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报的生存之道:借图片专题抓新闻第二落点

时间:2022-10-07 02:41:39

周报的生存之道:借图片专题抓新闻第二落点

摘 要:新闻的第二落点,一般是指在第一时间把新闻事实公布于众之后,继续寻找、挖掘新闻蕴含的更多内涵和外延。由于周报的出版周期长,抓第一落点失去了现实意义,第二落点的把握成为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而在读图时代,利用图片专题挖掘新闻的内涵和外延成为周报的不二选择。在实践中,泉州广播电视报在体制上采用采编一体,在内容和版面编排上求新求变,走出具有周报特色的“轻新闻”图片专题版面。

关键词:新闻图片专题;第二落点;轻新闻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6-0127-03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信息的选择日益挑剔,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受众埋头苦读的越来越少,匆匆一撇的越来越多,而图片因其简单明了、信息量高度浓缩的特点,自然成为各种社会事件的最佳传播载体。近年来,新媒体和日报都加大了图片报道的比重,用图片新闻的形式牢牢把握住新闻的第一落点。

作为一份创刊21年的周报,《泉州广播电视报》很早便将“读图”作为报纸内容的一场变革,图片的大范围运用已成常态。但对于图片新闻的把握则无符合本报“家庭生活报”定位的范本可供借鉴。由于出版周期所限,如果只是简单将图片新闻堆砌上版,等报纸面市时新闻已成“旧闻”,无法达到最佳传播效果。如何借助图片抓住新闻的第二落点,报社创新思路,以退为进,舍弃新闻第一落点,用图片专题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挖掘新闻第二落点。在实践中,从采编体系、专题选择、图片遴选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采编一体,让图片带着拍摄者情绪

对于摄影记者是否能担当图片编辑,长期以来争论不断。肯尼斯・考伯拉表示:“有效的报道摄影始于图片编辑,而不是摄影记者。[1]”美国《财富》杂志摄影总监米希尔马克娜莉认为摄影记者担任图片编辑容易将自己对图片的好恶带入到图片编辑的工作流程中去,影响对图片的判断。而实际上,大部分媒体都采取采编分离的做法,这就对图片编辑的业务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

几年前,《京华时报》视觉总监骆永红曾在其博客上披露了一名图片编辑对头版照片的处理方式,引发了多方关注。彼时由于机场高速因雨断路,旅客纷纷弃车步行赶往机场,《京华时报》的这名图片编辑没有抓住新闻事件的核心现场传达最有效的信息,而是抛弃了有事件、有信息、有细节的瞬间,而仅以一张大图片来表现这个新闻的最核心现场。最终,这名图片编辑被调离岗位[2]。这个小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图片编辑的局限性:他们秉承着“最好的照片就是最适合版面需要的照片”的信条,在图片选择上不免中规中矩,无法将第一现场的独家视角完美展现,即使在一些大报,这样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在长期实践中,《泉州广播电视报》结合自身实际,分析利弊,提出“图片报道要抓住新闻第二落点,关键在身临现场的摄影记者,他们掌握着现场发生的每个细节,对图片要传达的信息理解更深刻”的观点,最终在图片专题版面大胆采用采编一体模式,让摄影记者自己当编辑,完整还原了拍摄第一现场,也让许多现场精彩瞬间得以完整呈现。

2013年8月18日,“第十三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在泉州海峡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颁奖仪式,这是近年来泉州举办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娱乐盛会,章子怡、梁家辉等众多大牌明星云集,自然引来众多媒体关注。颁奖礼第二天,网络和传统媒体的图片报道便铺天盖地,而此时距离本报当期面市还有4天,如果还是在报纸上排上“明星脸+获奖名单+花絮”组合,那肯定会让读者味同嚼蜡。摄影记者在现场捕捉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明星有意露背露腿抢镜头,有的在风头被抢后露出尴尬神情。“抢风头”这个明星圈亘古不变的话题,不就是最好的“第二落点”吗!于是,当期《泉州广播电视报》图片专题版面上没有明星领奖照片,没有“过时”的奖项说明,也没有大牌明星的独照,取而代之的是一组关于“抢风头”的花絮:蔡康永为了让自己更“高大”比何超仪多站了一级台阶;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在“宅男女神”Angelababy旁“手足无措”;娄烨在比自己足足高一头的齐溪边表情尴尬・・・・・・在事后交流中,不少编辑承认,从上千张照片中独独挑出这些照片,若非拍摄者本人还真是很难把握。

二、精雕细琢,老照片也能派上大用场

当前的新闻竞争,已经从过去的以拼抢时效为主的“第一落点”的竞争,开始向新闻资源深度开发为主的“第二落点”转化[3]。泉州获评“东亚文化之都”后本报的一个相关图片版面,就较好地阐释了这种变化。

2013年8月26日从北京传来消息,泉州市从我国苏州、杭州、黄山、青岛、济宁、武汉、桂林、西安和咸阳等十个入围城市中脱颖而出,与韩国光州和日本横滨共同成为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是中日韩三国共同发起的多边性文化活动,泉州的当选自然成为本地媒体报道的头等大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现场的文字、图片资料极为有限,怎样报道这一重大事件成为摆在本地媒体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很快,本地媒体纷纷推出专题介绍泉州的各种文化遗存――南音、梨园戏、提线木偶・・・・・・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

新闻时效上没办法和日报比,能否用图片做个专题?在报社领导的建议下,我陷入沉思:再用反映泉州古老文化的照片诚然是最安全、稳妥的方式,但这样做岂不是和本地的日报雷同?“东亚文化之都”的评选具有国际意义,是否该脱离“一定要反映泉州古老文化”的藩篱而多点国际化的眼光?“眼光”,对啊,这几年有不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名人来过泉州,我有他们的特写照片,突出他们的眼神,因为他们看到的就是泉州・・・・・・眼前豁然开朗!经过一个通宵的图片库搜索,我找出了19位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名人在泉州的特写照片,最后舍弃“同类项”,精选了在各个领域最有建树、与泉州最有渊源的代表,如祖籍泉州永春的著名诗人余光中,祖籍泉州的国际知名艺术家蔡国强,德国知名学者、《走近泉州》作者恩勒特,NBA“梦一队”著名球星德雷克斯勒,国际影星章子怡,以及泉州国立华侨大学客座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戴维格罗斯等,涵盖了文化、艺术、体育、科学、娱乐界。

想法是有了,可版面出来后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细想,国际名人关注泉州,泉州呢?虽然拍摄者知道这些照片是他们在泉州的留影,但读者不知道,在画面中心加入泉州元素,读者立马就明白了。经过与报社总编、副总编、美编的讨论,最终,版面中心我们挑选了一张泉州标志建筑东西塔下民间高甲戏艺人进行表演的照片,没有搭建戏台的平民高甲戏,不正说明泉州的文化之根早已深入每个人的内心吗!为了不喧宾夺主,突出人物脸部特写,美编对这张贯穿版面内容的图片进行了虚化。好事多磨,就在大家以为这样就可以的时候,有人提出,既然有视觉中心,可否让每个人的眼神都指向这个视觉中心?此时已是晚上10点多,距离传版到印刷厂的时间只剩2个小时,但好的创意如果没有完美展现岂不可惜,于是,大家赶紧从前一天初选的照片中进行重新选择,替换掉一些虽构图完美却不符合版面预期的照片・・・・・・事情到这里还没结束,最后,在总编建议下,我们又加入了这些名人对泉州的评价,图片专题终于大功告成。最终,这个图片版被从内页移至封底,成了当期报纸的“门面”。

当期报纸出来后,这个版面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而通过这一次的磨合,也让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用图片专题抓新闻第二落点,不仅需要有好的创意,也需要整个采编团队群策群力,更需要精益求精的雕琢,符合这些,即使老照片也能焕发生机。

三、苦练内功,挖掘娱乐有趣“轻新闻”

对大部分媒体而言,新闻图片的“第一要务”便是让读者能身临其境感受事件现场,即使是组照,也要力争涵盖整个事件的新闻要素或关键点。而以“家庭生活报”定位的《泉州广播电视报》,则力图让新闻“轻型化”,满足读者群的休闲娱乐需求。如何将严肃题材转换成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又不至于过分娱乐化,这就要求摄影记者苦练内功,能将新闻“吃准嚼烂”,寻找隐藏在事件本身的第二落点。

2013年3月25日,由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泉州市文联、泉州广播电视台主办的“欢乐泉州,走进中国北车”文艺演出在北车(泉州)轨道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举行,庆祝泉州台商投资区成立三周年。一般而言,对于这种庆典现场,摄影记者只需要拍一张有庆祝横幅的演出现场照片,加上简短的文字说明,即可做出一条图片新闻。但坚守了整场演出的摄影记者却以其职业敏感性捕捉到了一个很容易让人忽略又颇为有趣的场景:由于外面风大,为了方便演出人员休息与化妆,北车(泉州)将半个装备车间开放给演职人员,在这个特殊的临时后台里,有人坐着小憩,有人拿起手机拍着壮观的巨大车间,孩子们玩耍嬉戏,保安则时刻保持警惕,生怕有人跨过警戒线・・・・・・于是,一组以北车巨大车间为背景,体现不同演职人员后台活动的照片应运而生,以整版图片的形式成为当期的新闻图片专题。这组颇具观念摄影性质的组照让开发区成立庆典这一严肃题材因照片中人们的日常活动而变得生活化,而背景里巨大的车间穹顶则折射出开发区招商引资取得的不俗成绩,一动一静间,似乎在告诉人们――城市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这不正是对庆典意义的最佳阐释吗?

把握好新闻第二落点,除了要求摄影记者要在现场搜寻容易被遗忘的有用细节,事先充分的准备也必不可少。

“九把刀”是很受年轻人喜爱的台湾当红畅销书作家,其作品不仅内容生动,书名更是有趣,如《上课不要看小说》《杀手,追逐媒体的邪恶犯罪》《那年夏天的玉米怪》等。得知他要来泉州举行签售会,我们的摄影记者前几天便翻阅了他的一些代表作,并记下了那些有趣的书名。

签售当天,这些古怪的书名在记者脑中不停闪现,记者也有意识地找角度抓拍・・・・・・当期的新闻图片专题,每张照片的图片说明对应一本“九把刀”小说的书名。挑选图片时,所有人都惊呆了――图片和书名如此搭调,就像摆拍的一样!有道是“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没有事先的对采访对象的熟悉,恐怕就算摆拍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在越来越强调图片新闻重要性的今天,运用图片专题方式运作新闻报道,多管齐下挖掘新闻第二落点是《泉州广播电视报》的生存之道,但每一个新闻专题都会带来全新的挑战,只有不断苦练内功、改进思路,才能满足读者求新求变的阅读要求。

参考文献:

[1] (美)肯尼斯・考伯拉.专业化的探讨[J].报道摄影,2003(8).

[2] 朱颜.图片编辑:多重的“角色扮演”[J].中国摄影报,2012(9).

[3] 陆冰梅.深度体会寻找新闻“第二落点”[J].中国记者,2010(3).

上一篇:师爱在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下一篇:试论智能手机新闻类APP对报纸经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