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可亲性、形象性、鼓励性

时间:2022-08-30 03:03:38

语言:可亲性、形象性、鼓励性

美术活动是幼儿教育活动中必不可少而且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进行语言指导是最普遍和最重要的教学指导形式。所谓的语言指导,即在活动中,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表达来向学生表达要求和意图,旨在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此次活动的目标、过程和含义以及突破此次活动的重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和成长。

一、运用可亲性语言,营造舒适的创作氛围

幼儿园中聚集着3到6岁的幼儿,他们天真烂漫又敏感胆怯,在初次白天离开母亲独自面对陌生环境的这三年中,幼儿对老师的依恋和信任是日渐增加的。尤其是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他们一直在老师身上找寻妈妈的影子,时刻期待着妈妈的陪伴和保护。所以,幼儿教师的一切行为和语言,都将会影响幼儿的情绪,以致影响幼儿的行为。

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如果面无表情、不苟言笑或者语言干涩并且缺少情感渲染,那孩子的活动环境和氛围必定紧张乏味,使得幼儿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扼制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所以,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应该要保持和蔼的态度,运用可亲的语言,生动有趣地和与幼儿交流,尤其是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这样的教学形式能让幼儿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在欢乐自由的气氛中,更能够让幼儿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运用形象性语言,让幼儿理解创造动机

形象具体的语言易让孩子产生愉悦的游戏心理,使他们更加清楚的明白活动内容和要求,也使得幼儿有参加活动的意愿,能更好的融入活动,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在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在运用形象性语言的同时,配合丰富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传达教学意图,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也有利于幼儿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尤其在美术活动的导入环节,教师要把握导入语的合理运用,选择适合的幼儿语言,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来捕捉和描述周围世界充满情趣的“点”,传递给孩子发现与惊喜,让他们兴致盎然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引导幼儿观察秋天的树叶时,教师可以把秋天比作是小画家,进而让孩子知道,秋天把苹果染红了、把桔子染黄了……;在指导孩子学习美术技能和美术工具的使用方法时,孩子们往往是一开始兴致勃勃,后来会觉得枯燥无味,在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形象性的语言来指导美术活动,如在指导孩子学习使用排笔等工具进行水粉画的时候,就应该向孩子介绍,毛笔要先“喝点水”,再让毛笔的脚“踮起脚尖”在纸上“跳舞”,这样的描述使得幼儿更乐意听教师讲解,也使得幼儿更好的理解教师的语言,为后面的实际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种形象性语言指导环境下,教师教的轻松,幼儿学的轻松,使得我们的美术活动更加的生动精彩。

三、运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幼儿的创作自信

自信心往往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也是幼儿教育的目标之一,而作为幼儿教师,在生活和活动中多运用鼓励性的、正面的语言,对激发幼儿的自信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在园首先要学会善于观察和发现每一位孩子的进步和努力,善于用鼓励性语言,多说几句“你真棒!”“真好啊!”,善于用亲和的肢体动作,多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膀等,来和每一个孩子亲近,增进他们的自信心。另外,在鼓励孩子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不能盲目的鼓励和表扬,要指出孩子被表扬的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如“你今天吃饭吃的很快,我很喜欢!”“你的小花画的五颜六色的,真漂亮啊!”最后,幼儿教师要学会因势利导,锻炼孩子的专注能力,鼓励孩子坚持并耐心仔细地完成作品,之后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有一次,然然在美工区对照着折纸示意图折扇子,由于她折的不仔细,扇子显得歪歪扭扭的,旁边的小朋友看到了就嘲笑他折的太丑了,他气的把纸扇子扔在了地上。我赶紧走过去鼓励他,“我们再拿一张纸,这次慢慢的、仔细的折好不好,你一定可以折出一把漂亮的小扇子的。然然想了想,点了点头,又拿起了一张彩纸开始认真仔细的折了起来,不一会儿,一把线条均匀的纸扇子就折好了,旁边的孩子们纷纷围过来想让然然也帮他们折一把。然然终于露出了笑脸,自信愉快地帮助其他小朋友折起了纸扇子。

因此,教师在生活和活动过程中使用鼓励性指导语时,要时刻把握分寸,选择合适的时机、合理的语言、恰当的方法,而不是肆意鼓励表扬,这样只会让孩子形成骄傲自大的不良心理。

四、运用启发性语言,激发幼儿的创作动机

幼儿在3~6岁期间,想象与思维总是天马行空,不受控制的,他们对于观察到的外界事物总是以自我中心去表现的。因此,在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应该正确使用具有启发性语言,留给幼儿思考的空间,拓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引导幼儿根据本身的思维走向去观察和表现事物,进行创造性的美术活动。在这个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趣味的导入,循循善诱,引导幼儿走向创造性的艺术之路,引导他们把观察到的、思考出的、想象出的,都说出来,把头脑中的想象或回忆,用画笔在纸上表现成形象具体的作品。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教师应本着可亲的态度,利用形象、鼓励、启发的有效指导语,让幼儿们感受到老师在活动中是一个支持者的角色,感受到老师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并能帮助他们的大朋友,这样才更拉进和孩子们的距离,更能激发幼儿创新潜能。通过师幼间的不断沟通,孩子们的思维逐渐活跃开来,使得他们再进行美术创作时更加的得心应手。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与幼儿有效的沟通,不仅使幼儿语言能力和绘画能力有所发展,还促进了幼儿逻辑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要在生活和活动中学会用最简洁有效的指导语,发挥对幼儿最大的指导作用,使幼儿在有效指导语这支“魔力棒”下,变幻出绚烂的艺术花朵。

【作者单位:昆山市张浦第二幼儿园 江苏】

上一篇:科学记单词:我有我“一套” 下一篇:在幼儿园活动的有效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