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电子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时间:2022-10-19 05:29:30

增强电子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摘 要: 针对目前电子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和社会对学生能力的需求,对实验教学体系和方法进行了改革,提出了强化综合实践能力培养,重视毕业设计环节,围绕项目做设计,在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的新方法。

关键词: 电子类本科生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改革

1.引言

电子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快,而电子信息技术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既要求科技人才具有广泛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求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电子技术实践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然而,由于高等教育的扩招,大学教育发生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变化,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断扩大,对培养电子类本科生电子技术实践能力带来了困难,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对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本文提出了“注重基础、综合应用、提高创新”三个层次的培养模式,以对不同的学生执行“基本要求,需求选择”的较为灵活的教学模式。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

为了在新的形势下适应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当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必须加强综合性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参与一个课题实践的全过程,可体验如何选题和进行需求分析,如何利用资料,确定整体方案和设计单元模块,熟悉主要器件和仪器设备的使用场合和方法,掌握现代化的设计、开发和调试方法和工具,系统集成的技术,性能测试及故障分析、写出技术总结,从而受到完整系统的训练。综合性的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创造性的培养,而不只是“纸上谈兵”或动手技能的培训。学生要克服实践中的盲目性,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学理论课的时候想一下哪些技术和成果用到了这个理论,而实践时又要联系到所用到的理论,这样以理论指导实验,实验结合理论,可达到“理论得到了运用,理论得到了加深,理论得到了升华”的效果,出现故障会分析,解决问题有方向。课程设计把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与工程设计、工程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有效。

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从创新设计开始,创新设计能力的形成,通常是一个从模仿设计、自行设计到创新设计的渐进过程,通过设计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能解决,发生的结果能预计,调试不盲目,实践有目的,提高实践的质量。通过实践验证设计,修改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增强工程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尝试

(1)各种实验所占比例进行更新。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逐步改变过去的基础实验为主设计实验为辅,几乎没有创新的状况,实现以设计实验为主,验证实验为辅,增加创新性实验的科学模式,使学生既验证理论又培养设计能力,从而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

(2)更好地做好开放性实验。开放性实验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科学实验和独立工作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使学生较早、较深入、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动向。开放性实验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基础课开放性实验,实验内容主要针对一门课程的内容,例如电路、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等,使学生在完成必做的内容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做的实验。另一种是综合开放性实验,实验内容不限,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完成实验的设计、系统的组成、测试和调整相关参数,这样学生有足够的思维空间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开拓新思路。

(3)优化、加强课程设计,改变课程设计的授课方法。指导老师辅导程度得当,既不要辅导太细,局限学生设计开发的思维空间,助长学生的懒惰心理,又给予一定的讲解,做到以引导为主,指导为辅,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的思维能力。本着“多样化、综合性、研究型、趣味性”的原则,精心设计实验题目和内容。设计多个题目,学生选做的实验空间加大。每一个题目都和当前新技术、新产品甚至生活中常用品有联系,有的是学院正在进行的项目的一个子模块。难度和工作量适中,设计的内容既要和所学的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又要有一定的提高,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使他们在中途望而却步。

(4)优化毕业设计环节,注重实际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围绕项目做设计,身临其境地锻炼工程能力。在毕业设计选题时,既要考虑专业技能的提高,又要兼顾实际需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机会,使学生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亲自动手完成部分任务。对于新知识新方法,提倡和鼓励学生自学,使学生在完成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并且锻炼实际工作能力。

(5)在各个阶段中,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运用设计的新方法、新手段、新工具。电子信息技术飞猛发展,电子设计的新方法、新手段、新工具也不断涌现,但由于教材的滞后性,教材、大纲很难及时地涉及到这些内容,这就要求相关教师给予介绍和指引。例如EDA技术,CPLD、FPGA和相关的内核,以及一些虚拟仪器的使用;一些仿真软件,如Protel、Mutisim、PCpis,在设计时加以运用,可解决实验设备跟不上实验内容更新的步伐的局限性,以软代硬,淡化软件和硬件设计的界限,让学生体会和掌握设计方法学所带来的科学化和高效率。

4.结语

新方法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化实践环节的训练,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培养具有知识更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毕业生,解决了旧的模式下学生只学知识,不懂工程,更谈不上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长期困扰工程教育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教育出版社.

[2]陈谋.高校本科实验室建设的新思路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4).

[3]王友仁等.探索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能力[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4]陈则王.提高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方法与实践[J].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2).

[5]王敏等.电专业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讨.天津高教研究,2007.

校级教改项目:《学院网络化教学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上一篇:基于云服务的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 下一篇:高职营销专业与博弈思想的初步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