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译小说对中国近代文学转型的贡献

时间:2022-08-31 03:54:49

论翻译小说对中国近代文学转型的贡献

摘要: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处于一个特殊时期段,它对于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在中国近代,大量外来翻译小说的涌入,大大的影响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为其转型做出了巨大贡献。论文在分析翻译小说对中国近代文学转型的贡献时,主要从思想转变、小说体裁地位的提升以及与世界文学的联系上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解到翻译小说对中国近代文学转型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翻译小说;中国近代文学;转型;贡献

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a)-0000-00

中国近代文学是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型的特殊过渡时期,此时的文学创作深受西方外来文学的影响,尤其是翻译小说对我国近代文学的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

1促进了中国近代文学思想的转型

在我国近代时期,尤其是五四时期是我国文学的重要转折点,开始了对西方文学的大量翻译、引进,渐渐的形成“西学东渐”的发展趋势。其中林纾作为近代第一个自觉从事西方文学翻译的代表,他开始将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杰出的作品引入中国,以求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引导[1]。而西方翻译小说在中国的传播,首先影响了我国文学创作的思想观念,开始借鉴西方一些先进的思想,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来进行新的文学创作。

林纾与王寿昌合作翻译的法国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一经面市,迅速出现“不胫走万本”的局面。小说所讲解的西方男女感情生活,完全有别于我国传统的一夫多妻制度,体现出了男女感情的唯一性、专注性、排他性,是男女在婚姻关系上平等的重要体现。这样的西方翻译小说,打破了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的局限,带来了新的思想上的洗礼。为此,我国的近代文学也逐渐走上了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的道路。例如:巴金所创作的《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探讨封建家庭制度的腐朽、罪恶,极力的赞扬了青年人对理想、信仰的追求,是个性解放、自由、爱情、婚姻的探讨与追求。

同时林纾在进行西方小说翻译的过程中,重点以爱国主义思想作为主导,宣扬了西方国家的文化、风情、战争等,打开了我国文学创作的眼界。而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中的家庭主义、男尊女卑、一夫多妻等思想被逐渐的改变,开始新的文学创作思想转型。其中林译小说为近代文学的转型提供了多种思想资源,开拓了中国近代文学思想的转型,成为现代文学进一步发展的里程碑。其中无论是爱情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迦茵小传》,还是冒险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甚至社会小说《孝女耐儿传》、《块肉余生记》等,都大大的从思想上影响了我国近代文学的创作转型[2]。

鲁迅、茅盾、郭沫若、冰心等作家都深受林译小说的影响,接触西方小说所展现的各种人性解放、自由、平等、冒险等观念思想。这样对于他们在文学创作上也开始了对西方文学的借鉴、学习,竭力打破我国传统古代文学的创作理念,开始向现代化的文学之路进行探寻。于是出现了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茅盾的《子夜》、老舍的《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沈从文的《边城》等优秀文学作品,成为引领我国近代文学创作思想转变的前沿之作。

2提升了小说文学创作的地位

在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中,以诗词歌赋为主,而小说、戏曲等地位比较低下,是供人消遣娱乐的道听途说消息,不受社会大众的重视关注。而在近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大量西方翻译小说的出现,带动了我国文学史上对小说的新认识,将其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为我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起到了奠基转型的作用。在近代这个“西学东渐”趋势下,许多西方优秀的小说被大量的翻译为中文,并在我国迅速传播,大大的加强了小说这一文学类型的社会地位,逐渐跻身为“文学上乘”,也引起了文人对小说观念的改变,开始了小说的大量创作。

在小说地位提升的同时,西方小说的形式多样性,也被得到重视,逐渐打破了我国固定的章回体小说形式,进一步促进了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发展转型。同时白话文的小说形式也逐渐走向成熟,开始了由文言文向白话文的过渡,出现了大量的翻译小说。尤其是在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兴起了翻译外国小说的热潮,林纾、鲁迅等翻译家,向中国文学史引进了大仲马、狄更斯、托尔斯泰等杰出小说作品,共翻译667种外国小说[3]。同时对于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技巧等也进行了介绍,丰富了我国小说创作的发展。

首先大量西方小说译本,丰富了我国近代小说创作的类型。引入了除言情、历史、神魔等之外的小说新类型,即侦探、科学、政治小说。深受西方小说题材多样性的影响,我国近代小说创作也开始了不同类型小说创作,例如梁启超创作了政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吕侠的侦探小说《中国女侦探》,鲁迅的科学小说《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等都是受到翻译小说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创作的。

其次西方翻译小说的盛行,改变了我国近代小说创作的语言。在翻译者进行西方小说作品翻译,并传入市场中时,发现白话文所进行的作品翻译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于是开始了白话对西方小说的翻译。例如:周桂笙翻译的《毒蛇圈》,以及徐念慈翻译的《黑行星》等,深受市场欢迎。于是开通了中国近代小说通俗化的发展趋势,大大的冲击了我国古代文言文小说。鲁迅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徐念慈的《情天债》也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白话小说。

最后,翻译的西方小说,改变了我国传统古代小说的创作小说。西方小说在创作手法中,注重叙事模式的构建以及对小说的人物、语言、环境的描写,译本进入中国市场后,引起了我国近代小说创作手法的转型改变。西方小说的叙事模式,主要通过时间、角度来实现,多采用倒叙、插叙等手法,来丰富小说的故事性,而我国传统小说创作多以时间顺序来展开,缺少变化。角度上,我国一般使用第三人称,展开全面的叙事视角,而西方小说多用第一人称叙述,增加小说作品的真实性,更贴近读者的生活,引起读者与作品间的共鸣。而中国近代小说受到西方小说叙事模式的影响,创作了《霍桑探案》、《九命奇冤》等倒叙时间模式,以及《禽海石》、《断鸿零雁记》等第一人称小说作品。

而在小说的描写上,西方小说采用多种描写,来丰富作品内涵,包括人物、环境、心理等描写,而我国传统小说对人物的描写也极其缺乏,例如:在描写美人时,多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等,未能呈现出具体形象的人物特征[4]。心理描写、环境描写更是少之又少,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来代替。受到西方翻译小说描法的影响,我国也出现了一批具有环境、心理、人物描写的作品,如《老残游记》、《恨海》等,增加了近代小说的感染力,促进了小说由古代到现代的转型。

3推进了与世界文学的联系

在西方翻译小说的大量流传之际,不仅为我国近代文学的创作带来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加剧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联系,为我国文学走向世界提高了途径。西方小说译本的传入,让我国文人清晰的认识到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间的差异,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创作手法上,都对我国文学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

林纾翻译了大量西方杰出小说作品,他在进行翻译实践时,不仅看到了中西方文化间的不同之处,更从差异中探寻中西方文学的融合,加剧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联系。中西方文化的剧烈碰撞,是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必经之路,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是机遇。在进行我国文学的改进时,必须坚持中国文学的主体性,呈现出中国民族文学的智慧与特点。于是林纾在翻译西方小说时,对原作品进行了二度创作,在保持作品原文的同时,结合我国文化环境进行了改变,使之具有新的阅读效果。

例如:林纾在翻译《黑奴吁天录》时,除了向反映出小说的内涵,还进行了社会的正确思考,“盖非仅悲黑人之苦况,实悲我四百兆黄人将为黑人续耳”,这是林纾对于我国社会现实的思考认识,是我国民族精神的展示、开拓[5]。同时,林纾也在积极的探寻中西方文化的互补契机,积极的进行我国文化的建设。而林纾对于翻译小说,坚持使用文言文翻译,成为他坚守中国文化的又一途径。他认为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根本,而古文更是我国文化的显著标志,它延续着我国文化的精髓。

随后所开展的新文化运动,开始了文言文与白话间的战争,这是传统与现代的论战,更是文学保守与激进的搏斗。但是它隐藏在背后的,则是中国民族文化的认同,以及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正确认识。林纾深刻的认识到,西方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放弃古典拉丁文,中国文化的发展也不一定要废除古文的地位来实现。他从对西方文化发展的认识理解中,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做出思考,是对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联系的积极推动,是中国文学的独特性体现。林译小说所呈现的世界文学视野,和中国民族文化的立场坚持是我国近代文学进行转型的独特精神表征,缩短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距离。

林纾曾翻译了多国著名作家的优秀小说作品,包括《鲁滨逊漂流记》、《巴黎茶花女遗事》、《不如归》、《黑奴吁天录》等,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探寻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差异,坚持进行二度创作,用文言文来体现中国文学的独特性。而受到林译小说影响的中国作家,创作出了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如茅盾的《子夜》、沈从文的《边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莫言的《红高粱》、林语堂的《京华烟云》等,有些作品还对世界文学产生巨大影响,被翻译为多国文字,在世界其他国家进行传播[6]。由此可见,对于中国近代文学的转型,翻译小说功不可没,不仅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也促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影响。

4结语

在古代与现代文学的过渡时期,中国近代文学深受各方的影响,尤其是大量的翻译小说有效的促进了中国近代文学的转型,走向了现代文学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唐爱军.五四时期中国翻译文学成功探析[J].辽宁:兰台世界,2012(31):25-26.

[2]胡全章.1898:喧嚣与躁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年份[J].河北:邯郸学院学报,2008,18(4):41-44.

[3]田玲.近代外国文学对中国小说创作的影响[J].哈尔滨:北方论丛,2010(4):44-46.

[4]禹玲,汤哲声.翻译文学的引入与中国通俗文学的转型[J].湖北: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2):33-36.

[5]陆双祖.论“林译小说”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J].兰州: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2(4):72-75.

[6]王运涛.中国近代文学之特征[J].河南: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60-63.

作者简介:郭祯(1967-),女,贵州兴义人,汉族,大学本科学历,黔西南州广播电视大学 教师,英语教育方向。

上一篇: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 下一篇:绵阳市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可操作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