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社区学院建设

时间:2022-08-31 01:40:35

浅谈农村社区学院建设

提要:社区学院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从当前农村社区学院发展的使命出发,通过分析农村社区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加强农村社区学院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终身教育 社区学院 对策

社区学院是面向和服务于社区内所有成员,以青年和成年人为主要教育服务对象,通过举办和实施职业教育、补偿教育、社区教育、普通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相辅相成的“大教育”。它具有向社区进行广泛的教育渗透的目的和功能,注重人文精神和知识的实际应用,强调用教育力量促进社区民众自强,净化社区道德环境,注重公共参与和人文关怀,进而改善和提高社区生活质量。新形势下的社区学院的发展要面向社区,依托社区,积极探索教育新的途径,从而提高全民素质,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当前农村社区学院发展的使命

第一,深度开发农村社区人力资源。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人类的未来不完全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取决于人类智慧的开发”,这一点在知识经济时代表现尤甚。农村社区学院具有入学门槛低、收费少、学制短、办学灵活等优点,从而为广大的农村学员接受进一步的高等教育大开了方便之门。在未来几年内,社区学院将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培养一批又一批的“留得住,用的上,用的好”的实用型人才。

第二,搭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平台。农村社区学院作为教育和培训中心,它“上挂”各类高等院校,“下联”各级初等、中等职业学校,“横沟”各种地方教育机构,为社区学员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最直接边界的学习场所和设施;它立足于一个县或市,辐射周边地区,针对农村成年居民的教育需要,开展各级学历教育和各类非学历培训;通过县、乡、村三级教育网,真正将终身教育思想落实到每一位农民身上。

第三,构设农村和谐社区的桥梁。作为社区内的高等教育机构,社区学院不仅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还是社区道德建设的主要载体,成为社区先进文化、良好道德风尚的辐射源,并且充分发挥了它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减震器、安全阀的功能,为农村社会和谐社区的创建作出重要而独特的贡献。

二、农村社区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创建过程不规范。社区学院属社区高等教育,其创立必须依靠社区,得到其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但目前的不少社区学院由于创办、审批不规范,造成其职能不清,也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如某些社区学院,是街道与高校合办的,其职能以相当于中等程度的非学历教育为主,形式有培训班、专业班、系列讲座等,招生对象为街道工作者、下岗人员、社区居民、民工等,名为社区学院,实为一所社区学校。

第二,办学目标模糊。我国现有的农村社区学院由于硬件设施薄弱,师资队伍不稳定,因此严重制约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难以办出社区特色,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再者,社区学院办学的性质和特征不明确。为了提高办学声誉,降低办学成本,其专业设置一般为教育成本低的热门专业,与其它高校类同严重,根本体现不出地区性;招生对象偏爱高考落榜生,既与普通高校争生源,又将中职生拒之门外。结果学生来源没有社区性,又缺少相应的优惠政策,造成生源的严重不足。这既不利于培养本社区人才,也不利于留住本社区人才,导致办学目标的模糊性。

第三,办学经费不足。目前社区学院的经费投入, 国家尚无投资法规,地方财政往往偏重于市政发展、公益事业和其他类型学校的发展,很难抽出固定的经费用于发展社区学院。由于经费问题的困扰,学院不得不向学生收取较高学费,以谋求自身的生存发展。而学生若非出于无奈,往往不会选择社区学院就读。所以经费成为社区学院在生源、设备和师资等方面竞争能力差、影响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四,课程设置的非职业性。目前我国社区学院中的高等职业教育(高等专科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普通高校相似,但由于这些课程的通过与否标志着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生能否取得高等学历,迫使学校和学生把大部分精力花在理论基础课上,忽视应用性强的专业课、技术课,大大削弱社区学院突出职业性的办学目标。

三、有效加强农村社区学院建设的对策

第一,提高认识,确立一切以社区为中心的办学思想。社区学院与其它高校不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办在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为办学原则。积极开设本社区经济、文化发展迫切需要的专业、课程,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和条件,并努力开办为社区服务的项目,逐步发展为以社区为中心,关心社区民众的生活质量,提高社区民众的文化水平,发展社区经济的多功能、多专业、多渠道的高等院校。同时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宣传社区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营造开展社区教育必要性的舆论氛围。

第二,创建一门进多门出的培养模式,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社区学院在招生对象上应不受年龄、职业、学历的限制,要尽可能的为社区居民开设各类专业、课程,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多种需求;还应适应社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课程,满足学生就近入学,学习时间灵活,学习费用低等要求,只有这样,社区学院才能获得较强的生命力。

第三,社区教育目标、内容、实施形式的多样化。在发展社区教育时应该注意发展重点:一是把社区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日常工作来抓,二是对社区群众广泛进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三是把城市流动人口组织到社区教育中来,四是把老年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重点,五是加强对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进行培训。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拓宽社区教育模式,整合协调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功能,为实现终生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还要充分体现人本性、区域性和阶段性。研究社区的自然、人口、经济、文化教育等环境,研究市场需求;明确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定位,将社区需求和发展反映到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过程中来;紧密结合社区需要和学院本身的优势,追求实效。还要积极将社区教育与社区其他因素相整合,如高校资源、政府资源等,尤其是要与政府工作和规划结合起来,这是实现社区成员接受终身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贺满林,廖芬.上海社区学院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社会,2003(10):43-46.

[2]张莹,吴海光.试论农村社区学院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07(1):57-59.

[3]蔡苗.试析我国社区学院建设[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10):115-118.

[4]李继星.我国社区学院建设刍议[J].高教探索,2002(3):66-69.

上一篇:和谐社会下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 下一篇:浅析大学生求职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