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

时间:2022-08-30 01:42:45

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

随着素质教育新课程的实施,探究教学作为当前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正被广泛地采用。探究教学离不开已赋予情境问题。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相互交流、亲自体验、自由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和创新性及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设计化学问题情境呢?

一、设计问题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

设计问题情境要遵守科学规律。内容上必须科学,是实际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而不能是教师人为编造的;其表述必须科学,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2.可行性。

设计问题情境在内容、方式、方法,以及要求上,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

3.主体性。

设计问题情境要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系统,让学生做到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流,动脑思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4.层次性。

设计问题情境要有阶梯性,要善于把复杂的、难度较大的课题分解成若干个相联系的子问题,以便学生层层深入地探究。

5.新颖性。

设计问题情境要新颖,令学生耳目一新。心理研究表明,“新奇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促进学生的思考。

二、设计问题情境的基本途径

一般来说,选择和设计的问题,教师不可平铺直叙地讲给学生,而要有创造性地加以设计。既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又要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利用日常生活、自然现象等设计问题情境。

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紧密联系。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如根据所授知识和课型的要求,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相应情境,既能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用而生乐。

案例:CO2的性质

CO2的性质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如果单纯地将知识一一列举,机械而又不容易理解。这时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打开汽水、啤酒瓶时会有大量气泡逸出;夏天啤酒瓶容易爆炸;喝了汽水会打嗝,等等。

通过上述现象提出问题:CO2的溶解性怎样?是否受压强和温度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自然就会知道CO2的溶解性受压强和温度的影响。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不容易遗忘,又让学生学会了联系生活实际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利用化学实验来设计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信息。教师应利用实验内容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主动获得感性信息,再经过思考、探索,从而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探究化学变化的规律。

案例:探究微粒的运动

创设如下情境: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得到的溶液是无色的。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过几分钟,看到小烧杯A中装的溶液变成红色。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实验现象观察,你能得什么结论?

3.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或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根据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任何新知识均可通过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组合学习,在教学中应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来设计问题情境,以新、旧知识的联系作为新概念增长点,或利用学生的认知矛盾设计情境,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案例: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情境设计:物质的变化是纷繁复杂的。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把化学反应按着反应形式划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是这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不是在一节内容中,而是分开学习的。因此,我们在讲后面的反应类型时,就要用前面已经尝试过的反应类型。

4.利用一些化学故事来设计问题情境。

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好奇心强,上课的注意力不持久。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道出一两则故事来,占时不多,效益可不低。

案例: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教师可先讲述下面的故事。

在意大利那布勒斯深山峡谷中,有一个著名的屠狗洞,洞里有一个屠狗妖,当人牵着狗进入山洞时,人安然无恙,狗却昏倒,甚至死亡。科学家波曼尔决定探索此洞的秘密。他一手牵着狗,一手拿着火把走进洞里。没走多远,狗昏倒在地,他马上蹲下查看究竟,这时他感到呼吸困难,并看到手中火把的火焰飘浮不定。波曼尔抱着狗跑出山洞,放声大笑:“原来这屠狗妖就是……”

然后担出问题:1.屠狗妖是什么?2.该物质具有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化学性质有哪些?紧接着教师做个实验:二氧化碳熄灭蜡烛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后回答上述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利用趣例或生活中的实例激疑,可以令学生心生疑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5.利用化学课堂教学中以多媒体课件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和引导思维。

从信息论角度看,利用直观教具,尤其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吸收。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些手段和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具有形声性、展现性、先进性、高效性等特点,它们能有效地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形式来传递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能较好地接近客观实际。如:神州六号成功发射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可搜集有关神州六号发射方面的录像和图片资料,并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上进行展示,生动形象的资料必将对学生的感观产生强烈刺激。教师可适时提出几个思考题:①神六发射时需要多种燃料做推动剂,若使用液氢做燃料,你认为有什么优点?若使用联氨(N2H4)做燃料,则需要用四氧化二氮做助燃剂,生成氮气和水,请写出化学方程式。②航天员的食品为什么被做成“一口酥”?③为了净化飞船中的空气,可使用氢氧化锂来吸收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请写出化学方程式。这些题目把氢燃料的利用、空气中的粉尘污染、碱的通性、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等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都能顺利完成。在这样生动活泼的情境中进行复习,必然能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新鲜感,提高复习效率。

三、设计问题情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设计的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且要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当然,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和需要,有时候可随机设计新的问题情境,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2.设计的问题情境不宜太多,也不宜太难,太多会使课堂显得杂乱无章,太难会远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利于知识的学习。

3.设计的问题情境其应答域要具有明确性、具体性、开放性。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情境”对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以“情境”为中心,围绕科学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展开学习,也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情境”,通过“情境”启发学生积极的观察、思维。以“情境”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上一篇:关于生物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 下一篇: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有效整合,努力提高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