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数学活动 内化活动经验 培育数学思维

时间:2022-09-01 01:23:02

开展数学活动 内化活动经验 培育数学思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张奠宙教授认为: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我们的数学活动特别是数学教学,应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再通过反思、应用、拓展延伸等途径加以提升,形成“做活动―用经验―悟思想―育思维”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不断内化,积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形成数学素养。

一、做一做操作练习,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活动开始的。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来自感官、知觉的直接感受、体验等经验,实现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使获得的活动经验更加丰富、深刻,从而丰富行为操作和数学思考的经验。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涂色比赛,一名学生上台涂一片较小的树叶,其他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涂一片较大的树叶,最快涂完的获胜,涂完后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通过涂色比赛活动,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面”的大小有切身感受,认识到这里所谓的大小,实际上是说树叶的面有大有小,进而引出“面”的概念。活动中发展了学生对二维空间的认识,积累了认识面及面的大小的活动经验,为认识面积做好准备。(2)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和课桌的桌面,说一说哪一个面比较大?观察教室中的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说一说哪一个表面比较大?教师举例说明: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国旗面的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紧接着,请学生边摸边说身边物体的面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遵循直观性原则,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比一比、边摸边说等活动,用丰富的实例增强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直观认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避免与周长概念相混淆。(3)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积比较小。观察两个图形,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摸摸橘子表面,说说什么是橘子表面的面积。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不仅物体的上面、正面有面积,侧面也有面积,曲面图形、曲面也有面积,进一步完善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4)将数学书按不同方式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通过判断不同方式摆放的数学书的封面面积,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物体无论怎样放,面积大小不变,以此发展学生的面积守恒定律。

以上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重要的是学生在操作中积累了数学思考的经验,实现了行为操作经验、思维经验、方法性经验与策略性经验的有机融合,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用一用生活经验,唤醒数学活动经验

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形成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不少生活经验。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领学生经历将生活经验转化成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时,教学例1前,设计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两只手上分别拿着一颗奶糖和一颗巧克力,猜一猜,两只手上分别拿的是什么,这时学生乱猜。紧接着,教师告诉学生,左手拿的不是奶糖,现在会猜了吗?怎么猜的?学生一下子猜出左手拿的是巧克力,还把道理讲得很明白,教师伸出手验证学生猜得正确。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数学广角――推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进行推理的生活经验,只是没有意识到这是推理的内容。通过“猜一猜”的游戏活动,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推理,学生的思考过程变得清晰而有条理。

又如,学习《平行与垂直》时,学生通过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理解“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后,如果让学生硬背概念,就不能进一步体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时,教师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和“垂直”,学生就能踊跃发言,有的说:“马路上的斑马线是互相平行的。”有的说:“操场上架着的两根电线是互相平行的。”有的说:“桌面上的长边和宽边是互相垂直的。”有的说:“象棋盘上的格子线既有互相平行的,又有互相垂直的。”……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平行”和“垂直”的经验,通过课堂上举例,深化了对“平行”“垂直”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感受到“平行”和“垂直”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经历这样的活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了数学化处理,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恰当地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提炼成数学活动经验,更加有利于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形成。

三、悟一悟认知过程,感悟数学思想

教学中,教师努力从学生实际和已有经验出发,创设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需要的情境,制造认知冲突,激活学生的已有活动经验,从而引领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思想。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经验。教师呈现了1盒学生喜爱的福娃;数一数,1盒有多少个?再呈现5盒福娃;数一数,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可以几个几个地数?学生:5个5个地数。这时,教师引领学生做以下五步:第一步,数一数。教师课件演示福娃图,并结合图出示5个、10个、15个、20个、25个,一共有25个福娃。这样一五一十地数数,很有节律感,学生通过数一数,感受到所学内容的价值,为编制乘法口诀提供了实物模型。第二步,算一算。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数数的过程,把2个5、3个5、4个5、5个5相加的得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空格里,即5+5+5+5+5得出一共有25个。通过计算,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相同数连加的经验,再请学生说说:连加过程中发现有什么规律?学生通过连加和进一步的观察思考,为编制和理解乘法口诀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第三步,想一想。每盒福娃5个,那么3盒福娃共有多少个?除了用加法计算,还可以怎样计算?得出乘法算式5×3和3×5后,教师追问:如何计算乘法算式的积?有的学生根据乘法意义摆点子图找到答案,有的根据前面加法计算的结果找到答案。此后,学生按照这样的探究方法,算出1盒、2盒、4盒、5盒福娃分别有多少个。教师继续追问:同学们在计算乘积时,有的要看点子图数一数,有的要反复看前面连加的结果,如果每次计算乘法算式的积都要这样算,你会有什么感受?学生们认为每次都这样算,不但速度慢,而且容易出错。教师通过让学生交流探索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产生怎样快速计算乘法得数的学习需求。教师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需求。第四步,答一答。请学生快速抢答:3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5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4个5呢?使学生体会熟记几个几是多少可以迅速、准确地计算出乘法的得数,体会编乘法口诀的意义,也为编制5的乘法口诀架起了知识的桥梁。第五步,编一编。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把几个5相加的得数记录下来,进行讨论、比较,逐步形成规范的“5的乘法口诀”。最后,教师引领学生在练习中用口诀,并体会“用口诀”计算乘积的便捷、准确,使学生自觉地熟记乘法口诀。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递进式问题,不断制造认知冲突,有效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把数学活动经验转化为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谨性。学生亲身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了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掌握了编制的方法,为以后编制其他乘法口诀、进行抽象的数学思考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整一整数学活动经验,培育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经历了一定的数学活动后,头脑中会形成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但这些经验往往是零散的、低层次的,要从“经历”走向“经验”,教师得促进学生将已有的经验整一整,或改造,或重组,再独立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使低层次的经验向高层次的经验转化,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经验图式。教学中,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回顾、总结、反思、抽象、概括,知道自己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想方法,有什么好的经验,自我领悟,内化成自身的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教师出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求它的面积。先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想办法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学生摆好后,反馈交流,结合图形说明自己的想法。

有的学生用小正方形铺满整个长方形,1个1个地数出长方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这是最本源的方法;有的学生只在长边和宽边上摆出面积单位,说:一行摆5个,可以摆3行。长方形的面积是5×3=15平方厘米。教师问: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呢?学生经历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教师继续追问: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单位的个数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呢?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学生完成教材例4(3):量一量,再计算它们的面积。教师再继续追问:你能自己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知道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更重要的是能够进一步感悟到在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时,可以通过沟通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运用以往的知识经验去探索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其中有两个问题十分重要。一是:“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单位的个数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呢?”旨在引导学生体会数据表示的意义,借助几何直观,沟通长、宽与每行面积单位个数、行数之间的关系,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之间的关系,进而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二是:“你能自己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旨在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由学生在实际计算中通过推理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将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内化成为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从零散向系统性转化,从低级的数学活动经验向高级的数学思维转化。?

上一篇:不同油脂添加量对肉干制品品质的影响 下一篇:谈在网络环境下的会计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