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HSE体系在基层的有效运行

时间:2022-08-30 04:00:29

浅谈HSE体系在基层的有效运行

摘要:HSE管理实际上就是企业对健康、安全、环境一体化管理。把健康、安全、环境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管理体系,在实际生产活动中运行,即“计划―实施―检查―持续改进”的结构,HSE管理体系是一个持续循环和不断改进的结构。

关键词:HSE 企业管理基层

0 引言

正确理解HSE管理工作是推进HSE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HSE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集团公司的HSE管理实际上就是企业对健康、安全、环境一体化管理。把健康、安全、环境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管理体系,它们密不可分的联系,是针对在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在实际生产活动中进行的。

是以Q/SY1002.1-2007标准建立起的管理体系,它是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各组织及其相关方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规定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旨在使组织能够控制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实现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并持续改进其绩效。HSE管理体系是一个持续循环和不断改进的结构,即“计划―实施―检查―持续改进”的PDCA螺旋结构。主要的关键要素有领导和承诺,方针和战略目标,组织机构、资源和文件,风险评估和管理,规划,实施和监测,评审和审核等。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这些要素中,领导和承诺是核心;方针和战略目标是方向;组织机构、资源和文件作为支持;规划、实施、检查、改进是循环链过程,突出了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思想。

1 要想使体系真正运行并获得实效,必须使各部门、全体员工参与其中

1.1 要充分发挥企业HSE办公室的协调作用,向职工宣传企业有关HSE体系文件要求,横向结合各部门,落实各部门HSE职责,确定联系点交流,提高各部门的HSE协同作用,征求职工对体系运行的意见,使职工真正了解体系,传达体系运行的真实情况,加强企业与员工的交流。

1.2 领导重视是开展HSE管理工作的前提,所以必须组织领导干部进行意识培训,推广和实施HSE管理体系,离不开人、财、物的支持,离不开领导的支持。我们需要加强员工的HSE意识和基本知识培训及HSE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的能力培训,以点带面,最终全面带动开展HSE全面推广活动。

2 建立操作可行的HSE体系

以Q/SY1002.1-2007标准为基础,结合企业基层实际特点,对各要素进行分解落实,实施纵向到底的HSE职责,建立操作可行的HSE体系。

2.1 结合基层生产经营实际,编制实施体系文件。由于基层队作业性质不同、管理方式和机制不一样,决定了在满足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前提下,各基层作业队必须结合实际编制HSE实施程序。按标准要求编制一份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的HSE实施操作程序,并在生产施工中具体实施。实际工作中可采用记录表格与管理文件相结合的方式编写,具体方法就是将基层队概况、领导承诺、方针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培训、风险评价、运行维修、变更和应急管理、事故处理和预防等通用部分写成管理文件,而将具体施工作业地点的环境调查、人力物力资源、现场风险评价、设施设计和建设、应急计划附图、检查和监督、作业回顾等放在表格中予以体现。这样既能满足标准要求,又便于基层队现场操作。同时,应发挥技术、生产、物资、人事、劳资、经营等部门和人员的作用,使编写的实施程序符合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HSE工作全员、全过程、全天候管理。

2.2 HSE管理体系的核心是领导和承诺。企业强有力的领导和明确的承诺是体系建立、实施的保证。企业自上而下,从最高领导者到基层单位管理者,向社会和员工提供公开、明确的承诺。各层次的承诺要做到使员工领会其实质。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是体系建立的关键,提出明确的承诺、方针和目标;提供切实可靠的有效资源保证;并任命管理者代表同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企业最高管理者的最高承诺,是领导的决心和理念的体现。这些做法的基础与传统管理的基础一样,都是按照合法、可行的原则,依据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资源条件制定的。与传统管理比较,HSE管理体系提出的承诺、方针和目标,更明确、更具体、更科学、更具可行性。

2.3 HSE管理体系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的管理体系,要通过先进、科学、系统的运行模式,将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落实到实处。最终,形成动态管理体系。还有风险分析,危害和后果评价,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等内容,体系交错复杂。因此结合实际特点,需要建立操作方便可行的HSE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3 结合特点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是HSE体系的有效运行重点工作

3.1 企业在建立HSE管理体系时,往往组织部分人员进行体系文件的编写,管理层、部门和基层人员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相应的体系学习和培训也跟不上,从而使岗位人员对本岗位存在的风险及其具体控制措施不清或无法操作,从而使风险和重要安全、环境因素控制缺乏工作人员的支持,很难使体系得到有效运行。因此基层员工根据现场的设备、环境、条件等编制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是可行性操作的关键。

3.2 要组织员工学习危害识别是HSE有效运行的基础,依据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价,结合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评价小组围绕HSE方针、目标以及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不间断地组织识别作业活动和设备的危害因素和隐患,按不同的隐患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分别建档,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并落实整改,做到全面统筹、限期整改、专人落实、定期检查。

3.3 作业人员按照体系管理要求,制定风险控制和应急措施,确保其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中。如工作危害分析法、事故树、LECD法、矩阵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等,查找事故原因,吸取教训,持续改进,利用危害识别方法对以往的事故进行剖析;对分析出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归纳,查找重大危险源,利用这些方法对本岗位进行工作危害分析。

3.4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目标是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要经常深入班组,与作业人员建立良好的观察与沟通方式,实施行为审核,要实现这个目标,全员参与是关键,采用多渠道培训方式,让所有员工清楚如何确认危害的根源和实质,自己掌握风险评价的基础知识和方法;作业前,让员工亲自参与危害识别的风险评价,一方面可以强化和提高员工的HSE风险意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体系的HSE管理思想;清楚工作区域和作业活动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和应急措施;明确要采取的风险控制和防范措施,清楚工作区域和作业活动中潜在的危害、风险和环境影响等;发动全员参与本岗位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使员工充分明确本岗位的职责,认真分析本岗位的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工作环境存在的不利因素。

4 编制可操作性强的HSE应急程序、作业指导书、作业计划书,对基层实际控制HSE管理具有指导作用

4.1 由于变更的失效、失控,各领域都曾发生过多起事故,进行作业活动定期检查和运行控制符合性的检查分析,加强作业前HSE准备、作业过程控制和作业检查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以强化现场作业环节的监督检查,避免造成人员和设备损失,加强作业前HSE准备、作业过程控制和作业检查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建立应急管理制度,所以,实施程序一定要写明基层队实施要求,对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大面积泄漏、环境污染的场所、重大危险作业,所有生产装置、要害部位、重大变更项目、重大危险设施、设施或运行系统,都制定应急响应预案,通过加强应急实操演练,不断提高职工事故应急处理的能力,规定演练频次和组织方式,明确各单位、各级领导及相关岗位人员在应急处理中的职责。

4.2 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出发,进行充实和完善,对与直接作业环节有关的HSE管理制度、作业文件进行管理。基层队在编制应急管理程序时,必须制定有效完善的应急预案,并通过培训和演练,提高职工的自救能力和自我防护技能,包括应急的组织、应急的程序、应急的物资、应急的联系等等,编写作业指导书时,应注重发挥全员参与的积极性,组织审核、实施操作,进行持续改进,使应急预案和作业指导书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力求做到“写我所做,做我所写”。

5 强化作业现场HSE管理,落实记录表单跟踪,为HSE体系提供有效运行的证据

5.1 抓好HSE职责工作的考核机制,是体系运行的关键。执行体系文件时产生偏差,导致文件程序和实际工作脱节,各层次的HSE职责没有得到充分落实,某些企业在体系运行初期,忽略了对体系的职责检查考核,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使工作又重新走回了原点。按照HSE职责的履行情况,定期实施考核,确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于建立强有力的考核机制,这样可以确保企业的HSE方针和目标的实现。实行考核项目标准化、指标定量化、检查记录表格化,不定期对各部门、个人的HSE职责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检查者与被检查者双方签字确认,对照年度HSE目标进行系统测评,考核结果公布,确定部门、单位、个人的HSE绩效表现,只有通过定期的考核机制,才能及时掌握完成情况,考核结果公布,与经济责任制联系挂钩,把握工作方向,确保HSE体系的有效运行。

5.2 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需要大量记录表格的支持,这些记录大部分被放在基层单位,由作业员工负责填写,一方面提供了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证据,另一方面为企业实行有效的管理提供信息,给作业员工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工作负担,若是一味强制性地要求员工完成,势必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管理人员不能在记录的有效性、可操作性上下功夫,造成虚假记录,达不到记录表单的真实目的。

5.3 强化作业现场的风险预控管理。按规定,拟定的预防纠正措施等,日常生产运行中各种操作、开工、检维修作业;根据风险度大小,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保障作业活动的可靠运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作业风险,如人员、设备、环境等因素控制;评价风险度、环境影响、法律法规符合程度,辨识活动中存在的危害、环境因素、涉及的法律法规。

6 企业HSE文化的建立是推进基层HSE体系有效运行的保证

6.1 企业HSE文化是实实在在的安全工作,是企业的HSE理念、行为和表现,是企业员工应遵循的安全行为方式,是企业在组织、管理、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是企业各阶层HSE理念、意识状态、行为方式的基础,是安全管理的准则和灵魂,贯穿于企业HSE活动全过程。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HSE文化是员工的HSE人生观和企业的安全风貌、企业HSE精神财富之总和。它是促进全员参与HSE体系运行的动力源泉。

6.2 作业队、班组是安全生产的执行层。抓好班组

HSE文化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使事故预防的能力体现在基层,这是企业确立的长效安全生产的工作战略。确立“强三基、反三违、严达标、除隐患”措施。强化“五大禁令”、“反违章禁令”、“禁酒令”在企业HSE文化在班组中的应用,是顺利推进HSE体系有效运行的保证。

6.3 广泛开展HSE基层文化活动,可以激励员工自愿实施运行HSE管理体系。全员参与“我上一堂安全课” 基层“四无”活动、“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安全清洁万里行”、“ 我为安全献计献策”等活动,可以加强基层的HSE宣传教育,鼓励员工将自己加入HSE运行,提高员工对HSE管理的认知水平和提高员工自我防护意识,形成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安全环境。

6.4 利用HSE文化凝聚作用,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沟通职工的思想,从而产生对企业HSE目标、观念、规范、标准共识,潜意识地对企业产生一种向心力,这是企业发展最宝贵的资源。HSE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使职工产生内在安全文化心理效应,产生自我激励的“我要安全”动因,为实现企业HSE目标而努力工作,从而达到体系持续改进的目的。

7 结论

我们要认识到基层建立HSE体系的重要性,切实解决企业存在的健康、安全、环境方面的问题,必须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掌握全员参与、基层有效运行是关键,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是基础,通过可行的实施HSE管理体系,不断持续改进HSE管理体系,促进安全、环境与健康绩效同步提高,最终实现企业发展、社会、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Q/SY1002.1-2007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第一部分:规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7年8月1日出版.

[2]陈明辉.浅谈HSE管理体系在项目建设中的运用[J].价值工程,2010(17).

[3]徐文,刘天娇.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石油HSE体系建设[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4).

上一篇:小学高段体育异步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浅析职业技能大赛的发展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