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量刑程序的构建

时间:2022-08-30 02:01:31

独立量刑程序的构建

摘 要 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予以推广,但是独立量刑程序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包括有哪些要素,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在推行独立量刑程序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制度设置的目的。独立量刑程序,大致要解决量刑程序中信息来源、参与者以及证据规则三个部分。

关键词 独立量刑程序 证据规则 程序的参与者

中图分类号:DF613

文献标识码:A

一、独立量刑程序中的各方当事人

独立的量刑程序要求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辩护方、甚至被害人,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对量刑问题给予了更大的关注,相对于现在我国正在实施的刑事诉讼制度,对这些诉讼主体,其要求作出改变。

一是审判机关更加重视量刑问题,其垄断的量刑权受到挑战。法院作为裁判机关,其对定罪与量刑的裁判都予以了垄断,审判机关根据庭审中控辩双方质证后的证据、意见,对被告人处以怎样的刑罚都由法庭作出裁决,这样的裁判方式,也被学界视为是审判机关对量刑裁判权的垄断。严格区分定罪和量刑的证据材料及意见,对于属于量刑的程序,特别是定罪程序结束后,进入到量刑程序阶段的控辩双方的意见,应当尽审查的义务。对于量刑证据的收据,应当不同于定罪问题的认定,不仅仅限于庭审中控辩双方出示的证据,对于可能影响量刑的证据,特别是被告人平时表现、品格等证据,应当重视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和司法机关对其提供的证明。应当说,在量刑程序中,审判机关表现的更为主动,应当积极参与到控辩双方中来,尽量调查清楚影响被告人量刑的证据和情节。

二是检察机关对量刑权的扩张。与以往的诉讼中,检察机关对量刑的问题,表现为求刑权,其刑事职能更多地注重定罪问题。同样,对影响被告人量刑问题的证据也关注不多。在独立的量刑程序中,检察机关作为量刑程序中的主要参与人,其不仅仅对影响被告人的量刑证据注重收集,对于其控告的被告人,在现有的指控事实和证据的前提下,其对量刑有建议权。这种量刑的建议与以往的求刑权不同,求刑权是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之后,向审判机关提出的一种建议。而量刑的建议,是在庭审中,控辩双方对量刑的事实、证据提出充分的辩论之后做出的,其量刑的建议是在事实和证据的支持之下做出的。量刑建议权和求刑权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表现出检察机关积极参与到了量刑权的行使中来,而后者仍然表现为审判机关对量刑权的垄断。

三是辩护方对量刑的独立辩护。独立量刑程序,对于辩护方来说,可以打破以往的尴尬,可以对量刑问题独立的辩护。豍即使作无罪辩护,其对影响量刑的问题仍然可以独立的辩护,这种辩护与其无罪辩护并不冲突。辩护方可以脱离定罪程序和量刑程序相互混淆的诉讼程序。对于控告方提出的有关的量刑的证据和意见,辩护方可以进行有效的辩护。在法庭调查阶段可以出示影响量刑的证据,质证阶段质疑控告方的证据。在定罪程序结束后的量刑程序中,辩护方更是可以依据事实和证据发表量刑意见,而且这种辩护意见是独立作出的,与被告人作无罪辩护是不冲突的。

四是被害人诉讼地位的一种提升。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虽然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为当事人,当时由国家代表其对犯罪行为进行控告之后,其所有的实际权利是较小的。而被害人作为刑事犯罪中的厉害主体,其对被告人的量刑情况是十分关注的。独立的量刑程序中,将被害人作为量刑程序的参与者,对被害人的地位是有效提升。而被害人的意见,无论是要求轻判被告人还是要求重判被告人的意见,对于审判机关作出科学、合理的刑罚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独立量刑程序中的证据规则

应当说,定罪程序中所采用的大量的证据,在量刑程序中也被采用了。在定罪程序中,对证明标准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我国要求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因此在定罪是采用的证据是严格的。而在量刑程序中,是否需要采用与定罪程序中一样的证明标准呢。笔者认为是不需要的。

首先,量刑程序中要解决的问题有其特殊性豎。在定罪程序中,采纳的大量的证据被作为量刑程序中的证据被采纳。定罪程序中,已经查明的证据,如果在量刑程序中所采纳的证据也仅仅限于这些,其得出的结论是不明而喻的。完全没有必要再通过独立的量刑程序对被告人的刑罚问题作出裁判。审判机关可以通过调查定罪事实之外的其他证据,例如前科劣迹、对被害人的危害程度、有无再犯的可能等等。通过这些证据的全面考察,才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作出量刑。

其次,对非法证据的采纳规则。在定罪阶段,为了更好地保障被告人的权利,应当绝对排除非法证据。而到量刑程序中,对于被告人的定罪问题已经解决,也就不存在非法证据对被告人权利侵犯的隐患。因此在量刑程序中,只要侦查机关补正其非法证据,或者作出合理的解释,非法取得的证据,可以考虑在量刑程序中被采用。

第三,对某些社会机构、团体作出的证明可以不经过质证,作为证据采纳。对于被告人平时的表现、人品、再犯可能性等证明,审判机关可以委托、社区、街道办、派出所予以调查。对于这类证据,审判机关可以不经过控辩双方的质证,作为证据使用。

(作者:邓舒丹,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组织干事;周浪,重庆大学2005级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

注释:

陈瑞华:法律人的思维方式.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95页.

陈瑞华:量刑程序中的理论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第72页.

上一篇:我国台湾地区辩护人在场权之初探 下一篇:对刑法修正案(八)中盗窃罪有关规定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