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翻译环节教学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2-08-31 03:40:32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翻译环节教学模式的探讨

[摘要]在“工学结合”思想指导下,高职院校初步形成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特色,然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翻译环节仍未有很大起色。文章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翻译环节(除翻译专业或方向外)的定位出发,分析该环节应遵循的原则,指出该环节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该环节教学模式的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翻译环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3)03-0213-04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进一步扩大,社会不但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而且对相关专业人才的英语应用基础能力的要求提高,外语应用技能被突出到重要的位置。但是,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差,尤其在翻译时常常误解了文献资料的原意,这不仅影响了交际,给所在公司造成了业务损失,而且在各种交往中有损公司形象。所以,我们要重新认识和评估翻译环节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抓好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同时,切实有效地搞好翻译教学,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翻译环节的定位

近年来,对于专科、本科翻译教学的讨论,各界都有着不同的见解,最新的观点是提出了区分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加拿大的翻译家让·德利尔(Jean Delisle)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作为语言的教学方法,大学翻译课程不存在自身的目的,也就是教学翻译。而美国的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口笔译学院教授鲍川运的观点是:在本科院校里的翻译教学,包括非外语专业和外语专业,它只是简单的教学翻译,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时间以及培养目标中,不管是质还是量都与专业译员培养存在较大区别。

中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对此也持相同态度。例如穆雷在《中国翻译教学研究》一书中,根据目的不同,把翻译教学归纳为三种。第一种,以提高双语能力为目的,通常是为了辅助外语教学,这种翻译教学就是教学翻译,它的重点是对比习惯用语、语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第二种,以培养翻译工作人员为目的,主要是培养译员,这种翻译教学可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它的重点是提升翻译能力、树立正确的翻译观;第三种,以培养非专业译员为目的,主要是为推行大学生素质教育设立的翻译课程,重点是拓宽知识面、培养双语表达能力及丰富多种文化知识等。

在高职院校的翻译环节教学,包括非外语专业和外语专业(除翻译专业或方向外),其目的并非培养专业翻译(外语专业也只是培养翻译工作的助理),即使开设了翻译课程,其主要目的是结合专业知识,培养双语表达能力等。

我们来分析一下PET考试的翻译题。它一共有两部分。第一部分,试卷中有原文,并且有四种可选译文。表面上看它是翻译,而实质是考查学生对原文的理解程度,用不到太多的翻译技巧。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种考查方式了解学生的英语知识掌握情况。第二部分,考卷中提供一小段英文,要求考生通过使用翻译技巧把它翻译成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汉语。此一方面可以考查学生翻译技巧的掌握程度,也可以考查学生对原文的理解程度。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中,要求学生要具备五项基本技能,其中之一便是翻译,主要包括:“正确翻译一般语句,符合汉语习惯;正确掌握被动句式的译法;正确掌握倍数的译法;正确掌握定语从句的译法;正确掌握长句的译法。”

通过以上分析,高职院校翻译环节的教学(除翻译专业或方向外)可被认为是:第一,辅助教学的手段,主要是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及交际能力;第二,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翻译技能。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翻译环节应遵循的原则

无论什么课程或者教学环节,都需要结合总体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具有自身的特点,侧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目标是培养管理、技术以及服务等方面的人才,注重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所以高职院校翻译环节教学也应该遵循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相关特点。

(一)应用性原则

我国高等教育以前以本科教育为主,主要培养研究型和理论型人才,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在“工学结合”思想指导下,高职院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然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翻译环节仍未有很大起色。所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英语课程教改必须坚持应用为主的原则。在翻译环节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基本素质教育,而且要更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并非理论研究人才,它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未来的业务领域或交际场合,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翻译技巧,正确表达常用的汉语或英语。

(二)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原则

与通常的学历教育不同,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实际的应用能力,基础知识辅助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国家教委已明确提出,专科层次的教育要坚持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要求同样也适用于高职教育英语教学中的翻译环节。通常学生只是使用较为简单的口头或书面英语,极少遇到篇幅较长的学术性文章的阅读或者翻译。翻译教学要以此为目的,内容要涉及常用的语言和与业务相关的知识。虽然翻译知识和技能不如职业译员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但却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高职院校的学生通常只需要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一些特定场合或常用语的翻译即可。比如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可以侧重教学生一些商务单据、产品说明书或商业信函等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对于旅游酒店专业,教师可以侧重教学生一些有关旅游景点、文化等方面内容的翻译知识与技巧。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翻译环节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职学生英语底子薄,基本功相对较差。在翻译教学中,笔者就发现较多的问题,例如缺乏基本翻译知识和技巧,不了解英汉词汇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译文不符合使用习惯等。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以教师为中心”,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前翻译教学多数运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及中心,控制着课堂的教学内容及节奏。他们的教学方法停留在照本宣科,要求学生按照课本内容逐句翻译,然后逐段翻译,教师对学生的翻译点评多采用纠错法,甚至对比较难的内容干脆就给出所谓的“标准译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相当有限,学生之间也缺乏必要的合作与交流,从而无法保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缺乏师生互动、缺乏交流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造成了学生篇章翻译能力差,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纷繁复杂的、以篇章形式出现的翻译材料就束手无策。

(二)对实际交际中专业词义差异的困惑

当前翻译教学多数省去了对两种语言的比较、字词用法的推敲,而且由于没有具体的仿真或者真实的工作环境设定,没能进行专业词义差异的比照,因此学生在翻译练习中通常会借助母语的语言规则、表达习惯、思维方式来表达,以致在翻译中出现很多的误解。“狗”在中文里通常是贬义,比如“狗眼看人低”、“狐朋狗友”等,大多数学生在翻译“You are a lucky dog.”时会觉得有困难,更不用说要求他们能够把机械学的“dog”的词义准确翻成“用夹具(或抓具等)固定”。

(三)缺乏翻译技巧

译文不通顺或表达有误,另一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翻译技巧。例如在英语中会有非常多的被动句,在英汉翻译时这些被动句必不可少。通常,被动句有多种翻译成汉语的方式。比如:“The type of computer is made in Taiwan.”显然把它翻译成“这种计算机在台湾被制造”与汉语的表达习惯不相符,也不通顺,可以把它翻译成“这个品牌的计算机是台湾产的”。学生在表达上的失误,原因在于缺乏翻译技巧,被动句的翻译中,一项很重要的翻译技巧就是翻译成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主动式。

四、对高职英语教学中翻译环节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职学生学习的是一种初级“工具翻译”,重在培养他们双语信息的沟通能力,使毕业生能够胜任中小型及个别大型企业与翻译有关的工作。由此,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关键突破点就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彻底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模式,以任务为驱动。对于翻译环节的教学来说,就是要根据翻译作为工作工具的特点,把各种翻译形式(双向笔译和口译)相融合,以项目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任务教学。但是,当前各院校教学条件相去甚远,完整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并非每个学校的每个专业都能全面采用项目为导向。

(一)“仿真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1 “任务教学模式”是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在我国,“任务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中已经广泛使用。不仅在语言教学中应用,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也经常被应用。“任务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某些任务,是指引学生达到目标的方法和道路,强调通过口头或书面交际共同获得意义。

2 逼真模拟工作的“仿真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应用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翻译环节的“任务”已不只是原来任务型教学中的语言学习任务,而是紧密联系实践工作,逼真模拟工作环境以达到“仿真”;而且,通过老师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精心设计任务,强调学生利用自身能动性达到学习目标,以收到“驱动”的效果。高职“仿真任务驱动”翻译教学就是针对毕业生所从事的与外语有关的工作岗位,如跟单员、外销员、涉外导游等所涉及的内容,以单个任务为驱动进行翻译训练。

教学步骤分三步:任务前期,主要有外贸知识的导入、任务分工、翻译难点的处理以及清晰的训练步骤;任务中期,主要有翻译的实际操练以及修改,包括视译训练和口译演练;任务后期,主要是成果演示,包括学生间互评、教师总评和总结,有前后关联的课外、校外训练。

教学重点是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训练。

检查评价侧重于是否达到既定任务目标和学习目标,而不只是对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首先要保证信息完整,其次是语言完整。

不难看出,高职“仿真任务驱动”翻译教学模式不管从过程还是从内容、方式上看,它可以更为真实地模拟实际工作环境,驱动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这一模式不像传统翻译教学法那样用一些陈腐的翻译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提高翻译活动参与者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主动地学习翻译技能,参与翻译实践,掌握各种职业翻译技能。

(二)“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

1 基于真实项目的“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

当前各院校教学条件相去甚远,若条件允许,除了采用“仿真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还可以建构基于真实项目的“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把真实的翻译项目展现在课堂上,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分阶段、以协作式的知识建构过程开展工作坊式翻译教学。它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翻译项目中的认知能力以及翻译能力。

“翻译工作坊”与商业性的翻译中心有相似之处,都是由两个及以上的翻译工作者共同翻译。译者可以在翻译过程中分享经验,相互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把这种模式放到翻译课堂,它就演变成一种翻译教学途径,可以促进学生“从做中学”,实现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学习翻译。

2 实施“翻译工作坊”的方法

首先,教师需要把学生进行分组。以合同翻译为例,教师可以先以样本作示范进行针对性分析,然后讲述一些合同翻译的约定俗成的规则和行业套话的翻译,再以某个企业的合同作为翻译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分组翻译。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间可以共同探讨所遇到的问题或困难。然后各自独立翻译。译文出来以后,让他们之间互相传看翻译作业,并提出修改意见再修改,各个小组挑选出最优秀译文在班上宣读,再由全班学生对其进行评判并提出修改建议。最后,老师对学生的译评讲,选出最优秀的译文,同时引导学生总结翻译经验和结论,为未来的翻译活动积累丰富的经验。

高职学生不具备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即使学习者已经修改过,还是会有翻译错误的情况发生,所以,需要教师对于学习者的错误给予正确指导并及时纠正。高职教学虽然以学生为中心,并不代表可以忽略指导教师的作用。

“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可以让教师掌控学生的整个翻译过程,教师和学生间有较频繁的互动,能够快速掌握学生翻译活动的情况,因此能有针对性地应用或调整教学对策;它还可以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翻译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翻译活动中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协同工作,让学生逐渐形成团队协作意识。

总之,“仿真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将工作任务与知识点整合,学习某项职业能力;“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核心是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以培养学生较完整的职业能力。前者的教学是围绕一个个孤立的工作任务展开;后者是由多个任务综合成的项目,使学生对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完整的把握,把从前者教学获得的技能和知识点整合成一个整体。采用“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但是当前各院校教学条件相去甚远,并非每个学校所有专业都能全面采用,这时“仿真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则比较容易实施。也许这样区分两者的做法会被认为没完全符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要求,减少了教改的革命性。其实教改应该循序渐进地改变,而不是将学生视作实验品去追求一蹴而就。这两种教学模式可合亦可分,学生和教师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空间。

[参考文献]

[1]鲍川运,关于翻译教学的几点看法[J],中国翻译,2003,(2)

[2]穆雷,中国翻译教学与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庄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王若梅,高职院校翻译教学现状分析及展望[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5]刘隆群,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研究[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3)

上一篇:流程再造与中国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下一篇:韩国政府对农村人类发展的财政支持及其经验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