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在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31 09:55:34

师爱在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摘 要:根据中职学生的不同特点,学校管理学生时首先应给予学生心灵上的呵护、生活上的关心、学习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支持,而不是一味采用严格、强硬的制度约束。教师能准确地运用师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师爱是一门教学艺术。

关键词:师爱 德育 教学艺术

由于普高热的日益升温和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程度要求的提高,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生中考没上线的,其家长也要花钱买读高中,就是希望子女能上大学,这也造成中职学校生源逐年递减。为了生存,职业学校面临“饥不择食”的境地,千方百计寻找生源。

笔者学校98%的学生属肄业生,来自农村,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低。父母很多在外打工,他们常年由老人看管,除了吃饱穿暖之外,没有思想交流,得到的关注很少。这些学生普遍有迷恋网吧,上课睡觉、玩手机、打闹,逃课等不良现象。这些学生思想特点主要有:没有信心,自卑感强;文化基础差,不爱学习;自我,没有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行为规范和自律能力差,法制观念淡薄。

面对这样的特殊群体,如果学校一味采用严格、强硬的制度约束,很难使这些学生服从。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教育是需要倾注教师爱心的职业。可以夸张地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一切、没有学生的一切,教育工作自然也就失去应有的意义和价值。对一般学生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对这些特殊的缺乏爱的学生。教师首先应该给予学生心灵上的呵护、生活上的关心、学习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支持,发现其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笔者结合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心得体会。

一、与学生做朋友,展示真爱

“亲其师,信其师,乐其师”,这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都希望达到的目标。“乐”的前提是“信”,“信”的要求是“亲”,“亲”的起点是“爱”。来职业学校读书的学生之前在初中因学习成绩不好而受歧视、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因此他们非常消极和叛逆。如果职业学校的教师还是居高临下,常常会伤害这些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在师生交流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的关系对待学生。

在职业学校有网瘾的学生特别多,笔者带的那个班,有个宿舍共8个人,其中7个经常在晚自习后爬墙出去上网。经历过最初的惊慌后,笔者静思对策:彻底封堵,还是斥责、处罚?但这些解决不了学生心理的根本问题,所以笔者决定采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

为了接近这些学生、取得他们的信任,笔者从多方面了解游戏的最新信息,热门的网络游戏的玩法都学了几招。一天下午笔者在巡查宿舍时,发现这几个网瘾学生都在,学生看见笔者以为笔者要狠狠批评他们,为了打破尴尬的局面,笔者单刀直入,以笔者也爱玩游戏开头和他们开始交谈。通过交谈师生关系慢慢地变成朋友的关系,笔者在交谈中引导他们:游戏不是你的职业,只能在学习好、休息好、有闲暇的时间有节制慢慢地玩,不能夜不归宿地在外面玩,不然首先违反了校纪校规,其次教师也会担心他们的安全。在这样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很容易地接受了教师的教育。对于一些爱运动的学生,课余笔者就和他们一起打篮球,并充分发挥笔者的这一强项,让学生产生敬佩之感,学生想方设法和笔者过招,不觉中,师生打成一片。

亲是信的前提,与学生们亲近了,学生们也就相信你了,这时对于教师严厉的批评不再有抵触的情绪,让他们认识到批评也是一种爱。我们要相信,爱可以让一个学生充满信心,积极向上,但每个学生需要的爱是不一样的,要因材施教。发现学生一点点的优点,要表扬,同时也要善于批评他们。

二、一视同仁,平等示爱

学生是有差异的,但教师绝对不能差别对待。在德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爱聪明、健康、听话、学习好的学生,更要爱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真正的师爱在问题多的学生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我们的教育对象本来就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对待这些学生,笔者采用的方式不是一味地批评他们的过错,而是不厌其烦地用爱心感化他们,对他们身上一点点进步都及时肯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进而有信心去面对生活和学习。

笔者班里有一个学生,不爱学习,早上爱睡懒觉,性格比较暴躁。一次在课堂上不接受任课教师的批评,顶撞教师,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觉得很没面子,采用了更加消极的态度,专门惹是生非,弄得全班不得安宁。在对他的教育过程中,笔者首先降低要求,利用他比较讲义气、爱表现的特点,选他做宿舍长,帮他树立威信。这位学生见教师没因他受处分而放弃他,心里充满感激,早上不睡懒觉了,早早起床,把宿舍管理得井井有条。在他取得成绩后,笔者立即当众表扬他,并让他协助管理别的宿舍,挽回了他的面子,增强了他的自信心。这时笔者又趁热打铁,不断激励他,“你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想做的事一定会做得好,学习上只要下点功夫,成绩马上也会好起来。”凡此种种,渐渐让他改掉从前的不良行为习惯。

爱不是靠强制,爱是一种纯洁的感情。面对学生,我们要认识到,只有差异,没有差别,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对问题多的学生和优秀学生要一视同仁,平等示爱,或给问题多的学生更多的爱。

三、坚持批评原则,爱而有方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于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是常见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爱,从心里乐于接受,则需要根据不同的批评对象和不同的批评内容,坚持如下三点原则。

1.公开性

可以就班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不良现象或学习中的不良风气开展讨论活动。让正确的集体舆论代替教师的单一批评,形成正气,这样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就会在活动中思考反省,并悄悄地加以改正,从而消除与教师情绪的对立,达到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2.隐蔽性

对于个别的错误行为,应本着保护学生自我形象的原则,采取一对一的教育方式,注意隐蔽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笔者曾经带过一位学生,平时表现不错,聪明、学习成绩较好,一次一念之差,偷了同宿舍同学的手机,校保安秘密把这事调查清楚了,鉴于他平时的表现,加上他还是班劳动委员,笔者请求学校不要公开给纪律处分。笔者把这个做法告诉这学生,并告之这样做的原因。学生在情感上感受到教师爱的同时,自然也就从心理上接受了教师的批评,并愿意为改正错误付出努力,也达到了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3.谈话式代替指责式

谈话式以“我们来说说……”“你能把今天的情况说一说吗?”“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的看法”等语气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实现平等对话,消除对立情绪。这样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师生在心理上相互接近以致融洽,就形成了联手克服困难、改正错误的同盟。学生更容易在这样的交流中认识错误,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尊重和信任。

总之,学生需要爱,教育需要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中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霾,照亮第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让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倾注爱心、正确运用爱心,让每一位学生都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桂林市第二技工学校)

上一篇:借企业之水 行教育之舟 下一篇:周报的生存之道:借图片专题抓新闻第二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