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引出活水来

时间:2022-08-31 11:05:52

改革引出活水来

编者按:现行公路体制存在着企事不分、养管不分的问题。公路段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缺少制约机制,影响了养护效率的提高。组建养护中心是养管分离的第一步,逐步应将公路养护推向市场,最终实现招标养护。

陕西旬阳公路段承担了168.7公里养护任务,现有职工246人,离退休130人,精简遗属人员51人。长期以来人员超编,经费不足,“人吃路”现象突出。近年来,为了走出困境,寻求突破,旬阳段积极推行养护机制改革,先后进行了联路计酬责任制、路基路面分离养护、计件养护的尝试。2002年,根据上级的要求实行养管分离,组建了养护中心推行承包养护,现就养护中心的运作情况调查如下:

组建养护中心实行配套改革

为了贯彻养管分离,逐步将养护生产推向市场的精神,旬阳段今年4月正式组建养护中心,挂牌运行,列养道路以合同形式承包给养护中心养护。养护中心设主任1人(由副段长兼任),技术管理员3人,下设14个道班。养护中心根据合同,制定了《养护中心管理细则》,养护中心人员组成实行了层层聘任,优化组合。中心主任聘技术管理员和各班班长,班长聘道工,落聘人员拿生活费或上工程。

为了配合这一改革,段机关也进行了第二轮竞争聘用,由段长、书记聘股长,再由股长聘股员,通过公开、择优、竞争上岗,有两人落聘待岗。上岗人员工资浮动30%,与月、季度工作挂勾,进行综合考核后发放。同时,段上成立了通力公路工程公司,将机修班和富余人员分流到公司,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谋发展,今年通过参与市场竞争,已完成工程任务300万元。

财务分灶吃饭实行合同管理

根据企业管理化的要求,段上通过合同将养护生产任务、技术指标、经费一次包给中心,中心建帐单独核算,县段对中心依据合同实施管理,不再直接插手具体的养护生产。中心有人员聘用权、收入分配权、生产指挥权、经费开支权,人事调配、考勤、工资发放统一由中心负责。经费一次包死,节约归中心,超支不补,办公用品、生产用车统一由办公室安排,谁用记谁的帐。对于象水毁抢修突发性的工作,由县段下发生产任务通知单,同时下达计量单价,不占包干经费。年终考核全面完成养护任务时,兑现中心奖励工资,奖中心主任1800元;完成任务在90%以上不足100%时,不奖不罚;完成任务在80%以下时,罚中心主任1800元。同时,养护中心与各班也签订了相应的养护合同。

加强养护巡查严格考核兑现

旬阳段在养护上采取了“三结合”的检查方法,一是中心日常巡查,二是县段生产股不定期抽查,三是县段和中心联合定期的月底考核检查。日常巡查主要是检查道工上路、安全、日常养护生产、内业、文明创建、下达计件任务。抽查是生产股根据合同和养护技术规范,对养护质量、安全生产、规范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下达处理意见通知单,养护中心进行改进。月底考核检查是对中心一个月的工作进行总体考核、评价和计量,为每月给中心兑现拨款提供依据。

养护中心内部实行“三计”考核,即计时、计量、计件三项考核。计时主要考核道工的出勤、上路情况。计量主要考核内业、水沟清理、路面清扫、公路设施养护以及30立方米以内的小塌方清除。计时和计量占道工工资的60%(称为养护工资),要求出勤率100%,上路率达95%,请事假扣减当天的养护工资,旷工的扣减两天的养护工资。清水沟、扫路按米折算,清塌方按立方折算,对未完成的路段按量扣减当月工资。计件主要指修补路面病害、清涵洞、加固路基、30立方米以上的塌方清理,占道工资的40%(称为计件工资),根据需要月初下达计件数量和单价,做多少、算多少,兑现多少。

考核兑现是养护中心成败的关键环节,县段段长亲自抓,每月组织中心、生产、行办、路政、机械等相关人员进行月底检查考核,检查中下硬茬,严格按合同兑现。

新机制带来新变化

由于旬阳段养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养护生产者已不再是原先单纯意义上的养路工,而变成了生产经营者,是合同权利与义务结合,从而带来了观念的变化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1.职工观念变了,过去“我是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理应照拿”的旧意识弱化了,市场风险意识增强了。今年养护中心除完成正常养护任务外,还主动承担水毁挡墙修复任务2513立方米,以及外单位的工程责任缺陷限期路面、修复工作。

2.养护积极性提高了。过去安排生产任务各班总说自己多了。现在不同了,争着抢着要计件任务,今年大型的水毁塌方,几乎全是道工自己清除的。道工上路率比以前大大提高,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没有了。

3.费用开支减少了。经费包干后,中心和道班都知道当家过日子了,能不用车、尽量不用车,能不开支的尽量不开支。同时各班还搞了一些创收,今年每公里的养护成本较上年减少1325元。

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道班作业分散,缺乏必要的工具和机械,现在的道班养护就是铁铲+扫把+斗车,极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大道班养护里程长,道工走到工地未干活,又要下班了,生产效率难以提高。就现有的养护队伍进入养护市场,没有多少竞争力。

2.承包后职工经济效益观念增强了,但在应急抢险中存在讨价还价问题,表态给钱后才干活,对抢险的灵活机动性有影响。

3.有个别落聘人员,既不愿拿生活费,又不愿上工程干活,形成新的上访问题。

上一篇:网络教育的发展历程 下一篇:科学理解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