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态的构建

时间:2022-08-31 12:58:01

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态的构建

新课程改革历经十年,其理念深入人心,其过程波澜壮阔,其成就硕果累累,但教育是系统工程,涉及的因素很多,在教育大好形势下,还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需要改进,需要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态的构建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态的内涵

教学生态是个仿生学概念,从自然生态的概念中引申出来。按照生态学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eco-system)指的是由生物群落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自然界中的各类生态系统基本上都是由两大部分组成,即生物群落和环境系统。参照生态学对生态系统的分析,我们可以把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生态定义为由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及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教学生态环境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在这里,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目的及教学发展的归宿――学生,教学生态环境则包括教师、学校、国家和社会制度等人文环境,也包括一些物化环境:教材、教学资源、环境设备等等。如自然生态系统一样,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态系统中,教学活动主体和教学生态环境是相互依存和彼此影响的,教学生态环境决定教学活动主体的生存条件、发展方向、健康状况、生活质量、自身素质,另一方面,教学活动的主体又对教学生态环境起反作用,影响着教学生态环境的构建、运行和质量。

二、构建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态的意义

1.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

思想政治课的目标很具体:传授学生政治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给学生生活的智慧,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其中,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但在现实生活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往往本末倒置了,或者说把政治课最重要的内容――价值观的教学丢掉了。学生接受的是一点应试能力,一些理论知识,学生不会选择正确的方向和行为,不愿选择教师认为的正确方向和行为。在教学中,过分忠诚于知识,却背弃了人的需要;教师表演精彩,却忽视了受众;追求了可操作性,却忽视了创造性;体现了理性,却失去了精神交往。让学生学会选择、让学生跟你走、围绕着你指引的方向走,需要和谐和生态平衡。如果他们反感政治课,还会相信你的理论和指引吗?如果他们厌烦政治课,还会跟你走吗?在高中课堂中,政治课往往成为学生最不受欢迎的课,课堂上,学生不愿配合,不愿参与,甚至是抵触,何来效率和效果?只有改变现状,构建教学生态平衡,把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统一起来,让学生学习需求的本能得到尊重和满足,使生命活动处于自然和蓬勃状态,才能促进学生向善、向真、向美,才能实现政治课的全面目标和本质目标。

2.促进学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学生的将来做准备,为学生的未来奠基,是每一所学校的高境界目标,也是每一门学科的高境界追求,可是怎样才能把学科目标内容渗入学生血液,嵌入骨髓呢?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在春风化雨和润物无声中的教育才最有效,在大雪无痕、和风细雨中的教育,影响才最深远,在学生最需要时,把学生最需要的东西给他们,才最能被学生吸收。有这样的一种说法,人体需要盐分,怎么给?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吃盐,另一种是放在菜肴中,前一种可能吸收不了,还会把别的东西连带吐出来,后一种方法才能达到目的。哪一种是我们要追求的教学生态方法?哪一种是教学生态下才能实现的结果?一看便知。被动应付考试的教育,出门就忘;纯粹为他人的需要而进行的教育,令人厌烦;没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不会有兴趣;远离生活的教育,记不长久;深入不进心灵的教育,成就不了学生的思想。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生态场景下,才有学生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的可能。

3.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

在教学生态中,学生应该是主角,教师、学校等都是环境体系的一部分,从关注生命、关注生活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操作教学,目中有人,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如果教师是精神王国的主宰者,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即便有一些教师要求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其实质也仅仅是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解规定的和现成的知识,而不可能有学生独立地面对一个生生不息的世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效果。不少政治教师有这样的体会:入学时,学生发言很踊跃,后来逐渐淡化,“退出江湖”,到高三时,几乎不讲话了。启而不发的人很多,集体失语的现象很普遍。学生精神生命成长的主动性被善意地剥夺了,学生只是教育这台大机器上的一个个等待按预定程序进行标准化加工的“零件”,活生生的“人”被埋没和忽略了。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何来质量和幸福?走进生活,关注生命,在教学生态中生活,才有生机和活力,才有生活的质量,才有学生的幸福。

三、构建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态的要求

1.以学生的身心规律和特点为基础

处在青少年时期的高中学生,追求独立性、自主性、创新性,他们猎新好奇,争强好胜,爱美纯真,喜欢张扬,乐于被鼓励。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流程的安排、教学资源的利用、教材的编辑、教学手段的组合、教学评价的考虑,必须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课堂上要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机会,有更多的创造机会,呈现新材料和情境,创设竞争环境,让他们有更多的获胜机会,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进入课堂。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多元化的课外作业、多元化的考试题目、多元化的课堂情景、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目中有人,课堂才能精彩纷呈。教学生态互动平衡、能量辐射广泛,学生这个生态主体才能茁壮成长。教学生本化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态建立的基础。

2.把社会意志与学生的需求统一起来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总有作为核心的生物,作为核心的生物,不是没有天敌,不是没有磨难,也不是没有修剪,而是根据生物的生长需要,在动态的平衡中,让它们长得更好,让它们长得更快。教学生态的核心是学生,学生的成长需要引导,需要雕琢,需要社会意志的指引。教育教学是主流社会活动的组成部分,教学业已贯注了家庭意志、社会意志、国家意志,特别是政治课,国家意志更突出。主流意志把这一切托付给学校,学校里的课堂就是主流社会的反映,教材就是主流意志的载体,评价方式就是主流意志引导的手段。如果教育者与学习者不协调,家庭意志、社会意志、国家意志与学生意志不协调,学生不喜欢课堂,或者说课堂拒绝了学生、教材拒绝了学生、评价方式排斥了学生,产生了主流意志同学生内心世界的潜在对立,学生自己喜欢的、又是对社会有益的事业就协调不起来,教学中的生态平衡就构建不起来。在政治课堂上,不少结论深入不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不少课堂都有尴尬的境遇:你是否选择环卫工人作为自己的职业,你是否把勤俭节约作为自己的消费原则,你怎样奉献自己的人生价值等等问题,存在不和谐的音符。单方面灌输,一厢情愿,只会破坏教学生态平衡。

3.充分考虑作为环境而存在的教师与学校

教师的情感、心理状况、教学教育素养、技能技巧等因素,就像生态中的营养供给源,能量供给地,不能枯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知识的传授过程与情感统一起来,理论的理解与生动的生活统一起来,道德的培养与学生的选择统一起来,这些都需要教师的修养和学识。知识仅是培养健康情感、正确世界观的载体,思维能力仅是培养学生面对生活的途径,不能本末倒置、生态失衡。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存在心理不适和调适的问题,他们能否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新课改中来,不仅关系到教学生态的构建问题,更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如果教师心理适应,即个体顺应环境、个体与环境和谐相处,教学生态才能产生。如果教师不适应教改形势,他的主观世界就会发生一系列的认知冲突和情绪障碍,甚至出现忧虑、失望等消极情绪,从而,造成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行为上的变化,教学生态的构建就成了一句空话。学校,就像是生态中的温度和湿度等气候条件,不同的气候带适应不同的动植物,气候恶劣只能导致生物成长受阻,导致物种枯竭,乃至绝迹。学校追求急功近利的效果,追求文化成绩的片面提升,学生成长生态环境的恶化,何来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使命承担者与教学使命实现者存在不统一,教师与学校的意志愿望膨胀,学生受压抑,水土不服,小树苗很可能就要枯死了。

总之,生物在适宜的生态中才能存活,才能成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生态中才能发展,才能进步。时不我待,及时行动起来,构建教学生态,让我们的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参考文献:

麻占军.新课改下如何创造原生态的思想品德课堂.陕西教育:教学版,2012(09).

上一篇:论现代高职教育中政治课的实效性 下一篇:探讨游戏教学在中职体育授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