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户籍制度的改革

时间:2022-08-31 12:31:35

浅议户籍制度的改革

【摘要】当代中国的户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迫切需要进行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的户籍制度虽已有所改变,但是当前与户籍配套的一系列特殊的管理制度并未配合协调发展。改革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且阻碍重重。为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应对户籍制度进行创新,完善法律法规和配套制度,综合改革破除障碍。

【关键词】户籍制度;壁垒;综合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是当前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户口,或许是烙在每人身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最深印痕。改革户籍制度无疑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适应国家发展战略,促进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确保中国经济长期保持稳定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全国各地正结合本地实际,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步伐。

一、中国特色的户籍制度

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我国的户籍制度具有中国特色的明显特征:(1)户籍身份。户籍制度把个人的家庭出身、父母的身份、所在地域通过户口符号而有机结合起来,为社会分配不平等提供了合法的依据。在中国特色的户籍制度下,社会被分割成由市民组成的城市社会与由农民组成的农村社会两大对立的板块。不同的户籍身份,在教育制度、医疗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等明显地表现出区别,中国的户籍制度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2)流动制约性。由于不同户籍的差别待遇的存在,使得不具有本地户籍身份的居民成为“外地人”,因为是“外地人”,就无法享有合法的居住权以及当地人所享有的教育、医疗等基本公民待遇。不同户籍地户口迁徙受到很多限制,导致劳动力不能达到最优配置。

二、我国户籍制度改革面临的障碍

虽然已有很多省份试点,但是舆论普遍认为,这些地方的试点并不成功。例如,南京的户籍改革和取消农业户口被人评价为“换汤不换药”的改革,虽然农业户口取消了,但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仍然存在巨大和明显的福利差别,城乡差别、城乡壁垒仍然存在。户籍制度改革如此之难,阻碍在何处?(1)利益关系的均衡。中国特色的户籍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权利挂钩,被人为付予了太多的“附加值”。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相关社会经济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是错综复杂的。户籍制度发展中呈现的利益挂钩,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利益分配的不均衡,成为重要壁垒。(2)传统文化价值观影响。在现有户籍制度下,人们被划分为“城里人”和“乡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城里人”和“乡下人”意味着人们社会身份地位的差别。长期处于优势地位下的“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进城农民。外来人员在心理上有地位低劣感和受歧视感,对城市无归属感。无形中形成一种障碍,从而进一步阻碍了“市民”与“准市民”之间的融合。若此心理障碍不能消除,对户籍制度改革来说也是巨大的压力。

三、分析与思考

户籍制度改革是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户籍制度并不能完全配合社会协调发展,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要正确理解户籍制度改革户籍改革,做出有效改革。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户籍管理制度存在二大弊端:一是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化管理;二是迁徙不自由。只有这两大弊端得以突破,有关户籍改革的主要障碍才能迎刃而解。首先,要明确户籍改革不是简单的户口本改革,它涉及就业、医疗、教育、福利等方面的利益调整和再分配,是改变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不平等状况,使城乡劳动者实现平等就业和公平地享受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如果在相关配套设施落实之前就匆匆“改革”,“户改”极有可能成为一纸有名无实的空文。统一城乡户籍不能局限在户口本上下功夫,改革城乡各项配套制度,缩小城乡差距,户籍改革才能平稳过渡。其次,针对中国的具体实际,有专家指出两条户籍改革途径――渐进模式和跨越一步到位式。两种方式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有效地进行户籍改革,达到预期效果。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户籍制度改革要兼顾不同地区的特殊性,在不同的地区可使用不同的改革模式。最后,户籍制度是中国管理人口的特殊制度,综合改革破除障碍,要着眼于综合配套政策的改革和创新。要对户籍制度进行创新。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创新,扩大社会保障面。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协调发展与户籍配套的一系列特殊的管理制度(如就业、上学制度等),在确保基本政策的全国统一时,还要兼顾各地区的不同情况,给地方足够的自。

参考文献

[1]张雷.当代中国户籍制度改革[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6)

[2]扈立家.中国户籍制度创新与农村城市化研究[M].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

[3]刘曼丽.对统一城乡户籍制度的几点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11)

[4]庞亚青.户籍改革不是改户口[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01-22

[5]王伟艳.从政策模式出发分析我国户籍制度的渐进式改革[J].法制与社会,2008.(4下)

[6]陆益龙.户籍改革的阻力[N].北京科技报,2009-06-15(5)

上一篇:排球强攻运用规律的研究 下一篇:浅析会计谨慎性原则在资产计量中的体现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