程中,学会从徘徊变得坚定、从自卑变得自信、从无所谓到有责任心、从依赖走向独立、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不断地在学习生活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使自己成为注重开放意识、效率意识、人才意识、信息意识及创新等意识的新一代朝气蓬勃的大学生。

上一篇: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初探 下一篇: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