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猪场疫病防控体系构建探讨

时间:2022-08-30 02:37:15

规模猪场疫病防控体系构建探讨

摘要 从猪场建设、饲养管理、猪场隔离、猪场消毒、疾病预防、猪场驱虫程序与驱虫药物、免疫与免疫程序、疫病与抗体监测、无害化处理及其他控制等方面对规模猪场疫病防控体系构建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规模猪场的疫病防控。

关键词 规模猪场;疫病防控;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270-03

当前,由于多重混合感染,病原发生变异、毒力增强;滥用抗生素,细菌对药物产生严重的耐药性;环境污染与病死猪处理不严格;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如霉菌毒素中毒、猪圆环病毒病、猪呼吸-繁殖综合征、猪瘟、猪支原体肺炎、猪伪狂犬、猪附红细胞体等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抑制,猪场通常采用的加强饲养管理、免疫注射、用药等措施难以控制疫病的发生。导致疫情越来越严重,防控难度越来越大,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4]。疫病防控体系是指猪场为预防、控制、消灭疫病,保证猪只健康生长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当前猪病防控难度越来越大,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防止疫病发生,提高经济效益尤为重要。

1 猪场建设

1.1 猪场选址

加强猪场的环境控制,应当科学选择猪场场址,要求远离传染病原,且合理布局,为猪群生物安全体系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猪场选址距离村镇、居民区、交通要道500 m以上,距离其他猪场3 000 m以上,远离屠宰场、化工厂及其他污染源,同时应交通、水电和饲料供应便利、地势高燥、向阳避风、通风和水质良好。猪场水质应当符合卫生标准,良好的水质是猪只健康和生产力发挥的可靠保证。养猪场生产与生活用水按NY/TS5027 畜禽饮用水水质要求执行。

1.2 合理布局

猪场应严格执行生产区与生活区、行政区相隔离的原则。人员、猪和物资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进料和出粪道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和疫病传播。有条件的最好采用多点式饲养模式,目前在国内已取得良好效果的是三点式饲养,即将母猪、公猪、空怀猪、妊娠母猪及哺乳猪养在一点,保育猪养在一点,育成育肥猪养于一点,点与点之间相距1 000 m以上,采用全进全出、高床产仔和保育。生产区是全场的中心,各阶段猪舍由上风向到下风向依次安排为种公猪舍、配种舍、观察舍妊娠母猪舍产房带仔母猪舍保育舍育成舍育肥舍出猪台,并实行隔离饲养,各猪舍的距离为20 m。养猪场污水、污物处理应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1.3 设施设备

养猪场选择经济实用、坚固耐用、方便管理、设计合理、符合卫生防疫要求的设备,具备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污水污物处理设施设备。养猪场设施要求方便消毒、防疫。环境卫生质量应达到NY/T388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要求。设置专用的检疫隔离舍,在距离生产区3 000 m以上、生产区下风向建设相对独立的引入动物隔离舍和患病动物隔离舍。

2 饲养管理

2.1 日常管理

做好猪群的保健和护理工作,提高猪体免疫力。尽量让猪群保持安静,避免应激,降低猪群的应激因素,避免饲喂发霉变质或含有真菌毒素的饲料。

2.2 提供营养全面的日粮

高质量的饲料具有充足的营养水平、良好的可消化性和适口性、具有保健和抗病作用。因此,必须按饲养标准来生产全价的配合饲料,认真选择原料包括添加剂,营养成分最好用实测值,严格控制生产程序,保证饲料原料及成品保管方法正确,无霉变、酸败和污染,定期检测饲料霉菌毒素和霉菌活菌含量,定期检测饲料中沙门氏菌的含量。

3 猪场隔离

隔离是将猪场置于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进行饲养管理,控制在有利于防疫和生产管理的范围内。实现生产区与管理区和生活区隔离、各生产区人员之间的隔离、外来人员隔离、引进猪的隔离、病猪隔离。

3.1 严格引种检疫与隔离

引进猪只时,要做好产地疫情调查,种猪场资质调查、信誉调查、健康调查,确保引进的猪只不携带对本场构成威胁的疫病,对运输车辆进行严格消毒。猪只隔离时间在30~60 d,最好是60 d。经检疫合格后,每栏猪再混入1头本场的猪,进行风土驯化,使外来猪适应本场的微生物群体,并做好气喘病免疫接种等工作。隔离场采用全进全出制,批次间要严格清洗、消毒、空栏。检疫隔离舍应与猪场有一段距离,并采用全封闭式的管理模式。

3.2 人员控制

人员是畜禽疾病传播中最危险、最常见也最难以防范的传播媒介,必须靠严格的制度进行有效控制,患有相关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不得从事动物饲养工作。 猪场的人员活动应做到:一是尽可能谢绝外来人员进人生产区参观访问,经批准允许进入参观的人员要进行淋浴,更换生产区专用服装、靴帽,并对其姓名及来历等进行登记。二是场内职工统一到食堂就餐,不准外购猪只及其产品,饲养员家中不得养猪。三是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要经过淋浴、更换专用的工作服和鞋帽后才能进入,且每次均对工作服和鞋帽进行消毒。四是外采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应在生活区指定的地点会客和住宿。五是生产区内各生产阶段的人员、用具应固定,工作人员不得随意串舍和混用工具。六是生产区的人工授精和兽医等技术人员不得在场外服务。

3.3 发生疫情时的隔离措施

一旦发现病例并确诊为传染病之后,应立即隔离,并对被其污染的场地实施“即时消毒”,防止病原扩散。具有治疗价值的,及时实施合理治疗,否则予以淘汰扑杀。对扑杀的猪或病死猪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

4 猪场消毒

通过消毒可以杀死病菌病毒、净化空气,因此严格制定猪场消毒与用药制度,可以为生猪养殖提供环境舒适、空气新鲜的生存环境,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

4.1 消毒方法

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化学消毒、生物消毒等。物理消毒法指通过机械性清扫、冲洗、通风换气、高温、干燥、照射等物理方法对环境和物品中病原体予以清除或杀灭。化学药物消毒是最常见的消毒方法。消毒前,消毒场所要清扫、冲洗干净。消毒药选择按NY/T5033的规定执行。消毒药种类很多,应根据消毒对象、消毒目的及环境状况,结合消毒药品的特性、杀菌效力选择适合的消毒药。

上一篇:优质丰产型柞蚕品种882促早养殖技术 下一篇:池塘河蟹套养青虾微孔增氧养殖技术及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