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时间:2022-08-30 01:54:56

加强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摘要:受普高扩招和新生人口绝对数量减少的影响,大部分职业学校为了生存不得不一降再降入学门槛,以至于出现了“问题学生”扎堆现象。如何管理好、教育好学生,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学校的稳定,也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由于问题学生都或多或少地要表现出一定的问题行为,而问题行为的内在依据则是问题心理的存在。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解决问题心理开始。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心理障碍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加以矫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康人格的教育。

关键词:职高学生;问题心理;高度关注;及时矫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8-0088-02

随着前几年普高扩招的持续升温,职高学校生源质量持续下滑,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势必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对于职校学生这个成长期的特殊群体,面对社会、家庭和不断变化的现实世界,将如何给予正确引导,如何调试他们心理平衡的砝码,如何矫治学生的心理疾病,如何为他们心理、身体双重健康保驾护航,从而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值得教育工作者认真思索。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据调查,现在职高生心理疾病逐年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学习方面有厌学心理;考试方面存在考试焦虑、考场恐惧和认知变态现象;情绪意志方面表现为情绪波动性大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另外,一些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逆反心理等。

职高生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而且感情丰富、精力旺盛,独立自主意识增强,他们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变化大、矛盾多,是一个“多事”的阶段。同时,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易冲动、理智差,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弱,不愿受别人的管束,处事方法简单且不计后果,极易造成严重后果。

从实际情况看,随着普高热的升温,职高生的社会地位日见低下,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职高学生构成的主要成分。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正是由于学生心理的亚健康状态,没有得到及时矫正、疏导,才使他们产生种种不良行为。诸如辍学、厌学、沉溺网吧等报道频频出现在媒体中,而且在现实中大多数学生一旦受到教师的批评教育或某种挫折后,不能冷静思考或从自身找原因,而是通过破坏公物、打架、逃课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满。因此,对职高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职高学生问题心理的矫治对策

职高学生问题心理的形成是多年来日积月累的结果,矫治并非一件易事。加强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解放思想,更新育人理念。职业中学,顾名思义,是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为办学宗旨的,为“就业”而教,为“就业”而学应是职业中学的主旋律。因此,在职业中学里,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尺度不应该再是文化课分数的高低,而应是学生实际掌握的技能水平,即考量学生的尺度不再是学生纸上写得怎么样,而是手上做得怎么样。若能以此标准去审视所谓的问题心理学生,可能会惊奇地发现他们与普通学生并无本质上的不同。

因此,应该充分利用职业中学的这一“先天优势”,努力改变学生的习惯认知,积极促使学生内心产生认知冲突,为接下来的进一步矫治,奠定信心基础。同时,作为育人者,也应该解放思想,克服“首因效应”和“光环效应”,防止仅凭入学成绩或档案上的个别词句,而轻易对一个学生下结论。

2.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实施“爱心教育”。教师的人格、心理健康状况,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教师的言行、好恶、处事方式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魅力会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教师时刻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促进学校的德育建设。

笔者在班级实施“爱心接力”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学生通过日记的形式把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写下来,然后交给教师,由教师仔细解答。学生可以与教师交流,教师要认真回答每位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这种做的优点是:一是能够避免面对面谈话的尴尬,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心理,教师也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可以使师生平等相待,让学生消除对教师的紧张心理,教师也能真情实意地为学生完成“解惑”。实践证明,这些举措可以有效地抑制甚至延缓问题心理的恶化,帮助学生重新树立信心,安全度过人生的“危险期”。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课堂是教育和教学的主阵地,要把心理健康的教育寓于学科教学实践中去,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和锻炼的同时,也使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和锻炼。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地解决。实际上,德育教材中就有不少适用于心理辅导的内容,应加以挖掘、整理、提炼。同时,营造和谐、富激情的教学氛围,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创设有利于实施心理辅导的教育情境。例如,组织学生讨论。职高生对某些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有自己的见解,而且敢于发表个人看法、敢于争论。这种方法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解除了学生的思想禁锢,使学生在畅所欲言的氛围中获得个性的宣泄、张扬和解放,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际和谐。

4.加强个别心理辅导。“心病还须心药治”,教师除积极联合家长,开展心理卫生咨询之外,更多的应是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指导和训练。这是对学生心理活动影响最大,当然也是最难做好的工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进行个别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个案研究等。此外,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引导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走出心理误区,保持阳光心态,健康而茁壮地成长。

5.开展形式多样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人的心理素质可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来提高。在活动中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在相互帮助和相互鼓励中感受集体的温暖,使学生的心理障碍在良好、友善的气氛中得到缓解和排除。如开展文娱活动、读书报告会、歌咏比赛、体育活动、绿化校园等。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逐步培养自信心和成就感,有力地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

职高生心理问题的矫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就可以改变的,妄图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但是,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的摆在了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为了社会、为了学生,我们都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2005-10-28.

[3]王振宇.心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清明,桃花风起正养生 下一篇:花甲女飞人的户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