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结算》课程改革设想

时间:2022-08-30 05:58:21

《国际结算》课程改革设想

摘要:社会及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工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针对这一现象应该努力提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课程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其创新精神。

关键词:国际结算;课程改革;设想

国际结算是从事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实际操作性强的特点。通过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针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以下几点改革设想:

一、关于课时分配

针对国际结算课程的特点和用人单位对人才要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我认为课程教学可以分为认识课程,理论学习和实验三部分,相应的课时分配也要做调整。

1.认识课程课时安排。所谓认识就是要让学生了解本门课程在实际工作中都要做哪些工作,有哪些部门从事结算工作。因此在学习理论之前,可以先带学生参观两个部门就是银行和企业的结算部门。通过参观让学生看到具体的单证,看到企业的工作人员制单的情景和银行工作人员审核单证的工作。让他们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样在理论部分学到相关单证的时候,学生首先的反应就是自己见过这些单证,实际中的单证就是这样的,从而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以48学时为标准此环节至少要安排4学时的时间。

2.理论学习课时安排。因为认识环节和实验环节占用了课时量,因而要相应减少,但是还要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因为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中有《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同时开设的课程有《国际货物运输》,这两门课程中都涉及到了结算中的内容,对于重复出现的内容可以酌情讲授,根据需要突出重点内容的讲解。理论部分可以安排34学时。

3.实验课时安排。随着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要求的提高,各个院校都在努力为提高毕业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创造条件,包括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验室等。我校也陆续建立了多个学科的校内实验室。利用相关软件开设了国际结算的课内实验。初次实验由于没有经验可循,因此反映出一些问题,包括在实验的时候课时不足、项目不能按时完成等,所以第二轮相应的增加了实验课的课时。但是由于国际结算课程本身知识点多,学生要通过动手操作来对知识加以系统化以及完成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转化,因此开始的实验项目推进的比较慢,学生出现的问题较多。这样教师就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讲解,因此虽然增加了课时并没有显出太大的调整空间。而且现在只是局限于单证的制作和审核,没有涉及到流程。在用专门的国际结算软件进行实验时项目会增加,所以实验课时可以考虑最大占到总课时量的50%。

二、关于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新模式,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银行、外贸公司的实际业务中有着大量的具体案例可供使用,为国际结算的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基础。案例教学着眼于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讲解,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案例教学反映真实问题,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诊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在案例讨论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案例教学中要注意案例的新颖性,每年都会有大量新的案例出现,在选用案例的时候就要尽量选取新案例,这样一方面可以和学科以及行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分析案例可以和学生作业相结合,即让学生做一次以案例分析为内容的PPT课件,上交后由教师点评。课上让学生讲解演示,尽量采取自愿的方式。通过这一做法,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和使用PPT,而且学生通过自己搜集案例和整理分析案例的过程对教师布置的问题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关于考试

传统的考试题型和考试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一些改革项目的实现已经有些不能满足对学生的考核要求,因此需要对考试的形式做一些调整,目前只是限于题型的增加。在试卷中加入了实务操作题型,实践证明这一作法不仅能够考察学生的实验效果,而且能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体现出了较明显的区分作用,因为传统的题型(选择、判断、填空等)这些题目的答案具有唯一性、记忆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发挥,而实务操作题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更要加以运用。但是光靠增加这一题型还远远没有达到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考察目的。所以今后的考试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实验软件在实验室完成,学生虽然处在一个开放的环境彼此甚至可以看到试题,但是可以通过系统自动生成考题来规避这一问题。其形式和计算机职称考试类似,每个学生看到的试题都不一样,同时在题量上可以适当加大。

四、关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进行教学改革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目就是要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一个显著的信号就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增强。通过我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总结,我体会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关键的环节。

关于创新,有很多学者对它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解释和界定。通俗地讲,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我说了叫创新,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我做了叫创新,别人没有想的东西,我想到了也叫创新。之所以称之为创新,是因为它或者改善了人们的工作质量,又或者改善了人们生活质量,或者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又或者巩固了人们的竞争地位。总之,它对人们的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产生了根本性的积极影响。

可见创新不一定是一种别人从没用过的方法,或从没想到的创意,而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了这些方法或将创意付诸实践而取得了成功,他们多于前人的是一种勇敢的精神。因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是要培养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一对台湾的夫妇。创立了一家留学咨询机构,但是他们的第一个客户就被拒签了,这意味着之前的工作都付诸东流,而且对以后的生意更会有影响。夫妻二人很是不解,想不出为什么这个学生会被拒签,到底签证官都会问哪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身为企业创始人的太太萌生到签证大厅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大胆念头。而进入签证大厅是很困难的,一般的情况下父母都不被批准进入,除非孩子很小。但是幸运的是这位太太被放行了,和签证学生一起进入大厅获得了非常宝贵的资料,对于签证官要问的问题有了很多的了解,对于签证官满意的答案也有了了解。通过努力终于使公司现在成为了台湾留学咨询界数一数二的品牌,留美的首签通过率在95%以上。这个案例中当事人成功的关键就是源于一个大胆的想法。因此学生也是要对这个学科的内容,有了大胆的想法,有了疑问他才会有去解决它的动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首先要让学生好奇。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理,这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和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让他们大胆的表明自己的观点,引起他们对学科内容的好奇甚至是怀疑,让他们有进一步探索的动力。

其次即给予学生鼓励。对学生来讲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小学生老师的鼓励都是很让他们高兴的,往往也会让他们对某一个学科产生特殊的兴趣。因此在国际结算课程中,尤其是课内实验部分,我对学生的操作都会给予很多鼓励,哪怕他们只是做对了应该做对的一小部分。实践表明。这种鼓励让很多学生有了做的更好的劲头,也有了做下去的信心。并且还会尝试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想这就是创新意识的萌发。

再次应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教师在有些内容讲授之前,先给他们一个话题或问题以及参考书,让他们课下准备发言同时会有一些激励机制。在讨论的时候教师走到学生中间,认真听取发言,实际上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走近也是一种压力。为了给老师一个满意的回答,学生课下就要做工作想办法。因此会有一些很独到的见解提出来。虽然有时不严密也不成熟,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一很好的锻炼,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改进会计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下一篇:小议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记账凭证修改