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歌剧魅影》同名主题曲的艺术特色

时间:2022-08-31 10:12:27

电影《歌剧魅影》同名主题曲的艺术特色

[摘要]电影《歌剧魅影》是根据英国戏剧作曲家安德鲁?洛伊?韦伯创作的同名音乐剧改编而成,剧中保留了原音乐剧的大部分经典唱段,其中ThePhantomoftheOpera作为影片的主题曲极具代表性。本文以影片《歌剧魅影》的剧情介绍作为铺垫,通过对主题曲ThePhantomoftheOpera的音乐、演唱风格及其在电影中的艺术表现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发现《歌剧魅影》中音乐独有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歌剧魅影》;主题曲;艺术特色

《歌剧魅影》是英国戏剧作曲家安德鲁?洛伊?韦伯根据法国作家卡斯顿?勒鲁的小说《歌剧幽灵》改编创作的一部著名的百老汇音乐剧,1986年首演,是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安德鲁?洛伊德?韦伯于1948年出生于伦敦的一个音乐世家,幼年时就已表现出超人的音乐天赋,九岁时创作了第一部音乐剧,随后便开始了他的音乐学习生涯,先后进入皇家音乐学院、伦敦市政厅音乐与戏剧学院以及牛津大学学习深造。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大师,四十多岁便已创作了十余部成功的音乐剧,其中以《猫》和《歌剧魅影》最为观众所熟知。

2004年,安德鲁?洛伊?韦伯作为编剧与导演乔尔?舒马赫合作将这部经典的音乐剧搬上了银幕,奢华的高成本制作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享受。三位主演杰罗德?巴特勒、埃米?罗苏姆和帕特里克?威尔逊共同演绎了一段浪漫而凄美的爱情故事。电影《歌剧魅影》中保留了原音乐剧中大部分经典唱段,如ThinkOfMe、AllIaskofyou、TheMusicoftheNight、ThePhantomoftheOpera等,其中最令人震撼的便是影片的主题曲ThePhantomoftheOpera。

一、剧情简介

电影采用倒叙的形式,在1919年法国巴黎的一个拍卖会上,水晶灯被缓缓拉起,主题曲的音乐动机巧妙进入,随着丝丝灰尘的拂去,画面由黑白逐渐转变为彩色,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金碧辉煌的剧院大厅,一盏盏点亮的水晶灯顿时将观众带回19世纪70年代的法国巴黎歌剧院。

影片讲述了一段凄美而浪漫的爱情故事,一个相貌丑陋、戴着面具而又学识渊博的音乐天才隐藏在歌剧院深处,多年来为躲避世人鄙夷的目光而神出鬼没,因此被人们称之为“魅影”(杰罗德?巴特勒饰)。一次偶然的机会,魅影发现原本在剧院没有名气的女歌手克莉丝汀(艾米?罗森饰)拥有天使般的嗓音,决定暗中教克莉丝汀歌唱。在一次演出中,克莉丝汀顶替首席女高音卡洛塔上台演唱,她那美妙的歌声立刻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成为巴黎新一代首席女高音。与此同时,克莉丝汀与小时候的玩伴、年轻英俊的劳尔相遇并相爱,魅影发现后产生了强烈的嫉妒心,原来魅影早已深深地爱着克莉丝汀。但随着克莉丝汀与劳尔的相恋,魅影对克莉丝汀的爱逐渐转化成了怨恨,终于决定以牺牲劳尔的生命来换取克莉丝汀对他的爱。最终,克莉丝汀那深深的一吻化解了一切恩怨,魅影决定放了这对恋人,而自己却走向了无尽的黑暗……

二、主题曲ThePhantomoftheOpera分析

电影《歌剧魅影》之所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音乐功不可没。影片中大部分对话都是以演唱的形式来进行展现的,主题曲ThePhantomoftheOpera的旋律在剧中贯穿始终。当第一次听到魅影和克莉丝汀在歌剧院的地下水道中演唱的ThePhantomoftheOpera时,不由得为之一震。

这首主题曲是克莉丝汀与魅影的男女二重唱,全曲音域跨度大,进行了六次转调,曲式结构带有明显的流行音乐特征,调性分别在d小调-g小调-e小调-f小调-g小调-a小调上进行。前奏低声部强有力的连续八分音符鼓点“咚咚咚……”以及由管风琴奏出的连续下行及上行半音阶,不仅给人们营造出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也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一种震撼。这个前奏在影片中多次出现,且每次都是伴随着魅影的出现而奏响,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魅影这一神秘、阴暗的艺术形象。接下来交响乐队以强劲的摇滚节奏配合电声乐器引出了克莉丝汀的演唱,这段旋律音域宽广,调性为d小调,旋律线在八度上下转换,增强了情节的戏剧性。作曲技法采用了模进、重复等手法,男女轮唱部分的衔接变化重复了前奏的半音阶进行而自然地转成g小调,魅影的唱段旋律和女声相同,但整体旋律比女声高纯四度音程,轮唱部分两种不同情绪激烈碰撞,在音乐上造成强烈对比。男女二重唱部分进行了两次转调,重唱部分采用纯四及大小三度的和声演唱,体现了克莉丝汀与魅影精神上的高度合一。到了最后,音乐情绪渐渐高涨,结尾处的连续三次转调将歌曲推上了高潮,最终达到了全曲的最高音,电影的戏剧色彩也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三、主题曲ThePhantomoftheOpera演唱风格

电影《歌剧魅影》主题曲ThePhantomoftheOpera是一首古典音乐与各种流行音乐元素完美结合的音乐作品,它既具有浓郁的古典音乐韵味又极具现代感,形成了多样化的演唱风格,同时它对于整部电影音乐的演唱风格也具有典型意义。主题曲ThePhantomoftheOpera在演唱上巧妙地融合了意大利美声唱法与现代流行音乐唱法,剧中两位演唱者杰罗德?巴特勒和艾米?罗森都有着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深厚功底,他们在演唱这首主题曲时,将美声唱法和现代流行音乐演唱风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这首歌曲听起来既有艺术歌曲的美感,又有通俗音乐的亲和力,因而更容易被普通观众所接受。

歌曲中克莉丝汀的演唱部分优美圆润,唱腔中少了一份世俗而多了一份质朴,将美声唱法和流行音乐唱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魅影和克莉丝汀之间的爱情变得浪漫而又纯洁。结尾克莉丝汀演唱的花腔华彩部分则完全运用了意大利美声演唱方法,而乐队采用的是节奏感鲜明且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摇滚音乐风格,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古典——流行”的完美过渡,最终使得两者无懈可击地结合成一体。

20世纪50年代是西方摇滚乐盛行的年代,《歌剧魅影》恰恰也创作于这一时期,主题曲ThePhantomoftheOpera在创作时也就顺理成章地融入了摇滚音乐元素,歌曲前奏的交响乐队以强劲的摇滚节奏配合电声乐器便是摇滚音乐元素最好的诠释。随着摇滚音乐元素的融入,演唱者也就理所当然地采用了摇滚乐式的歌唱风格。摇滚式演唱风格重点在于节奏,它是演唱者宣泄强烈感情的手段之一。魅影的演唱部分完美地体现了意大利美声唱法与野性摇滚风格的结合,使得这一人物形象性格鲜明、感情浓烈,魅影演唱中所具有的摇滚音乐风格体现了他狂野、阴暗的性格特点,而他唱腔中的古典主义韵味则使观众强烈地感受到魅影出众的音乐才华以及人格魅力。

上一篇:《当婆婆遇上妈》:人生体验缺乏的呓语 下一篇:电影《毕业生》主题歌《寂然之声》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