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明星姐妹的中国情缘

时间:2022-08-31 04:10:20

美国明星姐妹的中国情缘

每天傍晚5点15分,打开央视英语新闻频道,就会看到中文名为“爱华”的美国姑娘主持的一档名为“GROWING UP WITHCHINESE'’(成长汉语)的节目。姑娘交替用纯正的汉语普通话及她的母语英语帮助越来越多怀揣“中国梦”的老外们提高汉语水平。爱华的主持清新自然,由浅入深,加之她可以用英语精到地解释出汉语的含义,还可以连写带画释义汉语难点,使这档节目大受在华外国人的追捧和欢迎。

正像这档节目的名称一样,爱华和她的姐姐“爱中”就是在中华文化多年的浸润中成长起来的。不知不觉间,她俩随父母已经在中国度过了22个春秋,俩姐妹从懵懂小丫成长为亭亭玉立的女郎,她们的语言造诣和表演天分也在中国的荧屏上大放异彩。

中国媒体早就对这两位热情传播中国文化、传承中美友谊的美国姐妹给予过许多关注,一些美国媒体也对她们赞许有加。作为与俩姐妹全家有过交往并看着她们成长起来的媒体人,笔者更是倍感欣慰。

“小红花”中的洋娃娃

爱中、爱华姐妹与中国和中国文化的渊源可上溯三代。她们的爷爷奶奶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在福建的一所大学教英文,父亲彼得1948年出生在中国,50年代在台湾,后返回美国。在哈佛读书时,彼得对热衷汉语、性格相貌又带有东方韵味的同学艾伦一见倾心,毕业后两人共结连理而又共盼能圆“中国梦”。1988年,彼得得到一个应邀到南京工作的机会。得知此讯,艾伦毫不犹豫地辞掉了美国的工作,带着9岁的密佳和7岁的莎乐全家一起来到中国。抵华后,父母替俩姐妹各取了一个响亮而又好听的中文名字――爱中、爱华。

刚到中国时,姐妹俩只会讲三句中国话:你好,谢谢,葡萄。显然,中文必须从头学起。艾伦请来老师,和自己一起,用唱歌、讲故事等各种方法教她们中文。有时,她们把熨衣板架起来,上面放几样东西,姐妹俩一个当买主,一个当卖主练习中文发音;又有时,她们模拟课堂教学,一个当老师,一个当学生,你问我答,互相校正发音。几个月后,当他们跨入南京一所普通小学时,已经完全能够和中国孩子们一起用汉语上课听讲了。

1991年,当时颇有名气的南京“小红花”艺术团接到外事演出任务,想找两个外籍孩子当英语报幕员,有人推荐了爱中和爱华。自幼喜欢文艺的姐妹俩当报幕员自然没有问题,但她们并不甘心仅此而已,而是想亲身上台一试身手,特别是想试一下用中文进行演出。细心的艾伦觉察到孩子们的愿望,就积极鼓励她们报名参加“小红花”。入团后学习了几个月,她俩就开始粉墨登场了。姐妹俩清新淳朴的台风及纯熟自然的中英双语演出大受好评,很快,南京市、江苏省的电视台找上门来,为她们录制节目。美国姐妹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荧屏明星。从南京到北京

1995年六七月间,彼得的工作从南京调到北京,在一家专门为美国客商提供咨询服务的顾问公司当总经理,全家人也一起北迁。迁居北京后,姐妹俩就读于北京55中,学习成绩相当不错。笔者曾看过爱华的作业簿,上面大多为5分和优,那一笔工整秀丽的汉字,更是令人羡慕不已。爱中喜欢中国古典音乐,如今她的埙已经吹得很有些水平;学习时间不长的箫也吹得古朴苍凉,韵味十足。彼得工作之余醉心于中国书法,艾伦学会了吹唢呐并迷上了中国民间工艺品收藏。全家人生活幸福美满,且都深深陶醉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氛围之中。

搬到北京后,艾伦一度偃旗息鼓,尽量减少社会活动,以保证姐妹俩集中精力学习。无奈,“好酒不怕巷子深”,不久,京城新闻界和演艺界就发现了爱中、爱华的行踪并对她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北京电视台力邀二人在该台1996年举办的“外国人演唱中国歌曲大赛”中登台担纲嘉宾演出。姐妹俩不负众望,一曲豫剧“花木兰”选段唱得字正腔圆形神兼备,大获好评。北京电视台趁热打铁,又为姐妹俩和她们的父母拍了一部专题片。1997年春节北京电视台继续举办“外国人演唱中国歌曲大赛”,姐妹俩再次应邀登台。圈内人戏称北京电视台已经成了爱中、爱华在中国的“工作单位”。北京电视台何尝不希望这一戏言成真,但友邻单位却没有让他们专美。中央电视台1998年将其名牌节目“正大综艺”进行改版。爱华赫然成为改版后该节目的一个子栏目“一笑茶园”中的“茶博士”,她与其他几位中国笑星默契配合、妙趣横生的演出,给“正大综艺”的粉丝们送去了更多的欢乐与享受。临近的河北、山东等省级电视台也纷纷邀请她们前去客串演出或主持。以致母亲艾伦不得不充当起经纪人的角色,为她们安排档期。

进入新世纪后,妹妹爱华越发与电视结缘,央视、各省市台乃至香港凤凰卫视上都不时可以看到她当嘉宾、作主持、客串演出的身影,像大山等人一样,爱华已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中国电视洋明星。

为中美友谊架桥铺路

谈到在中国生活多年的感受,艾伦母女觉得中国的人情味很浓,邻里朋友待人热情,乐于助人。

彼得夫妇对美国社会的泛吸毒、性自由等持反感态度,认为中国政府在文化宣传方面“扫黄打非”是完全正确的,美国就缺少这方面的约束。他们觉得让两个女孩在中国成长要比在美国更有安全感,视听上可减少许多污染。当然,他们也认为美国确有许多中国不及的先进之处。因此,全家人最大的心愿是实实在在做一些事情,为中美两国人民增进了解、交流与合作架桥铺路。

为此,艾伦母女编辑出版了一套说说唱唱学英语的录音教材。教材中唱的部分由姐妹俩完成,说的部分艾伦担纲。由于母女中英文均较纯正,教材出版后很受欢迎,艾伦还将5000套教材免费送给了贫困地区,帮助那里的孩子们学习英语。

(作者来自北京周报社,图片由作者提供)

上一篇:多彩贵州扬帆香江 下一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