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学生攻击的案例研究

时间:2022-02-22 08:10:02

一例学生攻击的案例研究

一、前言

自尊的背后往往是自卑,强悍的外表通常是为了掩饰一颗脆弱的心灵。学生攻击行为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心理需求?学校的心理老师需要用一颗敏锐的心,找出学生问题行为背后的动机,真正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和行为的误区。

二、案例

(一)第一次见面

“吕老师,我把他交给你了,你和他谈谈吧,我还要上课,而且我对他实在也没招了。”初二年级的班主任吴老师站在心理咨询室的门口,又气又急地对我说。我连忙询问情况,原来是他们班的王浩同学,因为别人无意中把他撞倒了,他就挥拳打人,把人家的鼻子都打出血了。老师批评他,他却不肯认错,一言不发。“你到我们班一个月还不到,你说自己犯了多少错误,家庭作业不做,打其他同学,问你话还不说,你是不是只会用拳头说话?”吴老师生气地批评他。

我看着吴老师身后这个男孩,一个老师口中只用拳头说话的孩子,却长得并不健壮,反而有点瘦弱,头发很乱,身上的衣服也脏兮兮的。此刻,他站在老师的后面,昂着头,满脸的不服气,两只手紧紧握成拳头。

“吴老师,这样吧,你先上课去,我和他谈谈。”劝走吴老师,我把王浩领到个体心理咨询区,请他坐下,他迟疑了半天,终于坐下了。我倒了一杯水给他,说:“王浩,你先喝点水,平静一下。”看到他慢慢平静下来,我说:“王浩,你刚到我们学校不久,对我可能还不熟悉吧,我自我介绍一下……”我首先作了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你可以和我说说发生了什么事吗?”他低着头没有说话,我也陪着他静静地坐着。一节课的时间过去了,他还是一句话都没说,但脸上的怒气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有点局促不安。 “今天就这样吧,你可能还没想好怎么说,不要紧,我等你。如果你愿意的话,明天中午到我这里来,可以吗?”他如释重负地点头走了。

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王浩走后,我找到他的班主任吴老师了解他的情况。吴老师对他的情况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他老家在徐州,他们父母在我校附近的村子里承包了几十亩土地,他就随父母转到我们学校就读了,2010年9月份开学刚转过来,现在还不到一个月。这个孩子学习成绩不太好,家庭作业不能完成,卫生习惯比较差,性格暴躁,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动手打人,让老师们很伤脑筋。为了更多了解王浩的情况,我决定和班主任一起去他家里看看。

(二)第一次家访

当天下午,我和班主任去了小王浩的家。他家租住在当地一户农民的旧房子里,在周围漂亮的楼房映衬下,感觉很是简陋寒酸。他爸爸下地干活去了,就妈妈一个人在家。据王浩妈妈讲,他们老家在徐州,家里很穷,有两个孩子,迫于生活, 王浩在老家读完三年级后,父母就带着他和妹妹到山西打工,把他安置在当地的一所小学,期间又换过两所学校。后来经老乡介绍到这里承包土地,于是王浩就随之转到我校来就读了。王浩还有一个小妹妹,现在读二年级。王浩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但脾气很倔,别人说不得,经常和同学打架。妈妈不识字,根本管不了他,爸爸初中毕业,但脾气比较暴躁,只要听说王浩在学校犯错误,就痛打一顿。母亲有时劝父亲要耐心,和孩子谈谈道理。他父亲不耐烦地说:“对小孩子讲道理有什么用,拳头就是道理。”……听着母亲的讲述,我的心隐隐作痛。脾气暴躁的父亲,颠沛流离的生活,贫穷的家庭条件,不断变化的成长环境,对一个孩子来说,实在是心灵不能承受之重。如何帮助这样一个个性倔强的孩子呢?在回来的路上,我和吴老师商定了对他的辅导方案:第一步先纠正他的攻击行为和一些不良习惯,第二步提高他对学习的兴趣。可是这需要王浩的配合,明天他会来找我吗?

(三)第一份契约

第二天中午,我早早地在心理咨询室等他,我不知道他会不会来,心里一直有一份担忧:如果他不来怎么办?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的焦虑也在一点一点地增加。突然,我听到门外有轻微的响动,出去一看,是王浩。我克制住心中的激动。连忙招呼他进来。“你真是个守信用的小男子汉。”我表扬他。他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们随便谈谈吧,你已经认识我了,你能不能说说你自己,比如你的爱好、兴趣……”楞了一会,王浩小声地说:“老师,其实不是我想打他,是他先喊我是‘侉子’的。”“哦,是这样,他这么叫你,你心里一定很难过。”王浩可能没想到我会这么说,吃惊地看着我。“好多同学都会这样叫我。”王浩操着一口徐州话委屈地说。“他们这样叫你是不应该。”“你在过去的学校和其他同学相处得好不好?”

王浩摇摇头,“不好。”

“为什么呢?”

“我在山西的时候,同学们都说当地的话,我听不懂,我讲话他们也听不懂,没有人和我玩。”

“你会打其他同学吗?”

“会。”

“为什么打人呢?”

“因为他们会笑话我,我口音和他们不同,我一说话他们就笑,连老师也笑,还说我脏,哪个笑话我,我就揍哪个,看还有谁敢笑我?”王浩下意识地握了握拳头。

“你想,别人笑话你,你很难过,那你打其他同学,他们会不会难过?”

王浩想了想,点点头。

“你和同学相处不好,自己有没有责任?”

“有,我会打人。”

“你想和同学友好相处吗?”

“我想和他们玩,可是他们都不理我,我说话他们听不明白,他们玩的东西我也不会,还有,我打过好多同学,他们不会跟我玩的。”

“是啊,如果你还像过去那样,就没有同学愿意跟你玩。如果从现在开始改掉一些过去的坏习惯,同学们可能就愿意和你交朋友了。你愿意试试吗?”

王浩毫不迟疑地点点头。“行!”

“那我们共同来制定一个行为契约,你按照契约上的要求去做,看看效果怎么样?”

经过和王浩的反复商议,我和王浩制定了第一份行为契约,内容如下:

1.每天早晨整理好衣服,梳理好头发。2.见到老师和同学主动打招呼。3.不主动骂人,不主动打人。4.每周二和周五的下午到心理咨询室向我汇报契约执行情况。

这份契约制定了以后,我又去了王浩家一次,同他父母进行了一次诚恳的谈心,通过谈话使他们明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希望他的父母多抽一些时间来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当孩子有错时,应耐心开导,而不是一味采用打骂的教育方式,否则不仅无济于事,反而会给孩子不良的暗示:当别人使你不满意时,应该这样对待他。父亲应该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王浩的父母检讨了自己过去错误的教育方法,表示会配合学校好好教育王浩。

我还在王浩的班上做了一次“同伴―友谊”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很多同学表示以后要关心其他同学,不能嘲笑同学的缺点,更不能给同学起外号。王浩也很激动,主动表态今后不再打其他同学了。我又找了王浩座位前后的同学,要求他们多与王浩谈心,主动关心他,帮助他进步。

王浩很守约,每周二、周五放学后,他都到心理咨询室来向我汇报契约执行情况,以及和同学的交往情况。每一次,我都能欣喜地感受到他的变化,外表干净多了,脸上有笑容了,虽然还是带着徐州口音,但他愿意说话了。他不仅和我交流现在的情况,而且和我谈他的家庭,谈他过去的同学和老师,谈他未来的理想。谁说他是个不爱说话的孩子?找到愿意倾听的人,他原来有那么多的话要倾诉。

当然,执行契约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王浩毕竟是个孩子,自控能力还不强。虽然很努力克制自己,但有时也会控制不住,和其他同学发生小冲突。每当这时,他就会感到气馁,我总是鼓励他:“我知道你一直很努力,不要气馁,你现在已经做得很好了,只要努力坚持,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我教给王浩几种调控情绪的方法,每当他感到愤怒时,可以进行自我控制,避免和其他同学发生冲突。

(四)第二份契约

两个月后,根据对王浩的观察,以及他的父母和老师反馈给我的信息,我觉得对王浩第一阶段的辅导还是比较成功的。征得王浩的同意,我们又共同制定了第二份行为契约。内容如下:

1.完成每天的家庭作业。2.每节课至少举手发言一次。3.每天问老师一个不懂的问题。4.每周五下午向我汇报契约执行情况。

在这份契约制定之前,我多次和王浩的任课老师沟通,介绍王浩的情况,希望他们给予王浩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多关心他,鼓励他,提高他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老师们也愿意帮助这个外地的孩子,想了很多方法来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

“王浩变了。”好多老师见到我都这样说。王浩比过去开朗了,讲卫生了,有礼貌了,见到老师知道主动问好,作业也能按时完成,虽然正确率还不是很高,但书写得工工整整,和其他同学相处也很融洽,我经常看见王浩在课间和同学们一起游戏。

新年就要到了,学校举行了一次“冬季运动会”。王浩代表班级参加了男子800米长跑的项目。我看着王浩在跑道上奋力地跑着,他们班的同学在操场上有节奏地为他助威,“王浩,加油!”“王浩,加油!”他也兴奋地朝同学摆出代表胜利的“V”字手势。终于冲刺了,王浩第一个到达了终点,同学们一拥而上,有的扶着他慢慢朝前走,有的帮他擦汗,有的递水给他喝,王浩和大家一起开心地说着、笑着……在冬日的暖阳下,看着这张幸福的笑脸,我的眼睛潮湿了。

三、个案反思

王浩的问题是由家庭因素和环境因素造成的。脾气暴躁的父亲和不断变化的成长环境,使他缺乏起码的安全感;人际关系差,同学们的不接纳,又使他缺乏集体归属感;贫穷的家庭条件,不良的学业成绩,同学的嘲笑,这一切都使他的自尊心严重受挫,可是他找不到其他保护自尊的方法,而父亲的行为又给了他一个暗示:当别人使你不满意时,应该怎样对待他。当他像父亲一样用拳头说话的时候,大家都害怕他,不敢嘲笑他了,他的内心因此获得了平衡。

辅导这样一个背景特殊、倔强敏感的孩子,心理老师首先要对他进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与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还要取得学校和家庭的配合,营造团结互助的班级环境,让他在和谐的同伴关系中感受到爱和集体归属感,帮助他走出心理和行为的误区。

上一篇:试论师范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下一篇:基于云服务的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