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对民办高校的刻板印象初探

时间:2022-08-30 05:16:44

高中生对民办高校的刻板印象初探

作者简介:梁艳,1982年生,湖南娄底人,硕士,毕业于中南大学,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

摘要:本文拟采取社会调查的方法,探究高中生对民办高校刻板印象的内容。研究认为,高中生对民办高校的印象有一致性,也存在着差异性。而刻板印象的差异性主要受到“家庭环境”、“媒介环境”以及“关系网络”的影响。

关键词:高中生;民办高校;刻板印象

费用收取、日常管理以及教育质量使得社会部分人士对民办高校丧失了信心,“花钱上大学”、“花钱买分数”等印象甚嚣尘上。这些印象一旦形成刻板印象,不利于民办高校自身的发展。刻板印象是由人们对某一社会群体成员相对固定的观念和期望所构成的认知结构或社会认知图式(Lippmann,1922:98)。刻板印象的实质指的是“一想到某个群体,人们就会自发的联想到某些特质”。高中生,尤其是高中毕业生是民办高效的主要生源,其对民办高校的刻板印象不仅影响着民办高校的声誉,更有可能影响着民办高校的生存与发展。本文以高中生为被视,拟采取社会调查法,探究高中生对民办高校刻板印象的内容,为民办高校声誉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一、对民办高校的刻板印象

本研究以对30个高中生的深度访谈作为研究资料,通过具体调查,总结出高中生对民办高校刻板印象包含的内容,主要包括从民办高校教育资源、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组织管理四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对民办高校教育资源的刻板印象

学校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被试者最能直接感知的和评价的,是学生与民办高校之间发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从被访谈者对民办高校教育资源评价的情况来看,总体评价是积极的,主要包括“实用”、“花俏”、“肤浅”,而其中有25个被访谈者提到了“实用”这个评价词。在被问及“为什么觉得实用”时,一个被访问者是这样回答的:在网站或招生广告上看到的,民办高校的专业大多是,都是市场需求量比较大的(专业技术工种)。“市场需求量比较大”蕴含着“有用”的意思。而另外的被访问者则认为:民办高校所设置的专业虽然比较“潮”,但是比较杂,且学的没有公办学习这么深。

(二)对民办高校师资力量的刻板印象

民办高校教师是从事教学和管理的主体,其素质高低是决定高校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从被访谈者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印象来看,总体评价是消极的,主要包括“年轻”、“没有经验”、“科研能力不强”、“没什么名气”等。一个访谈者认为:“民办高校大多创立时间不长,因而建校时间比较短,加之师资力量大都是聘用的,缺乏稳定性,且老师都比较年轻。”从这一谈话内容可以看出,高中生认为民办高校没有大师级别的人物,教师资源也就相对比较薄弱。

(三)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刻板印象

人才培养是民办高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核心和集中体现。而人才培养显然与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是相关的。被访谈者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印象比较模糊,主要包括“素质不高”、“适应能力强”、“动手能力强”、“修养不高”等。一个被访谈者谈到: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大多是高考分数较低,达不到公办院校分数线,不得已到民办高校,大家都不怎么爱好学习。高中生形成这判断在一定程度上,是将分数与能力划上等号的,即分数高则素质高,分数低则素质低。当然,民办院校门槛低,招进的学生良莠不齐,学习态度不端正,无视纪律的学生确实有损学校的声誉。

二、刻板印象形成的原因

高中生对民办高校的刻板印象有一定的一致性,但也呈现出差异性,除了高校自身的原因外,这种差异性主要由下面三个方面的原因:

家庭环境的影响。来自城市家庭的高中生对民办高校的评价更多的是组织管理“比较高效”。而来自农村家庭的高中生对民办高校的评价更多的是组织管理“比较混乱”。这些评价恰恰反映了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不同点。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的“乡土中国”正向“城市化、现代化”中国转变。“比较高效”的评价描述了民办高校管理中“自由”、“现代化”的特点,而“比较混乱”则蕴含着与“规范”、“传统”相对应的描述和评价,更适应于“中规中矩”的传统中国。

媒体环境的影响。高中生了解民办高校的方式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民办高校的评价。通过电视媒介了解民办高校的高中生通常认为:民办高校的教学资源“比较实用”,通过网络媒介了解民办高校的高中生通常认为民办高校的教学资源“比较肤浅”。目前民办高校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而作为受众的高中生及家庭对媒介的选择也有其偏好。因而也就造成了获取的有关民办高校信息的内容的不同,进而影响了其对民办高校的印象。

关系网络的影响。高中生社会关系网络的质量与其对民办高校刻板印象正相关。部分被访谈者谈到:亲戚或者朋友中有些读大学的,会告诉他们民办高校的情况,而这些人都是他们比较信任的。如果这些人为他们提供的信息是正面的、积极的,那么其本人对民办高校的刻板印象则是积极的居多,反之,则是消极的,甚至是坠入“污名化”。当然,“关系的强弱”也影响的高中生的评价,如果信息提供者与高中生及其家庭关系比较亲密,高中生及其家庭比较信任信息提供者,高中生及其家庭很可能就会做出与其相近的评价,否则就会对其提供的信息进行再“判别”、再“斟酌”。

总之,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民办高校越来越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刻板印象不仅影响民办高校招生的主要对象,更影响着民办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高中生对民办高校的刻板印象对改善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师资、招生等都有借鉴意义。本文得出的“实用”、“现代”、“高效”、“适应能力强”等刻板印象是民办高校要继续保持和发挥的,而民办高校也要警惕“混乱”、“素质低”、“科研能力不强”等消极印象。中国的民办教育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改善大众的刻板印象,有利于民办高校树立品牌,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1]Lippmann,W.Public opnion,New York:Harcourt,Brace and Co.

[2]金鑫,张光磊.《独立学院声誉关键影响因素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2).

[3]王连森,陈国军.声誉管理:大学发展的新课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03).

[4]王连森,栾开政.大学声誉形成机理与管理策略——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7(05).

上一篇:光大银行重庆分行对房贷的风险防范 下一篇:企业并购风险及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