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状况和应对措施

时间:2022-08-31 04:04:40

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状况和应对措施

摘要:事业单位中的审计工作一直是我国监督内部体制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事业单位经济的合法公平、真实进行的管理手段。审计则是收集分析资料,评估财务状况并给出结论与报告的工作,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政治体制,具有管理职能,履行执法监督和社会管理职能。本文就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发展展开讨论。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U692文献标识码: A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者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或者个人,按照国家法规根据一些审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情况及单位资料进行的审查和监督的一项监督活动。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没有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审计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违反审计规定、资料弄虚作假的情况。尤其是在基层事业单位中,审计工作所应遵循的规则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实施,审计效率低下。因此,为了打击事业单位中违法违纪的阴暗行为,加强改革事业单位审计工作势在必行。

1审计工作的工作目的

1.1审计的概念和作用

审计工作是一种独立客观的活动,事业单位必须建立一套规范的系统,并逐渐完善该系统。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制度已经日渐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审计制度,保障了我国基层单位和国有资产的安全。

1.2审计工作的目标、要求

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职能管理部门,它的存在就是对事业单位内部财政状况和项目资产管理情况以及其他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真实有效的监督审查,并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防止违法行为发生。除此之外,审计工作还担任着事业单位资产评估的重任,针对高风险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审查,防止经济失控和风险的扩大。对于审计工作的要求,必须做到保证审查事业单位的项目财务资料是否完整、真实并且合法,要坚持依法办事,对违法犯纪的行为必须坚决查处。而审计人员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与正确的思想来对待审计工作。

2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2.1审计工作开展观念和意识不强

我国事业包含的部门众多,担任的社会职能范围更加广,在自身审计工作的开展中,难免会有部分单位财务审计意识薄弱、缺乏完善的财务监督制度。单位对于财务监管十分随意,使得内部的各项财务活动不够严谨,虽然建立了专门的资金管理体系,但没有对项目资金进行规范的管理和使用,导致某些单位出现资金缺失、资金被挪用等情况,更严重的甚至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

2.2没有发挥财务审计的监督作用

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开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究其原因,其一应该是部门的部门职能级别相比审计部门来说略高一筹,这就导致审计部门在监督部门时,会考虑到上级的压力,直接影响工作的进行,使得审计工作失去真实的意义。除此之外,事业单位的体系在随着社会体系的完善不断改革,审计工作利用传统的监督方法已经不能全面进行监督,因此,及时改善审计工作体系也是顺利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措施。

2.3财务审计的宏观意识不足

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不仅是监督,更是经济监督,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工作除了对事业单位进行事后审计外,事前审计和过程审计也非常重要。但目前的审计工作开展中,审计人员只注重事业单位事后审计工作,没有有效地结合事前和事中做到连贯准确的监督工作。财务审计人员的全局宏观意识不足,导致财务审计不够全面,监管能力低下。

3事业单位中审计工作实施的主要措施

3.1确保审计工作独立进行

事业单位中审计工作要真正达到监督和审查作用,首先就必须确立审计单位的独立。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主要分为两个内容:其一,要保障审计机构的独立。事业单位在设立审计部门之前,就应考虑到其特殊性,与单位其他的部门分开,不属于其中任何一个部门,相当于一个小型企业,经济以及人才选拔都可以独立出来,这样就能减少审计部门本身与其他部门发生利益关系的机会,为后期的审计工作打造良好的环境。其二,要保证审计工作人员的相对独立。审计人员不能与其他部门存在利益关系,更不能是其他部门的人员代替,这样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和公平性。

3.2引入先进信息技术

事业单位的运转情况直接关系到我国政府的形象,因此,审计工作情况更是事业单位的核心。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事业单位的业务也跟随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所以,审计工作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审计工作引入先进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或者相关审计软件辅助审计工作。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能保障工作的准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是节约了审计成本。另外,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保障单位的审计工作逐步适应时代的发展。

3.3加强审计工作的执法力度

加强审计工作的执法力度,不仅能够保证监督和审查的强制性,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对待某些不按审计规定进行的经济活动,审计部门必须跟踪项目,加大惩罚力度,强制要求整改,并对负责人作出相应的惩罚,为树立审计部门权威,保障审计工作有效、顺利进行。

4如何结合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开展财务审计

4.1需要独立自主的内部审计部门

在企业中内部审计部门是个不可缺少的部门,是公司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内部控制是监督审计部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企业领导者想要牢靠地掌握企业的财政部门,就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审计稽查部门的力度。公司不仅要有内部审计部门,而且内部审计部门要由董事会及稽查人员直接领导,以确立其权威性及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公司的正常运转。

4.2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

伴随着企业管理水平及更多优秀制度的建立,公司管理经营水平不断增加。为了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及安全性,企业的内部审核必须按照既定方针来稳步执行。这样才会稳步增加企业价值及企业效益,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才可能提高。对审计人员的管理可以弥补各部门在协调统计能力的漏洞和缺点,可以调节各部门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可以发现企业存在的潜在风险。

4.3给予内部审计部门的职权

公司的内部审查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各个部门中的资料,如预算、计划和财务报告等,有权参加公司内部各种会议,对各重大事件有相应处理权利,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随时向公司最高领导者报告各种有关财务的事宜,可以针对管理经营存在的各重问题进行干预并指导改进。但是,内部审核人员没有权利干预经营权及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他们只能间接地对管理员进行干预。

4.4内审人员的素质要求

企业内审人员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拥有强烈的正义感及高度的责任使命,要廉洁无私。在审查一些违纪行为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阻力与压力,审查人员需要敢于执法,有强烈的正义感。此外,内审人员还要具备专业的财会知识,要具备各种法律、技术等层面的知识。

结束语

我国事业单位的性质本身就比较特殊,代表的是政府形象,体现的是国家执政状况,审计工作更是监督事业单位顺利进行经济活动的重要监督手段。在社会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审计工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还需要我们解决,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并加强审计工作的执法力度,确保审计的独立性也只是我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部分策略。保障事业单位业务的顺利开展,审计工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董良科.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0):89.

[2]张烁.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现状与途径[J]. 经济研究导刊,2011,122(12): 89-90.

[3]郁东敏.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浅析[J].中国商界,2010,204(8): 340.

上一篇:西方园林分析 下一篇: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