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能否成为中国企业投资乐土?

时间:2022-06-04 06:44:42

印度能否成为中国企业投资乐土?

印度“外资新政”的实施对中国既带来了吸引外资方面的挑战,也带来了对外投资方面的机遇。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消费市场、庞大的廉价劳动力、完善的金融税收制度和较为健全的法律体系,均使外商对印度的投资力度增大。不仅如此,多年来一向对外资进入本国持谨慎态度的印度政府,突然间180度大转弯,在2005年实行“外资新政”,颁布了一系列旨在鼓励外资进入印度的优惠政策,引发了人们对国际资本下一个热点的诸多猜想。

何谓“外资新政”?

今年年初,印度政府颁布了《外国投资促进法》,通过简化引资审批程序、设置自动批准程序、放宽外资发行股票的限制和取消外资资金使用规定等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预计此项外资政策的颁布会刺激外资大幅度增加投资;今年3月,印度政府又通过了《经济特区法》,旨在鼓励国有和私有企业投资在特区创建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来吸引国内外的投资者,刺激经济发展,增加出口和提高就业率。特区企业可以在15年内享受减免所得税的优惠,其中头5年所得税全免;在服务税和进口税等方面也有减免优惠政策。

不仅如此,印度政府放松了很多行业的股权限制,一时引得国际社会一片哗然。例如,机场、铁路、公路、港口和码头公路、路桥、公路收费站、公路隧道、港口和码头的建设以及养护项目外资投资可达100%;石油冶炼外资投资上限为26%,石油产品和管道外资投资的上限为51%,经销石油产品的基础设施外资投资上限为74%;能源发电、传输、配送(不含原子能工厂),外资投资可达100%;取消了本国公民向外国投资者转让除金融业股票和债券外的股票和可以自由兑换债券限制;允许外国投资者无需获得政府批准可在某些地产项目中拥有100%股权,而在此之前,外商在参加印度的酒店、住宅或其他项目的建设前需要得到印度外国投资促进委员会的批准;进一步提高海外企业对印度本地移动电话公司的投资上限,外商投资所占的比率,将由原来的49%,提高到74%,这意味着,外商对印度移动电话公司的投资,将会突破“决定控股”需要的比率,等等。

在此基础上,印度政府承诺,将在10年的时间内吸收1500亿美元的外国资本,所有的领域都将向投资者开放,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方面的投资尤其受欢迎,前者包括能源、电信、石油、机场以及港口,后者则涵盖保险、银行和年金。

“外资新政”原因剖析

在印度,工商界人士都认为,印度总体经济实力在20年前与中国差不多,而现在却远远落后于中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印度在通过吸引外资利用外部资源方面大大落伍了。

从理论而言,印度拥有许多中国难以媲美的优势,例如印度作为英联邦的成员国其法律体系非常完善,而且与欧美国家的法律体系兼容性更好;作为WTO的成员国,各种经济商务活动与国际惯例接轨已经多年;英语作为国家官方语言之一,对西方投资者不存在语言障碍等等。但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印度外资的年流入量不过在1-2亿美元,近些年来也一直徘徊于中国吸引外资总量的1%-8%。截至2004年9月,印度实际利用外资约378亿美元;而截至2005年5月底,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已达5844亿美元。可见,印度每年吸收的FDI数量不及中国的1/10,处于明显的劣势。

要解决这个问题,改善保守谨慎的引资态度、出台优惠的外资政策,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印度国大党2004年5月上台之后积极致力于此,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4年印度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达到90.72亿美元,创下历史最好成绩,位列中国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三位。2004年10月,全球第五大钢铁生产商――韩国浦项钢铁公司宣布,在印度投资84亿美元兴建一座年产1000万吨的钢厂,这是迄今印度钢铁领域最大的外资项目。可以说,2004年印度突飞猛进的外资引入,为印度今年实施“外资新政”提供了很好的说服力。

“外资新政”效果显著

显然,“外资新政”会对印度经济带来许多好处:

其一,有利于解决经济增长的瓶颈问题。众所周知,印度的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已成为印度经济增长的瓶颈。例如,印度电力供应紧张,对56%的印度农村居民来说,电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煤油灯仍是他们主要的照明工具;即使是在城市,12%的城市居民仍没有稳定的供电。印度道路建设和管理状况水平低下,现在印度全国尚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全封闭高速公路。印度近年来年均24%的进出口贸易增长速度,使得目前所有的印度港口都出现了拥堵情况。可以说,印度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严重影响了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和日常经营。而通过上述外资政策也可以看出,机场、铁路、公路、港口和码头公路是加大吸引外资的首选行业,对解决落后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相关的作用。

其二,有利于解决庞大人口的就业问题。与中国相似的是,印度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也面临着为剩余劳动力寻找出路的问题。而通过建立经济特区,加快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则可以提供较多的就业途径。据估计,今后3年内,仅仅是经济特区就将吸引2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第一年就可以为印度提供5万个就业机会。

其三,有利于推动印度的进出口贸易,充分发挥印度劳动力价廉质优的特点。从贸易增长来看,印度的对外贸易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2003~2004财年印度外贸总额达到1370亿美元,远远落后于中国等其他发展中国家。从贸易结构来看,以2002年为例,印度出口商品中制成品占75.2%,其次是食品、燃料、矿物和金属;同期进口产品中,印度制成品占51.9%;在高新技术出口方面,印度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制成品比重仅为4.8%,低于世界同期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8.6%)。通过上述外资政策,大力吸引制造业领域的外商直接投资,可以改善印度的贸易结构,促进印度贸易总量的进一步攀升。

中国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印度“外资新政”的实施对中国既带来了吸引外资方面的挑战,也带来了对外投资方面的机遇。

就吸引外资而言,虽然短期内,受制于基础设施不足,印度在引进外资制造业方面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不会太大。但是,随着“外资新政”的逐步到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及中国成本优势的慢慢失去,一些附加值较低的制造业外资,会逐步从中国转移出去。而在市场规模属于同一层面、且经济发展阶段接近的印度,显然成为承接这些外资的最佳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据2002年IMD所进行的世界竞争力排名,中国和印度的经济表现都名列前茅,两国的经济发展和引资前景均被看好。因此,从投资环境的政策优势看,印度的“外资新政”必定会对中国,特别是长三角今后几年的外资引进产生不利的影响。

就对外投资而言,印度不断改善和优化的投资环境,也为摩拳擦掌、准备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投资区位。从2004年的统计数字看,对印度直接投资的国家主要来自欧洲、中东,其次是亚洲、澳洲和非洲国家。从印度累计批准的外商直接投资金额来看,最大的十个投资国家有美国(约155.88亿美元)、毛里求斯(约92亿美元)、英国(约59亿美元)、日本(约28.4亿美元)、韩国(约25.5亿美元)、德国(约24.6亿美元)、荷兰(约23亿美元)、澳大利亚(约18亿美元)、法国(约16.5亿美元)、马来西亚(约15.7亿美元),我们并没有从中看到中国企业的身影。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情况将随着印度投资环境的改善、中国企业对印度了解的增长而有所改善。以海尔、TCL、长虹等为代表的中国家电企业已经投资印度市场,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这表明,中国企业进一步进军印度市场,已经拉开了序幕。

(作者单位:陈洁山东烟台开发区留学生创业园 / 綦建红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上一篇:近忧与远虑 下一篇:WTO的未来[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