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与象的认知

时间:2022-08-30 11:24:50

摘 要:一切视觉艺术的创造都是艺术家落迹成象的过程,而扎染艺术最能体现这种对迹象的探索。扎染艺术作为传统手工艺不仅仅在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现已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保留原有制作工艺的同时,融入了许多现代设计元素,使扎染艺术不断传承和发展。在扎染艺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回归理性地去认识扎染艺术的本体及特质,从迹象入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迹象 扎染 肌理

一、如何理解“迹象”

通过读钟孺乾《绘画迹象论》,①我对视觉艺术中“迹象”的理解如下:“迹”指艺术家手工或半手工半机械的操作痕迹,即以工具作用于材料留下的踪痕;“象”指艺术作品的色彩与形象。迹在象中,象由迹生;迹为象之迹,象为迹之象;象即是迹,迹即是象。迹象统一便是“迹象”。迹与象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在可视的物象(包括自然的物象和艺术物象)中,没有无迹的象,也没有无象的迹。在自然物象中,“象”是物体的形状和体量,迹是物的质地和纹理。在绘画作品中,“迹”是指作品中“象”的质地,它包含大家所熟知的笔墨、肌理、笔触、质感、色彩之类的,当然也包含制作材料在内的迹理因素;“象”是指作品的间架结构和表现的形状与态势,它包含我们所说的轮廓、形象、造型、构成等,连同材料的边沿和角线在内。

二、迹象与扎染艺术

(一)扎染的简介

扎染艺术,是民间美术的一种样式,技法多种多样,已有两千年悠久历史,具有神秘色彩。民间美术以其生活的原发性、审美的意趣性、艺术的淳朴性、实用的普遍性,成为其他造型艺术的基石,被称为“母体艺术”、“美术之源”。扎染古称“绞缬”,是我国传统的染缬方法之一。所谓“缬”,意即斑斓之色彩,后来也泛指染色显花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染色,往往能达到一种特殊的晕染效果,色彩错综融浑,妙趣成天,层次极其丰富。扎染是用线、绳对织物进行紧固的结、系、捆、绑、缝扎,然后放在染液中进行煮染,由于扎结的外力作用,使得织物染色不匀,拆去扎线洗去浮色后,织物上即可显现出奇特的彩色花纹。

扎染工艺制作的程序是:面料选择图案设计扎结织物冷水浸泡染色冷却拆结熨烫晾干完成作品。“象”和“底”之间还往往呈现出特有的过渡性的渐变效果,还伴有冰裂纹,花纹自然天成,生动活泼,克服了图案、画面的单一古板,使得花色更显丰富自然。

(二)研究扎染的原因

扎染艺术是一种特有的民间工艺,不仅在少数民族地区,如今在城乡随处都可见它的踪影。扎染不仅仅代表着一种传统,而且已成为一种时尚潮流。扎染之所以受欢迎,是由于它有别于其他染织物的特有的个性。它自然朴素,蓝地上的白花清雅脱俗,毫不张扬,符合人的雅致,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充满人性的色彩,是人民质朴、勤劳、诚实、善良、纯洁和乐观、开朗、热情好客等美好品德和情趣化合而成的。扎染在人们的心目中已成为特殊的文化标徽和民族传统艺术的象征。

传统染料以蓝靛、板蓝根为主,它与化学染料相比,其色泽更自然,褪色比较慢,经久耐用,不破坏布料原有的材质,穿着舒适,不会对人体的皮肤产生刺激。据说,像板蓝根这一类的染料同时还带有一定消炎清凉的作用,对人体的健康有益。在提倡自然、保健的今天,扎染布料被广泛用来制作衣服、桌布、被套、枕巾等与人体肌肤接触的用品,格外受到人们的青睐。扎染是集实用与欣赏为一体的艺术。当今,很多艺术品都趋向机械大规模化生产的时代,扎染这种纯手工的民间手工艺更值得我们传承和发展。

(三)迹象与扎染艺术

钟孺乾先生在《绘画迹象论》中提出:迹+象+X=画的公式,①12其中的X,就是观念、境界、情感、美,以及一切你想(或别人以为你想表达)的内涵。而扎染画是用针线和染料在纺织品上作画,就是用扎染的方法来塑造形象,展示主题,表达作者的思想以及情感。“迹象”在扎染画中是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扎染画的创作都是设计师作迹造象的过程。

艺术起源于人的造迹活动,至少绘画是如此。所谓造迹活动,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满足心灵自由需要的创作欲望”,黑格尔认为这种欲望“是艺术以及一切行为和知识的根本和必然的起源”。①13

三、迹象在扎染技法中的运用

(一)圆形扎法

将织物揪起一点,用线绳扎紧,可扎成从小到大排列的花纹同样大小不一的花。这是一种简单的捆扎方法,可制作窗帘或裙装。图中圆形白色圈、点、面,就是纺织品被线扎紧后放在染锅里染所留下的“迹”,这是一个简单地用线在纺织品上作迹造象的过程(见图一)。

(二)打结扎法

将织物作对角、折叠、不同方式折曲后自身打结抽紧,起到阻断染液渗入的作用。打结的方式有:斜打结,四角打结,任意部位打结等。此方法没有使用线这个媒介,就是运用自身的材质,通过打结对染料形成一个阻染的作用,从而在纺织品上形成曲线形伴有不规则的裂纹的曲线形的“迹”(见图二)。

(三)夹扎法

是利用各种形状的木板或竹片、竹夹、竹棍将折叠后的织物夹住,然后用线绳捆紧形成防染,夹板之间的织物形成硬直的“冰纹”效果,与折叠扎法相比,颜色的深浅对比强烈,且有丰富的色晕效果。图中白色块状并带有冰纹效果的图案,就是木板在纺织品上留下的“迹”,这无疑是木板在纺织品上作迹造象的简单过程(见图三)。

(四)包豆子花

将扎染面料中包入豆类、硬币或小石头等不会被染也不会被破坏的小物体,再如同自由塔形一样把其扎紧。图中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点点就是小石头等物体在纺织品上留下的“迹”,不规则的白色圈圈就是线在纺织品上留下的“迹”,并伴有冰裂纹(见图四)。

(五)综合扎法

将捆扎、打结扎、缝绞及夹板等多种技法综合应用,不同的组合可得到丰富多彩的效果。此图综合多种技法多种材质,是线、木板等多种材质在纺织品上留下的不同的“迹”,综合起来形成了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象”(见图五)。

上一篇:浅析中西方化妆品命名的特点 下一篇:影视动画专业开设“设计素描”课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