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印度

时间:2022-08-30 06:28:35

中国企业在印度

自伯南克暗示美国可能退出量化宽松后,外国资金纷纷撤出新兴市场,巴西、南非和印度三国货币在24个新兴国家里贬值最大,而印尼、泰国、土耳其和其他新兴市场也紧跟其后。自5月至今,印度卢比已经贬值20%。

2008年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以来,已经向全球市场注入超过12万亿美元的资金,这个数字相当于全球1/6的GDP。这些钱在过去4年里共有近4万亿进入新兴市场,使得新兴市场增长强劲。不过,市场对美联储可能会退出量化宽松的预期,导致了新兴市场的金融震荡。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印度还没有巨额的经常帐户赤字,且2008年时还拥有可观的外汇储备。根据印度储备银行的估算,当经常账户赤字占GDP的2.5%时才是可持续的水平。而在过去4—5年里卢比接受浮动汇率之后,印度的经常账户赤字已经上升到近GDP的5%。

这让人猜测印度会不会变成1997年的东南亚,同时,中印贸易以及中国企业在印度的发展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中国机遇

据悉,中国企业在印度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七个大行业里,这包括电力、IT、数码和电信产业、机械装备制造、医药和医疗设备等行业。其中占比最大的当属电力行业,它的上下游包括输电、配电、发电、电建、主机和一些配套设备与服务,而中国企业产品主要是针对中下游,做电站和电厂的解决方案和电气设备。

华为和中兴在印度的ITC领域是较为有名的中国龙头企业,另有一些企业进行路由器、机顶盒、数字电视的制造等。现在,一些中国互联网公司也陆续在印度设立分支,比如UC Web和腾讯的WeChat。2013年5月,WeChat进入印度,由于选择在这一时间点,投入的成本将会比以前少很多。

在印度公布的第12个五年规划(2012—2016年)中,印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金额预计达到1万亿美元,投资领域包括公路、铁路、城市基础设施、商业和住宅建筑、港口、电力、水利设施、采矿、石油、天然气和机场等。据了解,印度当地只有28%的机械设备能适应国内市场,而且印度工程建筑企业在本地购买工程机械需要至少两年才能投入使用,但购买中国的工程机械只需6个月就能立即投入使用。来自中国的设备在技术上往往领先印度同类产品,同时相对欧美产品具有成本优势。

目前,很多中国公司聚焦在几个基础建设相关的行业,但印度中国企业商会秘书长黎剑表示,印度这些行业目前还都不太健康。原因在于印度现在的体制导致涉及民生的产品和服务过于便宜,这几个行业整个供应链上下都没有太多收益。

卢比贬值对中国进口商来说,进口原材料成本会低一些,这是一项利好的消息。不过,主要的大宗商品还是以美元结算,影响并不算大。但是卢比贬值对中国的出口商却十分不利,这意味着产品卖到印度更贵了。如果目前卢比自由落体的趋势不改,而人民币依然坚挺,那么中国对印度的出口将会雪上加霜。

创维集团海外营销总部印度公司卡纳塔卡邦负责人任曼宁在微博上总结说:“在印度,了解渠道才能推进业务发展,看看都有哪些具有影响力的渠道,我们中国企业对它们了解吗?每个邦的渠道又不尽一致,政策法规也千差万别,如何进入市场攻克市场,我们准备好了吗?”对印度市场缺乏了解,以及信息渠道不畅成为中国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风险防范

卢比贬值对于中印贸易结算产生的最直接风险即在汇率方面。在深圳从事服装贸易的河先生告诉本刊记者,由于最近卢比大幅贬值,而中印贸易又多以美元来结算,从8月以来,卢比兑美元几乎一天一个价,所以在接印度的单时就十分谨慎。

据报道,以1万美元货物出口印度为例,7月15日当天美元兑卢比汇率为57.60,到8月14日应付款日,美元兑卢比汇率涨至61.40,美元涨幅6.6%,因为汇率变化,印度进口商要多支付600多美元,而这时印度的进口商就会拒绝提货。

一些初进入印度市场的中国企业,往往将生意托付给中间商,这一方面是为谨慎起见,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是进入印度市场无法绕开的渠道。河先生说,由于印度市场没有华人圈,做很多事情的成本就变得很高。他说,在出口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而中间商则比较专业,可以免去不少麻烦,避免在货物到岸后对方拒绝给钱的情况。从事中间商的大多是印度人,而在泰国普遍存在的华裔人则很少见。

层层的中间人机制会抬高成本,利润就被分摊掉。根据印度中国企业商会的调查,同样的中国计算器,因为中间商的存在,在印度批发价就比在中国贵了四倍。针对这个问题,印度中国企业商会秘书长黎剑建议,如果中国企业想通过贸易在印度赚钱,必须绕过中间商,而电商就是很好的方式。通过绕开贸易商,直接接触印度零售商。因为印度的零售商没有直接进出口权,只能从印度贸易商手中高价买商品。如果能把中国的供应商和印度的零售商直接连接起来,那就能解决很大的问题。电商可能是一种途径,而且前提是必须在印度有一个实体,让没有进出口权的零售商也能买到中国商品,黎剑表示。

印度繁琐的审批制度同样成为中国企业在印度发展的一大障碍。比如电站项目承包工程,中国公司拿到项目之后要在印度注册项目办公室,有了实体之后才能开设银行账号,接收预付款或工程款。但是,申请项目办公室的流程需要走两年甚至更长,这样两年之内在印度所有的费用,都会给母公司带来很大的财务税务风险和现金流压力。

另外,印度政府维护国家安全警惕性非常高,包括华为、和黄在内的诸多企业都曾遇阻。中钢集团印度公司总经理、印度中国企业商会主席王洪森就曾指出,“印度开放的条件和我们的期待不匹配。印度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尚不成型,其对外资的期待程度也没有中国当年那么积极。”在签证方面,中国对印度多次往返的签证有效期达两年,而印度方面对中国签发的多次往返的签证有效期仅半年。

中国公司进入印度想在商业上取得长期成功,需要学会建立共赢的商业生态圈,即和政府、行业协会、当地公司、媒体、供应商、员工、社区都保持良好的关系。而中国公司往往只关注客户,这增加了进入印度的难度,因为两年之后利益相关者就会发现中国公司来了对它没有好处,从而容易被整个链条排斥,黎剑表示。

上一篇:独自看风景 下一篇:存在注定孤独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