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创新,为了现代化世界未来的汉语

时间:2022-08-30 09:19:09

整合创新,为了现代化世界未来的汉语

他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汉语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修辞学会会长,南开大学博导和博士后导师,是多个语言学刊物的编委和《现代语文》顾问,曾被评为全国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他就是南开大学教授马庆株。

1963年,马庆株在中学执教,1978年考取了北京大学汉语专业研究生,1980年评为北大优秀研究生,后来到南开大学任教。北大中文系1990年底推荐他为1981~1990届现代汉语、汉语史、语言学、古典文献4个专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唯一候选人,北大中文系王理嘉副主任曾亲自到南开大学调其回北大任教。几十年来,马教授形成了他独特而富有成效的研究方法和特色。一些语言学专家评论说,他的论文具有一种内在的“理性前冲力和穿透力”、能“透过现代汉语形态贫乏的表层,深刻揭示出其内在的规律”、“使人感受到语法研究作为一门科学所应有的品位和美质”。

“中国语文的现代化要规范化、信息化、国际化、外语教育语种多样化以培养多语种对外汉语师资”,这是马庆株教授对汉语国际化的主张,他认为汉语的国际传播要创新思维,他主张完善汉语拼写工具,建立汉字声旁与特殊拼法的关系,整合提出区分同音词的办法,反映词与词甚至词素与词素之间的差别,提出了汉语拼写方案,既能记录口语,也能记录书面语,这样教学就可以提高3倍的效率,可以有效解决境外华人母语保持问题。

马庆株教授研究汉语言文字和语言规划,倡导语义功能语法,提出语义解释型变换,给汉语教学和语言工程以有力的学术支撑。他著有论文《时量宾语和动词的类》、《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数词、量词的语义成分和数量结构的语法功能》《拟声词研究》、《顺序义对体词语法功能的影响》等。尤其前两篇,提出划分现代汉语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持续动词和非持续动词的语法标准,列举两类动词对立的多种语法表现,并进一步分析非自主动词和持续性动词内部的语法差异,得到了两个动词分类系统。同时,他得出结论,即汉语动词由语义上自主与非自主、持续非持续的对立形成了两对语法范畴,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持续动词和非持续动词对语法结构有重大的影响,是汉语动词的基本类别。他的这些成果得到学界的认可,《资助动词和非自主动词》获得了北大王力语言学奖。

马庆株教授的著作有《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马庆株卷》和《忧乐斋文存》等,主编了《语法研究入门》、《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论文精选》、《修辞语用探索――语言表达与得体性》和《现代汉语》等。

其中,论文集《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不仅是他个人的代表作,也堪称当代中国这一研究领域的代表性著作。书中提出并界定了许多对语法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的新概念、新术语。许多术语都已成为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语库宝贵的新财富。2000年,评选著名中年语言学家,他是全国高校中唯一全票当选者。日本学者古川裕在致东方书店出版部部长朝浩一的信中,称赞马庆株在“老辈大家退休后将是下一代领导中国语言学界的第一人。”马庆株教授为我国汉语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有志于汉语研究的年轻一代身先士卒,做出表率。

人物简介:

马庆株,汉族,1942年生于天津市静海县。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汉语专业研究生,导师为熙教授、林焘教授,现为南开大学教授、博导、博士后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天津市劳动模范。他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4项,6次主持完成教育部各类项目,获得北大王力语言学奖、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3次、二等奖2次和三等奖4次,两进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和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的颁奖。

上一篇:高职院校毕业论文的组织与管理 下一篇:月度人物 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